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整合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整合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15: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整合课堂实录
单元设计背景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单元提示还强调: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想借这一单元教给同学们学用传统批注式方法进行阅读,感受作者情怀,自主激发爱国情感,真正达到“浸泡”在作品氛围的目的。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1. 通读《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五篇诗文,画导图,理思路。
诵读《黄河颂》《木兰诗》明节奏,悟感情。调动体验与想象,感受文章中描写的形象或场景,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2.诵读《土地的誓言》辨别抒情方式,自主区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3.掌握批注方法,精挑细淘,运用批注方法进行鉴赏型批注,感悟爱国情怀。
4.感受英雄气概和情怀,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单元教学重点
1.通读《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五篇诗文,画导图,理思路。
诵读《黄河颂》《木兰诗》明节奏,悟感情。调动体验与想象,感受文章中描写的形象或场景,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2.诵读《土地的誓言》辨别抒情方式,自主区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单元教学难点
3.掌握批注方法,精挑细淘,运用批注方法进行鉴赏型批注,感悟爱国情怀。
4.感受英雄气概和情怀,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单元教学课时:十课时
单元教学板块:
任务一:自主速读画导图
任务二:且诵且赏精批注
任务三:花样抒情品意蕴
任务四:高仿铺排抒真情
教学流程:
任务一:自主速读画导图
利用两课时,学生自读自画,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理解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任务二:且诵且赏精批注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如何做批注。请大家先观察一下《黄河颂》的批注示例,想一想这些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生观察发言,师生小结):
批注一:诗句的作用
批注二:关键字词的作用
批注三:抒情方式
批注四:修辞手法
批注五:语言风格
师:批注的形式大致有这样几种:
屏显:
1、知识型批注(如生平、文化现象、行文背景、字音字义、典故、熟语等)
2、鉴赏型批注(用词及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结构、感情主旨等)
3、感悟型批注(整体感知、局部细节描写感想)
4、联想型批注(被文章内容激发而想起的典故、故事、诗词等)
5、质疑型批注(对文章题目、内容矛盾处、留白处、观点、中心、手法等提出疑问)
(生默读了解)
师:另外大家可采用这样的批注符号:
屏显:
“﹏ ” 波浪线,划在富有文采,值得赏析
借鉴的句子下。
“ ”直线,标在意蕴深刻、需要仔细体
味其含义的词句下。
“△” 标在文章的生字、关键词语下面。
“ ” 疑问号,标在有困惑的词句结尾
“‖” 分开号,用来划分层次
“=” 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
句、中心句)下面。
“①②③” 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师: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鉴赏型批注和联想型批注。
语用特色鉴赏型批注
抒情方式鉴赏型批注
还原画面联想型批注
活动一:语用特色鉴赏型批注
师:精读《黄河颂》,写出语用特色鉴赏型批注。
屏显:师示范一:
这一朗诵词的用词与修辞真妙。你看,一开始,诗人就用呼告手法,亲切地称读者为“朋友”,接着用拟人手法,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生动地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伟大精神。同时,为下面的“颂”黄河奠定了感情基调。朗诵时要读出一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魄。
屏显:师示范二:
这首歌词的修辞运用真妙。你看,“啊!黄河!”,三次反复,呼告,由实到虚,逐步深入,把主体部分分隔为三个层次,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诵读时语速应稍慢,读出热烈,赞叹逐渐昂扬的语气语调)
(师生齐读,演绎到位)
师:接下来,同学们批注歌词部分,从用词与修辞角度,选择表现力强的词句,写出自己的批注思考。
(生寻读批注,师巡视关注学生批注情况,10分钟后展示)
生1:
我点评的是歌词第一节,这几个动词的运用真妙,你看,“奔”“掀”“结”“劈” 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磅礡的气势、豪迈的气概。诵读时要读出黄河具有的气度与力度。“奔”要快速,“掀”要高亢,“劈”要有力。而且领字“望” 要拖长音。
(请该生演读)
生2:
这个比喻的运用真妙,你看,“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原指保护婴儿的器具,这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母亲般的呵护与助力作用。诵读时要读出母爱一样的慈祥与温柔,要深情地读。
(请该生演读)
生3:
这个比喻的运用真妙,你看,“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到“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把黄河比作“巨人”,呼应了前面的“伟大”二字,又写它用“英雄的体魄”筑成屏障,呼应了前面的“坚强”二字,再一次强调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防护保卫作用。应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语调。
(请该生演读)
生4:
这个比喻运用真妙,你看,“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运用比喻,把黄河的支流比作千万条铁的臂膀,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滋养作用,号召中华儿女要学习它的伟大坚强。应读出磅礴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请该生演读)
师:好,按我们刚才的诵读鉴赏脚本,再次齐声诵读一遍《黄河颂》。
(师生齐诵 热血沸腾、激昂、雄健、悲壮地读)
《黄河颂》朗读指导:
屏显:
颂歌: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师:好,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语用特色鉴赏方法,继续鉴赏《老山界》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山界》重点鉴赏写景段与爬山时对话段,《谁是最可爱的人》重点鉴赏三个英雄故事段。
(学生寻读静静鉴赏,先给学生一节课时间思考写作,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下一节课集中展示)
生5:
我赏析的是第12段。这段的用词真妙,你看,火把排成了“之”字形,与星光接起来,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陡峭,人马数量多,而红军依然在深夜中举着火把前行,而且看作是一场“奇观”,可见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谁来补充一下?
生6:
我觉得“之”字形与星光相接的情景,也写出了山路的遥远曲折与队伍的长远,我们白天走这样的路都会困难,而红军是夜晚爬山,可见处境是多么艰难。这里的“奇观”不仅惊奇山的高度,还惊奇这红军革命队伍,体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生7:
我赏析的是第14到16段。这三句语言描写真妙,你看,“不要掉队呀!”可以看出红军战士不抛弃,不放弃,坚决跟上大部队的团结合作精神。“不要落后做乌龟呀!”用了激将法,幽默风趣,写出战士们互相激发,鼓舞士气,努力拼搏,百折不挠,坚韧前行的精神境界。“我们顶着天啦!”用了夸张修辞,如此险境中还能互相打趣,更加突出了红军战士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生8:
我补充一下,而且这三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也生动写出了战士们爬山时情绪饱满,高涨,丝毫没有被眼前的大山吓倒的心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生9: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觉得也侧面写出了战士们的焦急紧张,却仍互相激励振奋的精神。
生10:
我赏析的是第22段。这段以声衬静的写法真妙,你看,这段连着运用了一组比喻排比句,“像春蚕在咀嚼桑叶”,从听觉角度写,听着就十分优美,这里可能是战士们被冻醒时悄悄的说话声音吧;“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与上句形成对比,写出声音忽大忽小,飘忽不定的特点,可能是风吹山林的声音,或许也代表了作者汹涌的心潮吧;“像山泉在呜咽”,可能是大自然中捉摸不定的天籁之音吧;总之,这段以有声衬无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还能静静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安然入睡,从侧面突出了战士们心态的乐观。
生11:
我赏析的是第31段。这段的比喻真妙,你看,“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对于已翻过山去的红军,一切都是美丽的。从“银子似的泉水”可以看出水对于战士们来说竟成了银子般地珍贵,可见这是战士们又累又饿又乏又渴的心理反应,也让我读出了一丝心酸,这也从侧面将战士们喜悦欢畅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师:有谁再来补充一下?
生12:
我觉得“清得透底”,也暗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后心情像泉水一样明亮清澈。泉水“叮叮咚咚”,人也如泉,生气勃勃,侧面写出红军内心高兴轻松无比,景美,人也美。
师:好,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嘛,赏得细腻,周全。很棒!
来,下面展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故事鉴赏。
生13:
这一段的叠词运用真妙,你看,“匆匆”“光光”两个词,写出时间紧迫,应战仓促,占领的地理位置没有优势。写出了松骨峰战斗的壮烈。
生14:
这段细节描写真妙,你看,运用了多个动词,如“摔 扑 抱 摁 倒”等词,生动描写了战士们打仗时惨烈的景象,以及战士们不顾生死顽强抗争的精神。同时,也侧面突出了志愿军战士全力抗敌视死如归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
师:谁还有不同的见解?
生15:
我也认为作者写志愿军烈士遗体时动词运用十分细致,有“抱住敌人腰的”“抱住敌人头的”,还有“掐 摁 紧握”等十个动词,富有画面感,形象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时同敌人英勇搏斗的撼天动地的场景,体现了这场松骨峰战斗的惨烈悲壮,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服。
生16:
这一段的用词和修辞真妙,你看,“红高梁”可以体现出马玉祥十分纯朴,淳厚的特点。“红”突出了他的活力四射的特点,精力旺盛。“高梁”是一种笔直的植物,体现出他身材高大挺拔有精气神。体现了作者对战士的喜爱。“红丝”是人疲惫时出现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吃苦耐劳的特点,侧面写出了战争多,战士们对敌人的恨。
生17:
这个比喻运用真妙,你看,“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这里把敌人的尸堆比作谷堆,谷子体积小茎杆较弯,表现了敌军冲锋的无力和数量之多,表达了作者对我军的喜爱和对美军的痛恨。
生18:
这一段用词和修辞真妙,你看,“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前去”与战士冲进屋子救人形成对比,一个“冲”字,突出战士救人心切。又运用“踹 扑 摸 拉”,生动写出战士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脸被烫得像刀割一般”,写出了大火燃烧剧烈,处境极其危险。突出了战士时刻为百姓的国际主义精神。
生19:
这一段的动词真妙,你看,“吃雪”,现在看来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战士们条件异常艰苦,而防空洞中竟然有雪,这是多么冷啊!而战士们随时要出去打仗,就上雪才能吃得快!体现了战士们不怕苦的英雄气概。
师:谁还想补充?
生20:
这一段三问三答的语言真妙,你看,“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体现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三次写“笑”,有多层意味,既让读者感到丝丝心酸,又突出了战士的真实与平凡,他们不图名利,没有怨念,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解放朝鲜,只为人民的期盼,百姓的安宁。
任务三:花样抒情品意蕴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重点,除了学会批注,还要学会运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抒情方式,来,先看什么是抒情。
屏显一: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正如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抒情,是和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并列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具有主观性、个性化、诗意化等特征。
屏显二:
直接抒情: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感情渗透在叙事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示例一:直接抒情
1.变换人称 直接抒情
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
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2. 运用修辞(呼告 拟人)直接抒情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光未然《黄河颂》
3. 虚写想象 直接抒情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示例二:间接抒情
1.细节传情 间接抒情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2.记事言情 间接抒情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陆定一《老山界》
3.以景寓情 间接抒情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陆定一《老山界》
4. 以议含情 间接抒情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
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师:好,现在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进行鉴赏环节的第二个活动小任务:
活动二:抒情方式鉴赏型批注
师:请同学们展示《土地的誓言》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片段鉴赏。
生1:
这一段直接抒情真妙,你看,“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无时无刻”反复运用,表现了作者渴望领土收回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呼唤”“召唤”写出作者对家乡的挂念,抒发了作者对故土深沉的眷恋之情。
生2:
这句直接抒情真妙,你看,“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必须”一词,语气坚定,两个感叹号更表明了作者态度的强烈,也表明了作者对家乡的挚痛的怀念,“解放”“站立”说明作者家乡正在被蹂躏践踏,突出了作者对“九一八事变”的愤怒和希望家乡和平解放的无限渴望。
生3:
这段以景寓情的间接抒情真妙,你看,“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一段,作者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读起来一气呵成,如飞流直下,澎湃有声;尤其是色彩词的运用,写出了家乡物产的丰富与生机勃勃的斑斓画面。这些感官运用都给读者视觉冲击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生4:
这句间接抒情句真妙,你看,“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埋葬”一词,是个极端词,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感觉自己的欢笑,随着故土的失去也随之死去的悲愤欲绝的痛感。
师:对,这是一个极端词,不这样写不足以表达作者沉痛之情,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与悲愤。
师: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极具表现力,同学们找一找。
生5:
这句直接抒情句真妙,你看,“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一词,读起来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感,作者的心情如决堤的洪水四散奔流,表达了一种激愤狂放的心绪,多了几分难以控制的野性气质。
师:思考精准,赏析非常到位。
活动三:还原画面联想型批注
师: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三组鉴赏批注,我们以《木兰诗》为例,先来检验同学们的诵读能力。
(学生先小组内互读,之后派代表展示,最后老师一起点拨齐读)
屏显:
《木兰诗》朗读点拨: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缓慢、沉思、坚定)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疑问、缓慢)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稍快、稍高、急切)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忧愁转至坚定、豪迈)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紧张,稍快)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悲壮、缓慢)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悲壮、豪迈、较快)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庄严肃穆、不卑不亢)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欢快、兴奋、热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自豪、俏皮、最后一句一字一顿语气上扬)
木兰诗
老师示范联想型批注
师:同学们,在我们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这一节我们进行画面还原的联想型批注,先看老师的示例:
屏显:老师示范:
木兰啊!你真是一位孝敬双亲的盖世奇女子啊!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我仿佛看到你经过一夜辗转反侧再三沉思权衡后,紧锁的眉头终于开释,焦灼的心结终于解封;
我仿佛听到你低声自语:“父亲已年迈,弟弟尚幼小,不行,我不能失去父亲,我要替父从军”,想到此,你“霍”地站起来,隔着窗子,你望了望父亲苍老的脸庞,坚定地走出家门,
火速跑到各个市集,自购了必要的出征装备,之后迅速返家,盘长发,换男装,辞爷娘,泪眼朦胧中,披甲提刀上战马,奔向军营赴敌阵。有的人为功名荣耀而战,而你只为尽孝出征,敬你,我们的巾帼英雄!
师:同学们,大家可以自创格式,自选句子,但一定要围绕一个核心词去联想想象画面。
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为开头进行想象,200字左右。
参考句式:
木兰啊!你真是一位 的盖世奇女子啊! 。
(生精读涵泳品味,思考写作,写完后先小组展示,然后选几名同学同学班级展示)
生1:
木兰真是一位内心坚定的女孩儿啊。从“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我仿佛看到木兰身穿一身银光四射的铠甲,站在密集的队伍中紧张望向前方,他紧握拳头,不止的汗水中,我感受到他内心的焦灼。身后似乎传来父母对女儿万分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哭声,木兰不敢回头,因为她下定决心要替父从军,他怕自己一旦回头,就再也不舍得离开了。队伍开始出征了,路上,木兰的思绪如同远方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水翻滚澎湃,内心中思念亲人的黄沙在不语间也被冲走了,木兰剩下的只有坚定的意志和忠心报国的赤子心了。
生2:
木兰是最骁勇善战的女壮士啊!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我仿佛看到木兰身着素衣,头裹红布,骑着战马朝军营飞驰而去。“哒哒”的马蹄声急促地踏在黄土地上,扬起万丈黄沙。征途如此遥远,木兰丝毫不觉疲惫,铠甲亮着金光,更显出她矫健的身姿。战地的寒风“嗖嗖”掠过耳旁,木兰的剑“刷——”一声射出,银色光芒闪了闪,抽回来时已是血色,木兰不忍地闭上眼,随后眼神异常坚毅:“和平!”“回家!”。收剑,沉重的铠甲微晃,刺骨的寒风穿入体内,凌晨,几缕碎光照向前方······
生3:
木兰真是不忘初心的女孩啊!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我仿佛看到木兰正单膝下跪,眼神坚定地看着可汗,冷静地拒绝了诱人的功名利禄,语气中充满了回归家园的急切心情。“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我仿佛看到木兰正挥舞长鞭,脚不停地踢着马大腿,一刻也不想停留,只想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嘴角是掩不住的上扬啊!
生4:
木兰真是一位尽忠尽孝爱家也爱美的好女孩儿啊!从“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中,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听闻木兰安然无恙地凯旋而归了,内心的激动无法言说,他们二老赶忙拄着拐杖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迎出门来,此时花木兰从马背一跃而下,扑进双亲怀中,动情呼唤:“爷,娘,你们的兰儿回来了!”,二老一把抓住女儿的手,失声痛哭起来,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木兰问候过了所有在场的人,回屋脱下战袍,换上艳丽红装,怀着万种柔情端坐镜前,细细梳妆,理云鬓,贴花黄,梳洗完毕,轻移莲步,娇羞妩媚地立在了众人面前······
任务四:高仿铺排抒真情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除了学会做鉴赏型批注与联想型批注,能辨别并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方式,我们还应掌握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那就是“铺排”。请看:
屏显: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是将一连串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师:请大家继续速读《土地的誓言》《木兰诗》,观察一下,哪里用了铺排?
生5:《土地的誓言》中从“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通过铺排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热爱和思念。
(生激情齐读这一段)
生6:《木兰诗》中,从“东市买骏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一节。通过铺排,把木兰战前准备的紧张有序,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还有从“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节。把木兰还乡的热闹欢腾的欣喜场景渲染到极致。
(生激情齐读这两节)
师:我们一起来提炼一下,都用了哪些铺排方式呢?
(师生一起观察,最后小结提炼):
感官交织的铺排
角度翻转的铺排
虚实相生的铺排
色彩映衬的铺排
罗列词语的铺排
时空错落的铺排
师:都说简约是一种美,而有时为了情感抒发的必要,复杂地铺排艺术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美在淋漓尽致,美在韵味悠长,美在情意绵绵。
师:来,我们也来玩一玩铺排修辞,怎么样?请同学们也来回忆一番家乡风物,家乡乐事,用上铺排艺术,围绕“我的家乡我的爱”的话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师先示范:
屏显:
星期天,我又一次走进了我家乡熟悉的菜市场,刚踏进大门,立刻就被鲜活热烈的市井气息包围了。瞧!北边的水果摊主正和顾客讨价还价;南边肉铺的老板正给顾客剁肉剁骨;蔬菜摊位上碧绿的青菜、亮橙的胡萝卜、紫黑的紫薯、金黄的玉米、滚圆的甘蓝,一应俱全,全都喜笑颜开,全都散发着家乡暖暖的味道,我的家乡,我的爱!
(学生深度思考,写美段,抒发对故园的深情厚爱,写完后展示)
生7:
我的家乡摄录了我多彩的童年。曾记得,与小伙伴们一起挖土坑埋蜂巢;一起观蚂蚁搬着嫩叶忙赶路;一起听躺椅上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的姥爷打呼噜;玩累了,就乘凉在门前的大树下闻着槐花香;听风与柳丝跳鬼步舞;看蜜蜂绕着花丛嗡嗡闹······
生8:
家乡是我的朋友,我心之所向之地。在校久了,一回到家,心就会变得沸腾。记忆中,家乡的小河边,有我和小伙伴们修剪过的花草垛;稻田里,有不到换岗时间绝对尽责的稻草人;秋野里,有小孩子跟着大人们的拉粮车到处雀跃的嘻闹声;冬日里,有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的欢呼声······
生9:
十年前,我在老家内蒙古的生活如今又浮现在眼前:忘不了躺在爷爷奶奶的木制帐篷里,生怕半夜塌掉的心惊胆颤的心情;忘不了奶奶的拿手好戏就是手抓羊肉和香喷喷的奶茶;忘不了内蒙古敖汉旗的特产酸甜沙棘和杏仁乳;更忘不了每日饭后带着羊群去草原的尽情玩耍······
生10:
当我再次仰望那片深蓝如宝石的天空,当我捡拾绿山林中滚落的野果,我便知道回到了故乡。看,村头流浪狗正向荒废的旷地奔去;羊群随着鞭影涌向山野茂密的草丛;宁静的湖边,钓友们伸着长度不一的鱼杆;“吱喳”的山间,群鸟翻飞向不同角落;门前大妈,逗着小孙玩乐;豪爷围桌,观“楚汉”棋战;孩童聚乐园,攀爬多彩梯阶。只遗憾,我转身跨过家乡碑,又是离别。
生11:
我的家乡是佛教圣地。当我爬上那峻险的高峰,望向百间寺院,我想起了小僧悠悠的打锣声常入我儿时梦中;想起了百岁方丈居住的简陋清净的僧房;想起了光滑的寺壁;清凉的铜钵;褐色的香烛;粗糙的僧手;混着纸草香的佛经和喃喃诵经的低吟······
师: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的课已接近尾声,让我们以最深情的讴歌再一次走近英雄,感受那一颗颗勇敢心灵的跳动。以“致敬英雄”为话题,写一首小诗表达崇敬吧!
(学生选文思考写作,完成后展示):
生12:
致敬志愿军
凄风苦雨满江城,壮士遥涉去远征。
痛苦艰难浑不怕,只为赢取人民心。
生13:
致敬老山界红军
长征壮士越瑶山,之路火把与星连。
夜宿雷公观奇景,昼贴标语振精神。
双双脚印量锐气,个个身影战险情。
不畏处境千般苦,坚强意志灌心中。
生14:
致敬花木兰
褪去红妆持长枪,替父从军上疆场。
扬鞭过塞如飞燕,伤痕无数犹举缨。
百战归来辞荣功,跃马还乡奉至亲。
拼敌不为名与利,只愿尽忠保国宁。
师:同学们,柏拉图说:人不仅仅为自我而生,并且也为祖国活着。来,大声朗读我们古今爱国志士的铮铮誓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