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动物的行为测试卷(北师大版)(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测试卷(北师大版)(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8 23:30: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选项全部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小鸟喂鱼 ②海豚顶球 ③公鸡报晓 ④黑猩猩钓取蚂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2.乌鸦能够利用植物枝叶制作带钩棒和带刺棒等工具。关于这种行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积累生活经验 B.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属于学习行为 D.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3.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猪吃奶 B.黑猩猩堆叠木箱摘香蕉
C.海狮表演顶球 D.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抢食
4.某音像店有一条狗,天天听着《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只要音乐响起就会跟着节律高声嚎叫。对这种行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积累生活经验 B.可以遗传
C.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由学习获得的
5.从获得途径来看,“老马识途”和“鹦鹉学舌”所属的行为是(  )
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6.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下列与该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美国红雀喂食金鱼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黑猩猩钓取白蚁 D.蚯蚓走迷宫
7.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下列选项中的动物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蜻蜓 B.大猩猩 C.蝗虫 D.鲫鱼
8.“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少年骑马属于学习行为
B.马比蝴蝶的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
C.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和关节组成
D.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强
D.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10.下列有关动物的学习行为叙述正确的是( )
A.与遗传因素无关
B.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强
C.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D.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11.有人观察到,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对蜘蛛结网这种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仅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B.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C.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13.蚯蚓走迷宫经历了大约200次的“尝试与错误”,而小鼠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比蚯蚓少得多。这说明(  )
A.动物越小“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B.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C.“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先天性行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14.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哺乳动物的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D.人的社会行为与其它动物的社会行为完全不同
15.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生活经验
16.下列哪一项实例能体现群体中具有“分工合作”的特征( )
A.蜂群中工蜂筑巢,蜂王产卵
B.羊群跟着领头羊走
C.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D.母袋鼠哺育幼袋鼠
17.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主要原因是(  )
A.群体成员数量多 B.群体中有“首领”
C.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群体可以防御敌害
18.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B.遇敌害时,蜜蜂群会疯狂地反击
C.“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生活 D.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19.下列这些动物的行为中,能起到在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 B.猎豹发现羚羊,匍匐靠近
C.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D.兔子逃跑时急速转弯
20.下列描述中,属于对动物的社会(社群)行为理解错误的是(  )
A.只是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
B.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中还形成了等级
D.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生存与发展
21.自然界中的动物存在多种行为,下列对动物的各种行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只狮子为争夺领地,相互撕咬属于攻击行为
B.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
C.候鸟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
D.黑猩猩用木箱堆叠起来摘香蕉,是它自己想出的办法,属于先天性行为
22.动物的群体生活中需信息交流。下列行为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①雌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昆虫;②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③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④工蜂找到蜜源后回巢跳圆形舞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生物社团学生学习了动物的信息交流后认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为了对其进行验证,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下列有关他们实验计划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实验用的蚂蚁要来自同蚁穴
B.实验时蚂蚁要处于饥饿的状态
C.AB“桥”和“BC”桥的粗细、长短要相同且适宜
D.樟木气味浓烈、取材方便,是做“桥”的最佳选择
24.某兴趣小组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蚯蚓需要200多次尝试而小白鼠只需要几次就能成功。该实验不能说明( )
A.蚯蚓的学习能力比小白鼠弱
B.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25.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D.小鼠与蚯蚓相比,学习能力较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6.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上述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填图中序号)。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蚯蚓走迷宫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属于 行为。
(3)有人统计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多次尝试。而黑猩猩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利用树枝钓取白蚁。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 (填“简单”或“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填“少”或“多”)。
27.观察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标号①属于 行为。
(2)标号 的行为属于迁徙行为。
(3)标号 的行为与“雌、雄蛙抱对”的行为相同。
(4)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 行为。
(5)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 表现,这种表现是 的结果。
28. 学习了“动物的行为”这一节后,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 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图1)和实验数据如下(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
实验次数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小白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作出的假设是 ,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数据 (填“支持”或“不支持”)他们所作的假设。
(2)若将小白鼠换成蚯蚓,蚯蚓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 。
(3)根据上表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C鼠所用时间的曲线图 。根据上面曲线的共同变化规律,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填“强化”或“弱化”)。
(4)该实验为什么要用3只小白鼠做实验,并且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 。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9.为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将处于饥饿状态的小鼠放在迷宫入口处,在出口处放置食物,让小鼠在自然状态下自行寻找食物。每天定时观察,连续观察6天,记录小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2:用乌龟作为实验对象,比较它与小鼠学习能力的差异,观察发现乌龟经过多次训练也未学会绕道取食。
请回答: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实验1中小鼠走迷宫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建立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2)实验1中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完迷宫所需的时间逐渐 。
(3)根据实验1、实验2分析,可得出的结论:动物越高等, 。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选项全部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小鸟喂鱼 ②海豚顶球 ③公鸡报晓 ④黑猩猩钓取蚂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小鸟喂鱼、③公鸡报晓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海豚顶球、④黑猩猩钓取蚂蚁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乌鸦能够利用植物枝叶制作带钩棒和带刺棒等工具。关于这种行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积累生活经验 B.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属于学习行为 D.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答案】D
【解析】AB.乌鸦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积累生活经验而形成的行为,AB不符合题意。
C.乌鸦的这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符合题意。
故选D。
3.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猪吃奶 B.黑猩猩堆叠木箱摘香蕉
C.海狮表演顶球 D.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抢食
【答案】A
【解析】A.小猪吃奶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正确。
BCD.黑猩猩堆叠木箱摘香蕉、海狮表演顶球、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抢食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CD错误。
故选A。
4.某音像店有一条狗,天天听着《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只要音乐响起就会跟着节律高声嚎叫。对这种行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积累生活经验 B.可以遗传
C.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由学习获得的
【答案】B
【解析】“某音像店有一条狗,天天听着《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只要音乐响起就会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以遗传,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从获得途径来看,“老马识途”和“鹦鹉学舌”所属的行为是(  )
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答案】A
【解析】“鹦鹉学舌”和“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下列与该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美国红雀喂食金鱼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黑猩猩钓取白蚁 D.蚯蚓走迷宫
【答案】A
【解析】A.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从获得途径来看,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美国红雀喂鱼也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CD.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蚯蚓走迷宫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下列选项中的动物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蜻蜓 B.大猩猩 C.蝗虫 D.鲫鱼
【答案】B
【解析】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在选择中,大猩猩是哺乳动物、鲫鱼是鱼类、蜻蜓和蝗虫是节肢动物,其中大猩猩最高等,学习能力最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少年骑马属于学习行为
B.马比蝴蝶的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
C.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和关节组成
D.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答案】C
【解析】A.少年骑马是通过学习和不断练习形成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A正确。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马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节肢动物,马比蝴蝶高等,因此马的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故B正确。
C.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故C错误。
D.运动的形成过程:骨骼肌接收到神经刺激后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骨本身没有运动能力,要靠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动力拉动,才能绕关节活动,故D正确。
故选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强
D.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答案】D
【解析】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所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类型,两者是相互关联的,A错误。
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是可以遗忘和改变的,B错误。
C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动物的学习行为叙述正确的是( )
A.与遗传因素无关
B.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强
C.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D.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答案】C
【解析】A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AB错误。
CD.习行为是动物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动物产生该行为的环境因素消失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可见,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有人观察到,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对蜘蛛结网这种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仅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结合分析可知,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可见,选项中①③的认知是正确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B.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C.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D
【解析】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A正确。
B.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B正确。
C.动物行为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刺激作出的反应,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还受内分泌系统调节,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有关系,D错误。
故选D。
13.蚯蚓走迷宫经历了大约200次的“尝试与错误”,而小鼠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比蚯蚓少得多。这说明(  )
A.动物越小“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B.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C.“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先天性行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答案】B
【解析】AB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尝试犯错的次数越少,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小鼠属于哺乳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小鼠比蚯蚓高等。可见,小鼠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比蚯蚓少得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AD错误、B正确。
C.“尝试与错误”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故选B。
14.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哺乳动物的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D.人的社会行为与其它动物的社会行为完全不同
【答案】C
【解析】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A错误。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B错误。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D.人的社会行为与其它动物的社会行为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都有分工,形成组织,还有等级,群体间都有信息交流。不同点是:人的社会行为更复杂更高等,人的交流有语言和文字,行为受到法律和道德约束等,D错误。
故选C。
15.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生活经验
【答案】C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这种行为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哪一项实例能体现群体中具有“分工合作”的特征( )
A.蜂群中工蜂筑巢,蜂王产卵
B.羊群跟着领头羊走
C.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D.母袋鼠哺育幼袋鼠
【答案】A
【解析】A.蜂群中工蜂筑巢,蜂王产卵,动物群体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群体中具有分工合作,A符合题意。
B.羊群跟着领头羊走,体出了群体具有等级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
C.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体现了群体具有等级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母袋鼠哺育幼袋鼠,体现动物具有繁殖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主要原因是(  )
A.群体成员数量多 B.群体中有“首领”
C.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群体可以防御敌害
【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成员数量多、群体中有“首领”、群体可以防御敌害不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B.遇敌害时,蜜蜂群会疯狂地反击
C.“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生活 D.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答案】B
【解析】A.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A错误。
B.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蜂和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遇敌害时,蜜蜂群会疯狂地反击,表明具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B正确。
C.“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生活,是鱼类的生活习性,没有等级次序,不属于社会行为,C错误。
D.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是生物的本能,属于求偶行为,D错误。
故选B。
19.下列这些动物的行为中,能起到在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 B.猎豹发现羚羊,匍匐靠近
C.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D.兔子逃跑时急速转弯
【答案】C
【解析】A.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能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
B.猎豹发现羚羊,匍匐靠近属于攻击行为,不能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
C.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能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兔子逃跑时急速转弯属于防御行为,D错误。
故选C。
20.下列描述中,属于对动物的社会(社群)行为理解错误的是(  )
A.只是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
B.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中还形成了等级
D.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生存与发展
【答案】A
【解析】营社会(社群)行为的动物并不是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聚集在一起,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了等级,社会(社群)行为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21.自然界中的动物存在多种行为,下列对动物的各种行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只狮子为争夺领地,相互撕咬属于攻击行为
B.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
C.候鸟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
D.黑猩猩用木箱堆叠起来摘香蕉,是它自己想出的办法,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D
【解析】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只狮子为争夺领地,相互撕咬属于攻击行为,A正确。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B正确。
C.候鸟的迁徙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黑猩猩用木箱堆叠起来摘香蕉,是它自己经过尝试错误而想出的办法,属于后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D。
22.动物的群体生活中需信息交流。下列行为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①雌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昆虫;②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③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④工蜂找到蜜源后回巢跳圆形舞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雌性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可以引诱异性,属于用性外激素进行传递信息。
②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传递信息。
③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
④工蜂找到蜜源后回巢跳圆形舞,属于用舞蹈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3.生物社团学生学习了动物的信息交流后认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为了对其进行验证,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下列有关他们实验计划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实验用的蚂蚁要来自同蚁穴
B.实验时蚂蚁要处于饥饿的状态
C.AB“桥”和“BC”桥的粗细、长短要相同且适宜
D.樟木气味浓烈、取材方便,是做“桥”的最佳选择
【答案】D
【解析】A.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实验用的蚂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
B.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正确。
C.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AB”桥和“B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
D.樟木气味浓烈,干扰蚂蚁通过气味进行通讯,D错误。
故选D。
24.某兴趣小组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蚯蚓需要200多次尝试而小白鼠只需要几次就能成功。该实验不能说明( )
A.蚯蚓的学习能力比小白鼠弱
B.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答案】C
【解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有关。蚯蚓需要200多次尝试就能成功,说明蚯蚓具有学习能力,对比蚯蚓走迷宫的实验,蚯蚓要经过约200多次尝试与学习,而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可以说明: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学习行为形成后缺乏锻炼和巩固就会消失,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5.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D.小鼠与蚯蚓相比,学习能力较强
【答案】C
【解析】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A正确。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B正确。
C.这种学习行为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不是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C错误。
D.小鼠比蚯蚓更高等,学习能力比蚯蚓强,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6.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上述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填图中序号)。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蚯蚓走迷宫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属于 行为。
(3)有人统计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多次尝试。而黑猩猩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利用树枝钓取白蚁。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 (填“简单”或“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填“少”或“多”)。
【答案】(1) ② 遗传物质
(2)环境因素 学习
(3) 强 复杂 少
【解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图中只有②蜘蛛织网,这种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蚯蚓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而获得的行为。
(3)有人统计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多次尝试,而黑猩猩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利用树枝钓取白蚁,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27.观察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标号①属于 行为。
(2)标号 的行为属于迁徙行为。
(3)标号 的行为与“雌、雄蛙抱对”的行为相同。
(4)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 行为。
(5)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 表现,这种表现是 的结果。
【答案】(1)防御
(2)④
(3)③
(4)社会
(5) 适应性 自然选择
【解析】(1)①黄鼬放出臭气,是为了恐吓敌害,掩护自己逃跑,避免伤害,属于防御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
(2)④秋天雁南飞,是受季节影响形成的迁徙行为。
(3)③黄鹂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雌雄哇抱对行为也是繁殖行为。
(4)社会行为有明显的组织、明显的分工、明显的等级,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社会行为。
(5)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动物要想生存就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应性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8. 学习了“动物的行为”这一节后,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 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图1)和实验数据如下(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
实验次数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小白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作出的假设是 ,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数据 (填“支持”或“不支持”)他们所作的假设。
(2)若将小白鼠换成蚯蚓,蚯蚓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 。
(3)根据上表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C鼠所用时间的曲线图 。根据上面曲线的共同变化规律,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填“强化”或“弱化”)。
(4)该实验为什么要用3只小白鼠做实验,并且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 。
【答案】(1) 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支持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 强化
(4)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解析】(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 ”他们做出的假设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数据支持他们所做的假设。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能力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若将小白鼠换成蚯蚓,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根据上表的数据,将下面图2未完成的C鼠的曲线图完成,第一次7分51秒,第二次5分34秒,第三次2分25秒,作图如下:

根据上面的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或找到食物的速度越来越快,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4)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要用3只小白鼠做实验,并且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目的是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9.为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将处于饥饿状态的小鼠放在迷宫入口处,在出口处放置食物,让小鼠在自然状态下自行寻找食物。每天定时观察,连续观察6天,记录小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2:用乌龟作为实验对象,比较它与小鼠学习能力的差异,观察发现乌龟经过多次训练也未学会绕道取食。
请回答: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实验1中小鼠走迷宫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建立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2)实验1中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完迷宫所需的时间逐渐 。
(3)根据实验1、实验2分析,可得出的结论:动物越高等, 。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
【答案】(1) 后天学习/学习 遗传 环境
(2)减少
(3)学习能力越强
(4)实验法/观察和实验法
【解析】(1)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实验1中小鼠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
(2)由柱状数据图可知,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
(3)根据实验1、实验2分析,可知: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4)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题干中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实验法或观察和实验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