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借助思维导图,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关于李大钊的事件。
2.结合课文语句和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外貌、神态、言行的对比中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3.试着对“遇害”部分进行外貌、神态、言行描写,初步学会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语句和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外貌、神态、言行的对比中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语句和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外貌、神态、言行的对比中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引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李大钊,在纪念李大钊就义八十年的日子里,有人曾写下了一首诗——(齐读)
2.这首诗藏着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你们对李大钊有什么了解?
3.李大钊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民永远怀念他。他的女儿李星华也用文字记录下了与父亲有关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魔鬼似的 满脸横肉 (敌人)
严峻 受了苦刑 (父亲)(强调后鼻音)
严峻的意思,结合句意理解
发现两组词语特点
(3)读词语。
2. 预习过课文的我们都知道,这是李星华在1948年回忆父亲李大钊牺牲经过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结合《作业本》第三题,思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与父亲有关的哪些事呢?
3.交流,理清思路
(
坚持工作
被捕
)
(两本作业本对比)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害后这一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三、深入文本,从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
(一)父亲的言行深深地印在作者心中,也同样触动着我们。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并说说理由。
(二)扶教“第七自然段”,感受父亲形象
1.出示第7自然段
指生说说理由。
预设:1.、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对革命的忠诚,对工作的负责。2(文中写父亲的言行,为什么还要写亲友多次的劝告呢?)通过亲友与父亲不同态度的对比,写出了父亲尽职尽责/顾全大局….……
2.标红:“现在是什么时候”
①你知道是怎样的时候吗?
②作者为什么说“局势越来越严峻”?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作业本P41资料袋(出示资料袋),谈谈你的理解。
(3)对李大钊来说,离开意味着什么?留下呢?那么他为什么选择留下?
(4)从李大钊的选择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无私无畏、视死如归】
(5)指生读,齐读()。
教师小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人物的言行,从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形象。
(三)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
(过渡)像这样对比的地方在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前后对比的句子,并思考:你感受到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
学习任务:
独立学习(4分钟)
①划找句子(默读课文,找出文中
前后对比
的句子)
②批注词语(读所划句子,
圈关键词,
从对比中感受人物
形象
)
合作学习(6分钟)
①分享讨论(独立学习成果)
②填写词卡
)
(三)交流反馈
教师情境引读(背好引导语,左右反一下)
(4)情景朗读
平时的时候,父亲总是很耐心,这次——
局势越来越危险,当亲友劝父亲离开时,他说:——
当屋外传来粗暴的吼声,我充满恐惧之时,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当我们泣不成声时,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法庭上的法官是多么残暴——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第一次对比:
(1)标红:含糊
慈祥耐心的父亲为什么这次含糊的回答我?请把你的理解讲给同学听。
预设:①你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的难处,当时局势严重,情况危急,没有时间像年幼的孩子多做解释;②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日常积累,体会一个父亲保护自己的孩子的良苦用心,之所以不告诉我,是为了保护我,在那时候知道的越少就越安全。③你发现父亲说话之前呆了一会儿才回答,品味出父亲经过了短暂的思虑,权衡利害,决定不向孩子做过多解释
(2)小结:从对待我前后态度的对比中,透露着对李大钊作为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
第二次对比:
1.标红:平静而慈祥
2.同学们,在这之前的十几天的关押中,李大钊的狱中生活也是那般平静吗?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资料。
3.阅读补充资料,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资料。
①李大钊被捕以后,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逼供,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他双手的指甲。
②敌人又以高官厚禄劝降李大钊,李大钊却轻蔑地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2)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关爱家人】
(3)听着亲人的哭喊,此时的李大钊没有说一句话。如果你是李大钊,你会对在场的亲人们说些什么?
小结:不想家人担心,他始终保持着慈祥;为了革命,他不惧怕生死,展现出了英雄的气节。
(4)男女生读
小结:课文借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以及多次对比的运用,让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者——李大钊。
四、小练笔
在父亲遇难这一情节上,作者只是简单地交代了父亲的死讯。试想一下,在刑场上,李大钊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着写一写。
标准:1.运用神态、言行、外貌等描写方法★ 2.运用对比手法 ★ 3.写出人物品质★
五、课堂总结
多年之后,当李星华提笔写自己的父亲的时候,始终难忘的还是父亲被害的日子。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忠诚于党
对比 关心家人 神态 言行 外貌
处变不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