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8 23: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1
古 代 日 本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国土狭小,源匮乏,四面环海且多火山地震
忧患意识,
危机感
绳文人
渡来弥生人
天照大神
神武天皇
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她被奉为今日日本天
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神祇。在日本神话中,天照
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
由于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使得长期处于滞后状态的日本社会呈跳跃式发展。

迟滞的文明之光映照狭岛
岛国之春
——6世纪前的日本
1-2世纪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本州大和完成统一;
行政结构示意图:
阅读课文,梳理日本在6世纪前的史实:
大王
贵族
贵族
贵族
私有部民
私有部民
私有领地
(田部)
(海部)
织锦部
锻冶部
史书中记载的中国与古代日本有哪些交往史实?
材料1:《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材料2:《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
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材料3:三国曹魏时期,古倭奴国曾在九年时间内五次进贡中原王朝。
汉倭奴国王印




部民制
史料研读
据史料,说说大和国的统治出现了哪些新问题?
材料2:6—7世纪的日本“其臣连伴造等,各置己民,咨意驱使,又割
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
无容针之地。” ——《日本书纪》
材料1:在部民制上升期时,大和朝廷将贵族豪强作为统治的政治基础。
“汝等民部甚多,努力相助。” ——王顺利《古代日本部民制性质浅析》
在部民制衰落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深。朝廷地位受到严重影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3:广大部民“老者啖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共死。”被迫
或弃逃亡,或聚众劫掠“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面对日益加剧的矛盾冲突,统治者该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

岛国之夏
先进的隋唐之风吹佛奈良
——七世纪的大化改新
思考·探究
据材料,总结大化改新的时代背景:
材料2: 从中国的隋王朝开始,日本即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到了唐朝,遣唐使
的人数和次数与日俱增。这些留学生归国,不仅带回先进的技艺,还带回先进的思
想文化及先进的典章制度。他们的积极传播为改革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这样
一个新的革新派就逐渐从奴隶主阶级中分离出来。
材料1: 圣德太子死后,苏我氏因功高而擅权,专横跋扈,政治腐败。7世纪前半
叶,土地兼并盛行,租佃制广泛兴起。
材料3:六世纪以前,日本经常袭扰朝鲜并虏其工匠带回日本。
但自新罗强盛后,多次击败日本,袭扰亦被迫停了下来。
政治上:皇权旁落;经济上:贵族实力强大
社会矛盾尖锐
周边国家影响
大唐高度繁荣;新罗国力逐步提升
回国后积极宣传唐朝制度,推进改革
遣唐留学生
日本
乙巳之变
皇极天皇
中大兄皇子
中臣镰足
苏我入鹿
大化改新前,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645年6月12日,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谋划实施了暗杀权臣苏我入鹿的宫廷政变。最终结果是权倾朝野的苏我氏宗家灭亡。
自此,皇室夺回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轻太子为孝德天皇(36代天皇)。
中大兄皇子
38代天智天皇
中臣镰足(藤原)
苏我入鹿之父
飞鸟时代大和皇族中改革派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
(1)政治
2. 大化改新内容
二官八省制
中央——以天皇为中心;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天皇
神祇官
宫内省
民部省
中务省
太政官
兵部省
大藏省
刑部省
治部省
武部省
(2)经济:
2. 大化改新内容
①公地公民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实行租庸调制。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谷物
调:缴纳定量的绢或布
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分析·探究
解析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改革带来哪些变化?
“大化改新”的核心任务是解决了什么问题?达到了什么目的?
将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削弱了旧贵族势力,加强了
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如何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
公田公民制度的实行,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起官僚政治体制。
私地私民
贵族世袭
公田公民
国家任免
大化
改新
租(实物地租) 庸(力役及其代纳物) 调(地方特产)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国家班田,获得生产资料和提高社会地位的部民变成农民
农民缴纳租庸调国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是地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生产发展。
史料实证
观察图片,提取日本文化特质中的一个关键词?
1989年【平成】年号
2019年4月1日日本新
年号为“令和
唐都长安
奈良平城京
山西唐建南禅寺
日本唐招提寺
九州
东寺五重塔
姬路城堡
东大寺法华堂
忠霊塔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特质,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材料1: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
设国学。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材料2:710年日本仿照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以新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要积极
改革创新;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强烈的
危机意识
创新思维

岛国之秋
幕府的专制之权绵延百年
幕府时代(1185—1867年)
材料一:大化改新功臣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氏,此后200余年,藤原氏一族世代为外戚,专擅国政。每当天皇幼少、病弱或是女帝当政,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亲政后,藤原氏又改任关白,成为变相的摄政,继续掌权。藤原氏被称为“摄关家”,取代天皇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天皇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后,统治阶层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农民受剥削越来越严重,大量逃亡,国家户籍、田籍混乱;贵族、豪门、寺院开始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土地私有化出现。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呈现出了什么问题?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1. 庄园的形成
庄园形成
享有什么特权?
“不输不入”
这些打手不再种地,专职练武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就慢慢地就形成了日本武士。
2. 武士的形成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封建庄园制
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日本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民间垦田并承认垦田私有,于是有势力的贵族、寺社积极垦田,设置庄园。
材料2:9世纪末以后,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
制(不入)的特权。在不输不入特权下,庄园完全变成封建贵族、寺社的私人领地。
材料3:九世纪中期,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
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
据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土地私有兼并盛行
政府承认垦田私有
庄园形成
贵族 豪强寺院
大量购买兼并
不输不入
特权
武士集团形成
保护
庄园主
武 士
性质
血缘关系
主从关系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日本封建统治阶级
影响: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能
力,社会局势动荡。
源平之争
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1185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
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结果是源氏获胜。






源氏家族
获胜
源赖朝1192年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于
镰仓设府理事。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把持
国家政权的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192
1378
1590
1868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幕府与天皇是怎样的关系?
武士效忠于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武士道的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4. 武士、幕府、天皇和国家
消极:
5. 武士道影响
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积极:
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
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
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
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
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拓展阅读:《菊与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日本国?我们应当怎样处理中日两国关系?
理性对待,睦邻友好。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知识结构
古代日本
6世纪前
的日本
大化改新
庄园和
武士集团
幕府统治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
部民制
背景
中国文化影响;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等
开始
646年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班田制等
影响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形成
原因;特权“不输不入”;影响
武士
集团
保护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并逐渐形成军事集团。
建立
特点
1192年源赖朝“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镰仓。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近700年。
武士道
武士效忠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