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09 21:37:23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设计者:柳丽娟 授课时间:第三周 班级: 姓名:
十五 古代诗歌四首(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 领略诗歌中深邃的意境。
【知识链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马致远(1250~132 ( http: / / www.21cnjy.com )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他沉溺于山水之间,寄情诗酒,成了一个啸傲风月、玩世不恭的诗人,其内心仍然充满了一股牢骚不平之气。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天净沙·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眸一笑的西施倩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自主学习】
1、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 “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
4、学习《钱塘湖春行》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5、学习《 天净沙·秋思》
①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
②词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该诗押的韵是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2、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 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3、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作 业】
根据要求默写。
(1)《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 ( http: / / www.21cnjy.com )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十五课答案
【自主学习】
1、dī dàn sǒng zhì sè jié
2、①B ②C ③C ④A ⑤B
3、D. 4、略
5、因为“七八个…“两三点”都表明数量少,星少暗示天晴,雨点少则表示雨疏而不紧,暴雨将至未至之景。
【合作探究】
6、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7、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8、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9、①诗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怡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面,,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三句诗用了九个名词,一字一词,一词一景。各个事物名词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事物又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还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深秋的暮色中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深秋晚景图,在简约中更见细深。
②“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照应了前文的“昏”字,属于写景铺垫。“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之悲,属于卒章显志。此句为全篇的主旨。
【精读精练】
10、i;低、泥、蹄、堤 1 ( http: / / www.21cnjy.com )1、春水、云脚、旱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12、“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 13、“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主题阅读】
(-)14、夏季。从“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蝉~稻花”“蛙声”看出。 15、蛙。拟人。表现出词人陶醉在丰收在望的喜悦里。 16、社林边旧时茅店 17、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情充分地表现出来。 18、一是点题——夜行黄沙道中;二是衬托出作者为乡村夜景所陶醉的心情。 19、①描绘出一幅幽静、欢快、丰收的夏夜风光图。②平静、欢愉的心情。
20、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21、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愉心境。
【能力提升】
2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3、C
七年级语文第四次作文学案
设计者:朱东辉 授课时间:10.18星期一 班级: 姓名:
告别了小学,你开始了全新的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同时,你在一天天长大,不仅身体在逐渐长高,思想也越来越成熟。请以《我懂事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等,请用不同字母A、B、C代替)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13.风雨
设计者:王 勇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把握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3.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2、 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预习导入】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一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偌大( ) 蜷曲( ) 贾平凹( )
倏忽( ) 模样( ) 撩起( )
刹那( ) 锥形 ( ) 葡萄蔓( )
二、重要词语释义:
偌大:
倏忽:
攀附:
三、作者简介:
贾平瓦,原名贾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2.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
【自我评价,总结收获】: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13.风雨
设计者:王 勇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把握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3.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2、 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课时
【品读赏析】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
【合作探究】
古人评论精彩而含蓄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课文中没有一个风字,但一直在写风;也没有一个雨字,但也写到了雨。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样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3.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样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4.本文在写景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找出一些描写风雨的诗句。
【本课小结】
文章运用大量篇幅描写景物,从而表现景物之大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猛烈。在其他景物和老人的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的讴歌和赞美
【自我评价,总结收获】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十一 春
设计者:朱东辉 授课时间:10.8星期一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朱自清有著作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学术研究等。《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2、相关资料
本文大致写于在1928年到1937年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 1929年10月,朱自清送夫人武钟谦回扬州养病,同年11月26日,武钟谦去世,葬于念四桥祖茔,时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是牧歌式地抒唱。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酝酿(   ) 抖擞(  ) 应和(  ) 嘹亮( )
稀疏(  ) 安巢(  ) 撑伞(  ) 黄晕(  )
2、《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
5、朗读课文,思索作者对全文是如何按照盼春-绘春-赞春构思的,在绘春中重点描绘那些图画?
6、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例如:春草图的描写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俞地、钻等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
【当堂作业】:
一、默写《春》一课中两组优美的排比句
①描写春花色彩美: , , 。
②描写春雨形态美: , , 。
二、阅读下面《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2、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你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
3、在第二段里,画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请你在第二段的其他语句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句话,说一说你喜爱这句话的理由。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十一 春
设计者:朱东辉 授课时间10.9星期二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合作探究】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品味下列加点词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2、第一段虽然写春草,但是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什么?
3、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当堂作业】:
(二)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万花溪绕着我们的村子,流着,流着。它是点苍山的一条溪流。
它的溪水里,永远漂载着好看的花瓣。溪水是香的,甜的,冰凉的。
当点苍山的冰雪刚开始融化,它的溪畔,已经开满了鲜花。
这时候,我喜欢提着小花篮,来到溪畔。闻闻这朵花,闻闻那朵花,我和花们说悄悄话。
你好,山茶花!你说,你的小脸,是在那个下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夜里,冻红的吗 还是你早起迎接太阳,早霞亲了亲你,你害羞了 山茶花,别只顾笑,你倒是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呀!
你好,马樱花!
你好,含笑花!
哟,杜鹃花,叶上花,金银花,龙胆花,剌苞花,太阳花,地丁花,猫脸花,蝴蝶花……你们都好呀,万花溪畔的花朵们!
你们有什么喜事 你们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么喜气洋洋 哟,你们已经寄出了芬芳的彩色的邀请信。你们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们这么忙,难怪你们这么喜气洋洋!
告诉我,万花溪的花朵们,你们为什么有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多的色彩 蓝色,红色,黄色,白色,紫色……你们打扮了飘香溢彩的溪流,你们给我们的村子镶了一道花边。看你们笑得前仰后合,你们的家族多么快乐。你们喜欢多种多样的色彩,你们喜欢开出多种多样的花朵。
哟,万花溪的花朵们,告诉我,你们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地妈妈的儿女吗 正像我们小娃娃,是妈妈的儿女,妈妈的花。我想,你们一定是大地妈妈的儿女。只有大地妈妈,才有这么多,这么美丽的儿女呀!
1、请你给这篇优美的短文拟一个标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你感到无从着手,就要细读文章,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或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你会发现,文中的某一句话、某几个词,会帮你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2、仔细阅读跟山茶花的对话,作者就花的什么方面对山茶花说话 这段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从全文看,作者通过跟花的对话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4、请根据“蝴蝶花”这一名称,想像这种花的形态色彩,然后,请你对它说一段悄悄话,并把这段话写在下面。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设计者:柳丽娟 授课时间第三周 班级: 姓名:
十五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
领略诗歌中深邃的意境。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简介
①《观沧海》选自《乐府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建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②《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题目解读
①《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有关乡愁的这首诗。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白沙堤( ) 澹澹( ) 竦峙( )( )
萧 瑟( ) 碣石( )
2、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行不足 A、脚 B、够 C、充分
②没马蹄 A、没有 B、 没过 C、 遮没
③昏鸦 A、 黑色 B、昏迷 C、 黄昏
④星汉灿烂 A、 银河 B、星星 C、星和月
⑤次北固山下 A、一次 B、停泊 C、游
【合作探究】
1、学习《观沧海》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学习《次北固山下》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作 业】 阅读诗词《西江月》,完成文后各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 这是什么写法 有何妙处
3、“路转溪头忽见”什么景象 (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回答)
4、“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5、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了什么作用
6、“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 夏夜风光 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十四 秋 天
设计者:柳丽娟 授课时间:第四周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何其芳(1912~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7), 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到上海进中国公学预科学习,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1931至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金奖。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四川老家任教。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2、相关资料
本文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1-1933),作者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他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表现其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目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归泊( ) 清冽( )
廖阔( ) 枯涸( ) 梦寐( ) 船桨( )
2、《秋天》的作者 , 诗人, 家。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⑴ ⑵ ⑶
4、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⑵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合作探究】
5、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6、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7、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8、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好在哪儿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各题: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9、这一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 角度,写出了幽谷 的特点。稻香从 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10、“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
11、如果把栖息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12、这一节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它有哪两个场景组成?
【能力提升】
13、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句。(不少于3句)
14、写出有关山、花、水、鸟的诗句:
⑴山
⑵花
⑶水
⑷鸟
15、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第十四课
【自主学习】
1、shuò qī bó liè liáo hé mèi jiǎng
2、何其芳 现代 评论
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⑴“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⑵“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合作探究】
5、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6、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7、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①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②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③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 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8、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等等
【精读精练】9、听觉 幽深、宁静 嗅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 10、拟人 11、不好。栖息本是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12、农家丰收图”“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
【能力提升】
22、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3、例如: ⑴一览众山小;⑵禅房花木深;⑶春江水暖鸭先知;⑷千山鸟飞绝
24、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十二 济南的冬天
设计者:王 勇 授课时间:10.10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文章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 3、体会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美的熏陶。
【学习难点】
领略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老舍(1898-1966),现代著名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是满族人,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很多极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迫害致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相关资料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探究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贮( )蓄 镶( )边 发髻( ) 水藻( )
看( )护 济( )南 澄( )清 伦敦(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安适: ②慈善: ③澄清:
④贮蓄: ⑤空灵:
3、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等。
4、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 (狭窄、狭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外又那么 (宽广、宽敞),山坡上 (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 (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5、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时的立足点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从上面看下面)
B.“古老的济南……这是张水墨画”(不断改变立足点描写所见景物)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从下面仰视上面)
D.写小雪后的山景,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一一写来。(从下面仰视上面,然后又由上而下,层层铺写)
【能力提升】
6、雪是冬天的眼睛,(唐)柳宗元《江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钓者之清冷。
7、《过故人庄》中,描乡村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丽景色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如梦令》中,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十二 济南的冬天
设计者:王 勇 授课时间:10.11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文章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 3、体会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美的熏陶。
【学习难点】 领略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
第二课时
【探究学习】
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当堂练习】
(一)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把这两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依次写出。
山上→(  )→(  )→(  )→(  );(  )→(  )→(  )。
3、划线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感情,谈谈你对这一处的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二)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5.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
6.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7.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8.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9.“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10.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