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积极作用( )
A.蜜蜂采集花蜜 B.蝗虫啃食庄稼
C.太平鸟以植物浆果为食 D.猴子吃桃后扔掉桃核
【答案】B
【解析】A.蜜蜂采集花蜜,体现了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A正确。
B.蝗虫啃食庄稼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积极作用,B错误。
C.太平鸟以植物浆果为食,保留下了种子,体现了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正确。
D.猴子吃桃后扔掉桃核,体现了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动物和人类生活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警犬是刑侦民警的得力助手
B.鸡、鸭可为人类提供食物
C.利用蚯蚓提取的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D.有些动物可供人们观赏和娱乐
【答案】C
【解析】A.警犬可以协助侦察、破案、搜救,是刑侦民警的得力助手,A正确。
B.鸡、鸭自身及其产的卵都可以食用,可为人类提供食物,B正确。
C.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以利用提取到的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C错误。
D.有些动物可供人们观赏和娱乐,如训练鹦鹉、猴子、海豚等动物进行表演节目,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我国动物资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幅员辽阔,动物种类多种多样
B.大熊猫、扭角羚、扬子鳄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C.我国的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因此我们不需要保护脊椎动物
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答案】C
【解析】A.我国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动物种类多种多样,A正确。
B.大熊猫、扭角羚、扬子鳄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B正确。
C.虽然我国脊椎动物约有6300种,但我们必须保护脊椎动物,C错误。
D.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D正确。
故选C。
4.生物防治可以保护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下面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A.用瓢虫捕食蚜虫 B.喷洒农药灭虫
C.以灯光和毒药诱杀害虫 D.夏季覆盖遮阳网防虫
【答案】A
【解析】利用生物防治原理采用天敌消灭害虫,如用瓢虫捕食蚜虫,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喷洒农药灭虫、以灯光和毒药诱杀害虫、夏季覆盖遮阳网防虫都不属于生物防治,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C
【解析】A.生物灭绝后,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遭到损失,可以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A正确。
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厍,B正确。
C.引进外来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灭亡,破坏了生物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
故选C。
6.2023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完全相同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答案】B
【解析】A.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A正确。
B.物种基因库是指某个生物种类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的基因库,“一个生物个体”的基因,不能称为“基因库”,B错误。
C.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D正确。
故选B。
7.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动物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物数量的相对平衡
B.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动物因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对植物造成危害
【答案】D
【解析】A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物数量的相对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生物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并破坏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平衡,AC正确。
B.动物还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B正确。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会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平衡,对植物造成危害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8.一项研究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其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栖息地丧失是该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B.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等
C.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会影响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D.目前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影响
【答案】C
【解析】A.由柱形图可知,栖息地丧失是该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A正确。
B.由图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等,B正确。
C.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会影响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选C。
9.下列动物保护措施中,属于迁地保护的是( )
A.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
B.陕西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中的朱鹮
C.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
D.南京红山动物园中的狮子
【答案】D
【解析】AB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保护,故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陕西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中的朱鹮、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都属于就地保护措施,ABC错误。
D.迁地保护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故南京红山动物园中的狮子,属于迁地保护,D正确。
故选D。
10.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应该( )
A.少用含磷洗衣粉 B.多植树造林
C.向河流排放污水 D.制止捕杀珍稀动物
【答案】C
【解析】A.少用含磷洗衣粉,能减少含氮、磷等物质的水流入河流,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赤潮现象的发生,A正确。
B.多植树造林,树木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B正确。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向河流排放污水,会污染水域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C错误。
D.制止捕杀珍稀动物,有利于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11.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立法保护 B.迁地保护 C.宣传教育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还采取宣传教育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选D。
1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了解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为净化水质,引进美洲品种水葫芦
B.为打造临湖景观房,在滇池边开发房地产
C.为提高人民饮食生活品质,可定期上山打野鸡
D.草原上的狮群常常以捕捉野羊为食
【答案】D
【解析】A.水葫芦是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作为外来物种对本地生物会造成影响和威胁,例如:水葫芦在爆发以及其腐烂阶段会大量地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水下动物比如鱼类活动繁殖空间将会减少,甚至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滇池边开发房地产,会破环滇池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动、植物的活动和生存都会受到影响和威胁,故B不符合题意。
C.为提高人民饮食生活品质,可定期上山打野鸡,人为的干预会破坏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环境的稳定,可能会导致山上的野鸡数量大大减少,进而影响到其他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狮群捕食野羊是自然状态下生物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保证野羊的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不同种类的动物各具特征,在生物圈内的作用不同,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内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内的每种动物都不会过多,过多会破坏生态平衡
B.为了增加物种丰富度,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的优势动物
C.蜂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为花朵传播花粉
D.猴子采摘山上野桃食用,也帮助野桃传播种子
【答案】B
【解析】A.生物圈内的每种动物的数量和比例都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若某种动物数量过多,超过自动调节能力,就会破坏生态平衡,A正确。
B. 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容易与本地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
CD.蜂鸟在取食花蜜时,其身上粘满了花粉,因此它可以帮助植物传粉,猴子采摘食用山上野桃后,吐出或排出种子,因此可以帮助桃传播种子,都体现了动物对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CD正确。
故选B。
14.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
B.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C
【解析】A.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C。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十分广泛,其具体表现有( )
①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③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
④生产抗生素类医药品 ⑤用于仿生技术的研究 ⑥彻底分解植物枝叶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①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③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为人类提供生活原料、药用、观赏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如利用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⑤还可以用于仿生技术的研究,如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制造出人们需要的仪器和设备。④生产抗生素是利用的真菌,⑥分解植物枝叶,促进物质循环的也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由上可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十分广泛,具体表现在①②③⑤。
故选D。
16.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3352个。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发展
B.提供了肉类食物的来源,开发了生物资源
C.可提供科学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
【答案】B
【解析】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可以使它们得到发展,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A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是为了提供肉类食物,B错误。
C.可提供科学研究,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C正确。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7.加拿大一枝黄花,又称“黄莺花”,原产于北美,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该物种入侵我国,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最大危害是( )
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污染了土壤
C.排放了有毒物质 D.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
【答案】A
【解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又称“黄莺花”,原产于北美,近年来,该物种入侵我国,缺乏天敌,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8.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B.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检测
C.抑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D.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
【答案】A
【解析】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帮助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而大型生态工程可以修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可见,“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A正确。
B.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检测更多是用来评估环境状况的,而不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B错误。
C.抑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虽然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并不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C错误。
D.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可以帮助规范和管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它们本身并不是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D错误。
故选A。
19.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推测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B.促进生态旅游
C.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D.加强法制管理
【答案】A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旨在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确保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B.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C.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等
【答案】D
【解析】A.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B错误。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威胁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遗传多样性,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等,D正确。
故选D。
21.鱼翅是用鲨鱼的鳍制成的,鱼翅的价格甚高,很多人用吃鱼翅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近年来,我国许多餐饮业提倡“拒绝鱼翅”。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下列哪项是“拒绝鱼翅”的原因( )
A.价格太高,节约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C.最近发现市场上有假鱼翅 D.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
【答案】B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题干中的“拒绝鱼翅”是要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
故选B。
22.多年来,某地每年都规定了海洋伏季休渔期。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 )
A.夏季高温可能导致鱼类肉质差 B.保护产卵期、肥育期的鱼类
C.保证夏季旅游高峰的航运畅通 D.避免渔民在高温天气下捕捞
【答案】B
【解析】进行海洋伏季休渔期的主要原因是保护产卵期、肥育期的鱼类。在这些时期,鱼类会聚集在特定的区域进行产卵或肥育,此时捕捞会对它们的繁殖和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资源,规定了海洋伏季休渔期。夏季高温虽然会影响鱼类肉质,但并不是规定休渔期的主要原因。航运畅通和避免渔民在高温天气下捕捞也是休渔期的规定内容之一,但不是主要理由,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是( )
A.宣传自然保护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B.物种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C.进行科研的“天然实验室”
D.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
【答案】D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三大功能:①保护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②科研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③宣传教育功能: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但还有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方法。由此可见,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24.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该( )
A.少量引进 B.引进它们的幼体
C.隔离放养 D.要有严格的科学论证和报批手续
【答案】D
【解析】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使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引进外来物种的应加强管理,对引进外物种应该考虑引入后对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会不会造成破坏,会不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是否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所以在确实需要引进外来物种时,必须要有严格的科学论证和报批手续,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中新网5月31日报道,来自西双版纳勐养子自然保护区的17头野生亚洲象进入了版纳植物园。由于象群食量巨大,植物园中13000多种植物,尤其是13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着被象群取食和破坏的危险。几位同学对此事的看法你不认同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随之消失,永不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尤其是珍惜物种。据此可知,象群食量巨大,如果让象群进入植物园中,其中13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着被象群取食和破坏的危险,影响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珍稀濒危植物和珍稀濒危动物共同组成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在保护象群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珍稀濒危植物,所以应该控制大象的活动范围,B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所以保护象群的关键是要引导象群返回适合其生存的保护区,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武汉开幕。此次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我们美丽的家乡盐城光荣入选。
(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盐城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鸟类有379种、鱼(贝)类281种、昆虫590种,哺乳类动物47种,还有各类植物490种等,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
(3)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勺嘴鹬是世界极危物种,据报道今年首批秋迁勺嘴鹬已抵达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在这里它们将待两三个月,将红棕色羽毛换成更适合越冬的冬羽,同时持续觅食汲取能量,以便更好地飞往越冬地。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勺嘴鹬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4)盐场黄海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财富。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措施是 保护。
(5)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以保护湿地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写一条活动宣传标语。
【答案】(1)间接
(2)生物种类
(3)先天性
(4)就地
(5)保护湿地你我他,地球健康靠大家
【解析】(1)由分析可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鸟类有379种、鱼(贝)类281种、昆虫590种,哺乳类动物47种,还有各类植物490种等,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勺嘴鹬的这种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4)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以保护湿地为主题的标语可以为保护湿地你我他,健康地球靠大家。
27.一首《黄河口放歌》深入人心,歌曲气势磅礴、节奏欢快、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充分展示了河海交汇、野生鸟类、新生湿地等黄河入海口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东营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创新。
(1)黄河在这里流入渤海,丰富的营养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浮游动物100多种,底栖动物140多种,游泳动物120余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许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候鸟有规律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3)黄河口生活着丰富的动物资源,按照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分成两大类,其中蛤蜊、大闸蟹、海蜇、虾、蚂蚱属于 动物,大闸蟹、蚂蚱生活环境不同,却属于同一动物门的动物,你的判断依据是 。
(4)鲈鱼和东方白鹳都是卵生,但东方白鹳能产 ,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答案】(1)物种/生物种类
(2)先天性 体内的遗传物质
(3)无脊椎动物 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4)具有坚韧外壳的大型卵
【解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渤海中浮游动物100多种,底栖动物140多种,游泳动物120余种,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候鸟有规律的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3)蛤蜊、大闸蟹、海蜇、虾、蚂蚱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闸蟹、蚂蚱的身体都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4)鲈鱼和东方白鹳都是卵生,但东方白鹳能产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28.分析并回答问题:
上古时,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在这里有鸟类上百种,兽类几十种之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1)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2)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 、物种和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3)山西吕梁山脉的一级保护动物是 。(填一种)
(4)人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
(5)有迁徙行为的鸟类,每年春秋两季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这些鸟被称为“候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候鸟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
(6)狼的运动系统由 、关节和 组成。
(7)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狼群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通过气味、叫声沟通,这样的行为称为 。
【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2) 遗传物质 生态环境
(3)褐马鸡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先天性
(6) 骨/骨骼肌 骨骼肌/骨
(7)社会行为/社群行为
【解析】(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
(3)山西吕梁山脉的一级保护动物有褐马鸡、黑鹳、金雕、胡兀鹫、大鸨、金钱豹、原麝等。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鸟类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能够活动的骨连结叫做关节。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7)营群体生活,群体内有有组织、有分工,这属于社会行为。如狼群居且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通过气味、叫声沟通,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29.卷叶象甲是一类常见的农业害虫。繁殖时,雌虫先将叶片基部切开,沿主叶脉折叠叶片,在叶片尖端产卵,再向上将整个叶片卷成筒状并切下,作为幼虫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1)叶片基部被切开,叶脉中导管被切断,叶片逐渐萎蔫。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卷叶象甲的这种卷叶行为属于 行为。
(2)某类植物有些变种的叶片不是全缘的,突变为深裂状,观察发现,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破坏。有人对此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具有深裂的叶片营养(口感)不好,卷叶象甲的幼虫不喜食。
假设2:具有深裂的叶片不利于折叠成卷筒状。
为检验哪个假设更合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叶片形状 卷筒方式 卷筒数 每个叶片虫卵数 一段时间后 甲乙两组成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
甲组全缘叶片 卷叶象甲自主卷叶 30个 1枚
乙组具深裂叶片 人工模拟制作卷叶 30个 1枚
实验中统计卷筒的数量达30个,目的是 。
该实验结果支持哪个假设? ,理由是 。
(3)有同学提出,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卷叶象甲可能污染环境。请你提出其他防治措施(写一种即可)。 。
【答案】(1)先天性
(2)减少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假设2 甲乙两组成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
(3)生物防治
【解析】(1)繁殖时,雌虫先将叶片基部切开,沿主叶脉折叠叶片,在叶片尖端产卵,再向上将整个叶片卷成筒状并切下,作为幼虫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①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中统计卷筒的数量达30个,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②该实验支持假设2:具有深裂的叶片不利于折叠成卷筒状。理由是一段时间后,甲组、乙组成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说明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破坏,不是因为叶片营养(口感)不好。
(3)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故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卷叶象甲可能污染环境,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积极作用( )
A.蜜蜂采集花蜜 B.蝗虫啃食庄稼
C.太平鸟以植物浆果为食 D.猴子吃桃后扔掉桃核
2.下列关于动物和人类生活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警犬是刑侦民警的得力助手
B.鸡、鸭可为人类提供食物
C.利用蚯蚓提取的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D.有些动物可供人们观赏和娱乐
3.下列关于我国动物资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幅员辽阔,动物种类多种多样
B.大熊猫、扭角羚、扬子鳄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C.我国的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因此我们不需要保护脊椎动物
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4.生物防治可以保护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下面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A.用瓢虫捕食蚜虫 B.喷洒农药灭虫
C.以灯光和毒药诱杀害虫 D.夏季覆盖遮阳网防虫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6.2023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完全相同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7.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动物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物数量的相对平衡
B.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动物因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对植物造成危害
8.一项研究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其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栖息地丧失是该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B.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等
C.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会影响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D.目前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影响
9.下列动物保护措施中,属于迁地保护的是( )
A.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
B.陕西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中的朱鹮
C.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
D.南京红山动物园中的狮子
10.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应该( )
A.少用含磷洗衣粉 B.多植树造林
C.向河流排放污水 D.制止捕杀珍稀动物
11.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立法保护 B.迁地保护 C.宣传教育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了解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为净化水质,引进美洲品种水葫芦
B.为打造临湖景观房,在滇池边开发房地产
C.为提高人民饮食生活品质,可定期上山打野鸡
D.草原上的狮群常常以捕捉野羊为食
13.不同种类的动物各具特征,在生物圈内的作用不同,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内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内的每种动物都不会过多,过多会破坏生态平衡
B.为了增加物种丰富度,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的优势动物
C.蜂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为花朵传播花粉
D.猴子采摘山上野桃食用,也帮助野桃传播种子
14.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
B.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十分广泛,其具体表现有( )
①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③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
④生产抗生素类医药品 ⑤用于仿生技术的研究 ⑥彻底分解植物枝叶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16.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3352个。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发展
B.提供了肉类食物的来源,开发了生物资源
C.可提供科学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
17.加拿大一枝黄花,又称“黄莺花”,原产于北美,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该物种入侵我国,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最大危害是( )
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污染了土壤
C.排放了有毒物质 D.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
18.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B.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检测
C.抑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D.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
19.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推测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B.促进生态旅游
C.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D.加强法制管理
20.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B.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C.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等
21.鱼翅是用鲨鱼的鳍制成的,鱼翅的价格甚高,很多人用吃鱼翅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近年来,我国许多餐饮业提倡“拒绝鱼翅”。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下列哪项是“拒绝鱼翅”的原因( )
A.价格太高,节约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C.最近发现市场上有假鱼翅 D.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
22.多年来,某地每年都规定了海洋伏季休渔期。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 )
A.夏季高温可能导致鱼类肉质差 B.保护产卵期、肥育期的鱼类
C.保证夏季旅游高峰的航运畅通 D.避免渔民在高温天气下捕捞
23.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是( )
A.宣传自然保护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B.物种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C.进行科研的“天然实验室”
D.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
24.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该( )
A.少量引进 B.引进它们的幼体
C.隔离放养 D.要有严格的科学论证和报批手续
25.中新网5月31日报道,来自西双版纳勐养子自然保护区的17头野生亚洲象进入了版纳植物园。由于象群食量巨大,植物园中13000多种植物,尤其是13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着被象群取食和破坏的危险。几位同学对此事的看法你不认同的是( )
A.A B.B C.C D.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武汉开幕。此次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我们美丽的家乡盐城光荣入选。
(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盐城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鸟类有379种、鱼(贝)类281种、昆虫590种,哺乳类动物47种,还有各类植物490种等,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
(3)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勺嘴鹬是世界极危物种,据报道今年首批秋迁勺嘴鹬已抵达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在这里它们将待两三个月,将红棕色羽毛换成更适合越冬的冬羽,同时持续觅食汲取能量,以便更好地飞往越冬地。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勺嘴鹬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4)盐场黄海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财富。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措施是 保护。
(5)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以保护湿地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写一条活动宣传标语。
27.一首《黄河口放歌》深入人心,歌曲气势磅礴、节奏欢快、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充分展示了河海交汇、野生鸟类、新生湿地等黄河入海口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东营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创新。
(1)黄河在这里流入渤海,丰富的营养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浮游动物100多种,底栖动物140多种,游泳动物120余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许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候鸟有规律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3)黄河口生活着丰富的动物资源,按照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分成两大类,其中蛤蜊、大闸蟹、海蜇、虾、蚂蚱属于 动物,大闸蟹、蚂蚱生活环境不同,却属于同一动物门的动物,你的判断依据是 。
(4)鲈鱼和东方白鹳都是卵生,但东方白鹳能产 ,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28.分析并回答问题:
上古时,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在这里有鸟类上百种,兽类几十种之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1)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2)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 、物种和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3)山西吕梁山脉的一级保护动物是 。(填一种)
(4)人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
(5)有迁徙行为的鸟类,每年春秋两季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这些鸟被称为“候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候鸟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
(6)狼的运动系统由 、关节和 组成。
(7)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狼群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通过气味、叫声沟通,这样的行为称为 。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29.卷叶象甲是一类常见的农业害虫。繁殖时,雌虫先将叶片基部切开,沿主叶脉折叠叶片,在叶片尖端产卵,再向上将整个叶片卷成筒状并切下,作为幼虫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1)叶片基部被切开,叶脉中导管被切断,叶片逐渐萎蔫。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卷叶象甲的这种卷叶行为属于 行为。
(2)某类植物有些变种的叶片不是全缘的,突变为深裂状,观察发现,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破坏。有人对此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具有深裂的叶片营养(口感)不好,卷叶象甲的幼虫不喜食。
假设2:具有深裂的叶片不利于折叠成卷筒状。
为检验哪个假设更合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叶片形状 卷筒方式 卷筒数 每个叶片虫卵数 一段时间后 甲乙两组成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
甲组全缘叶片 卷叶象甲自主卷叶 30个 1枚
乙组具深裂叶片 人工模拟制作卷叶 30个 1枚
实验中统计卷筒的数量达30个,目的是 。
该实验结果支持哪个假设? ,理由是 。
(3)有同学提出,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卷叶象甲可能污染环境。请你提出其他防治措施(写一种即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