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1.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毯、陈、伤”等9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柔美”等19个词语,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草原迷人的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的友谊。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资料
预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学生读一读这首诗,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敕勒川草原的优美景色。)是的,这首诗写的就是敕勒川草原的景色。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草原。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随着老舍先生去欣赏一下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景色。
板书课题:1.草原
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作者老舍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作家老舍的生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1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描写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景色。
相机出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并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景色。
出示呼伦贝尔草原的资料:呼伦贝尔草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河、贝尔湖而得名,他是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并相机指导。
出示本课的生字,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渲染”的“渲”读第4声。“迂回”的“迂”读第一声,“内蒙古”的“蒙”是一个多音字,在“内蒙古”“蒙古包”等词语中读第三声。在“蒙蒙”这个词语中读第二声。在“蒙骗”这个词语中读第一声。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朗读,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的学习。
出示课本22个词语,指生朗读,相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衣裳”这个词语读轻声。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丽的草原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优美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这篇课文的作者老舍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草原的呢?
两个方面,一是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二是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课文分为5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草原美景、喜迎远客、友好相见、盛情款待、依依惜别5个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课文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师小结: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高度评价了蒙汉两个民族的友谊天长地久。
学生齐读这个中心句。
四、指导书写。
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9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并想一想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衣裳”的“裳”下面是个“衣服”的“衣”字,不要少写一点一横。
“羞涩”的“涩”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并且右上方是“刀刃”的“刃”,而不是“刀”,引导学生不要少写一点。
教师示范书写“裳”和“涩”,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学生练习描红并仿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交流评价,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教师相机评价。
五、课后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读一读本课的22个词语,并且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进一步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之情。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草原的景色优美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草原的优美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的生字,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本课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文的22个生字词语,指生读一读并相机纠正读音。
指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体会草原的优美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1、草原上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自由读,画出景色美的语句(天空、空气、天底下、小丘、羊群……)
出示投影:这是( )的草原,_______________
(括号中填自己的感想,横线上填写自己发出此感想的书中的句子。)
学生A:这是(美丽)的草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教师:什么是“翠色欲流”?说明什么?
学生B:这是(碧绿)的草原。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上丘也是绿的。
学生C:这是(广阔)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学生D:这是(令人欣慰)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学习E:这是(令人惊叹)的草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出示投影
(1)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比较说明“清鲜、明朗的景色是什么样?练习朗读。
学生A:草原的天空不仅晴朗,而且明亮。
学习B:草原的空气不仅新鲜,而且没有杂质,十分洁净。
学生C:草原的天空和空气都很纯净,没有污染,感觉是一种纯粹的美,令人心旷神怡。
(2)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空气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3、想象感受
老舍先生初入草原看见这样的情景“总想高歌一曲”,同学们要是见到这种美景会不会有类似的感受呢?
4、感情朗读第一段。加上自己的感受,读得轻松愉快!
5、指导背诵。
(1)(齐)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师)那里的天(生)……(师)在天底下(生)……(师)四面都有小丘……(师)羊群(生)……(师)那些小丘的线条(生)……(师)这种境界(生)……(师)在这种境界里(生)……
(2)想想按什么顺序背?记住那些关键词帮助记忆?
(3)试背。
三、探讨学习第2-5自然段
1、默读,小组讨论。
出示:这是( )的草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汇报
学生A:这是(热情)的草原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好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学生B:以上的句子也说明这是(美丽)的草原人。
学生C:这是(能歌善舞)的草原人。
学生D:这是(多才多艺)的草原人。
学生F:这是(好客)的草原人。
学生分别用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并朗读。
3、你们看到这样的草原,这样的草原人,想做点什么
出示:看到( )的草原。看到( )的草原人。
我们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A:看到(翠色欲流)的草原。 看到(襟飘带舞)的草原人。
我们真想个把这幅美景画下来。
4、拓展
出示:假如我是( ),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A:假如我是(蒙古人),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B:假如我是(一名游人),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C:假如我是(一名摄影师),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D:假如我是(一朵草原上的小花),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读诗句,提示主题“民族团结”
1、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记了时间。太阳已经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相互倾诉惜别之情。
3、从文中找出表现蒙汉情深的句子读一读。
4、同学们想想,假如我们和老舍爷爷一起又来到西藏,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接待,我们会和老舍爷爷一样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藏汉情深何忍别,青藏高原话斜阳………)
5、再读诗句,并朗读“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五、作业
1.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文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