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案+思维导图

文档属性

名称 9.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案+思维导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19: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9.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相关内容,探究潜伏环境与邱少云烈火燃身时纹丝不动二者间的关系。
4.了解本文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体会“我”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英雄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体会“我”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英雄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我”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英雄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资料等。
预习要求
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邱少云同志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出示抗美授朝纪念丰碑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性的烈士英灵筑就的。今天,我们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在感人至深的文字中认识一位英雄,他就是年轻而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出示邱少云人物生平简介)齐读课题,提醒“邱”字的写法和读音。
2.了解背景,揭示课题。
课题中的“我”是准?这里的“我”是指李元兴。他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他曾和邱少云一起参加391高地的战斗(简要介绍391高地战斗情况),亲眼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焚烧直至牺牲的全过程,《我的战友邱少云》便是作者对当时情形的回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交流讨论。
(1)读词语,理解意思
山坳(ào) 隐蔽(bi) 潜(qian)伏 暖和(huo) 干涸(hé)
蜷(quan)腿 伪(wěi)装 掀(xian)翻 蔓(man)延 呻吟(yin)
伪装:为了不让人看到真实面目而做的装饰打扮。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害,在掩体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毕毕剥剥:象声词,形容敲击、爆裂等声音。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2)自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一下各部分的内容。
汇报交流:潜伏隐蔽→壮烈牺牲→夺取胜利
3.借助小标题,用上本课的词语,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者时间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三、品读“潜伏隐蔽”部分,感受战斗环境的残酷
1.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交代了此次战斗任务——潜伏以待突击。
浏览全文,说说这次潜伏任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汇报交流,相机出示相关语段,总结:
潜伏的时间很长——从天亮以前直到黄昏。
潜伏的要求极高——必须纹丝不动。
潜伏的责任重大——关系到整个作战计划的成败。
3.在这场潜伏中,引读:“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不但……而且……甚至……”这组关联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潜伏环境的险恶,只要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战斗的失败。
四、走进“壮烈牺牲”部分,感受人物的内心与形象
1.就在这次潜伏中,年仅26岁的邱少云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请大家听老师朗读邱少云“壮烈牺牲”部分(师配乐朗读),边听边思考:面对战友的牺牲,“我”的心情如何?
2.汇报交流: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紧缩 担心 不敢 不忍 忍不住 刀绞)
3.体会“我”的“担心”。
(1)出示邱少云被烈火燃身的图片。看,这就是英雄邱少云!请大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火势如何。交流:抓住词语“蔓延、呼呼、毕毕剥剥、一伸一伸、热辣辣、焦味、乱窜、包围”等体会火势的迅猛。
(2)这团火不仅烧得猛,而且持续时间长。(出示句子“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浙渐熄灭。”)邱少云经受了“半个多钟头”的烈火焚烧,这怎么能受得了呢?引读句子:“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你觉得“我”的担心合情合理吗?“我”担心什么呢?
①为战友担心:邱少云可能承受不了这种焚身的痛苦。(引导:可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被烫伤的事例谈)
②为战斗担心:邱少云毕竟年轻,年轻意味着没有战斗经验,可能是第一次上战场,年轻意味着邱少云在被大火包围的时候,由于年纪小可能会忍不住呻吟或是移动,这样就会使整个任务失败。(简要介绍邱少云的生平,突出其年轻)
4.体会“我”的矛盾和痛苦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你能从中读出“我”的心情吗?痛苦、无奈、矛盾……
(2)“我”既然“不敢”“不忍”看,又为什么忍不住要看呢?交流总结:烈火烧在邱少云身上,也疼在战友的心头呀!想救却不能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密的战友被烈火无情地焚烧!此刻的“我”怎能不心如刀绞呢?但“我”又忍不住不看,希望能有奇迹发生。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这种复杂的心情。(配乐齐读此段)
5.本文主要写的是邱少云,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我”的心情呢?
汇报交流总结:烘托。作者描写“我”的心情,也仿佛让我们跟着他的心情变化目睹了邱少云所承受的巨大痛苦。这种烘托的侧面描写方法,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6.面对熊熊烈火,邱少云是如何做的,又是怎么想的?画出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表现的句子。
(1)指名读:“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面对烈火燃身,邱少云却如千斤巨石,纹丝不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交流总结:石头没有生命,是毫无疼痛感的,邱少云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此时此刻,他不能动弹,也不能诉说,你能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说一说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2)用上“如果……如果……但是……不仅……也不仅……更严重……为了……为了……为了……我一定……”的句式,说说邱少云当时的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潜伏环境的险恶以及第11自然段“我”的心理独白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交流总结。烈火中的邱少云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痛苦,但是为了战友,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毅然选择了像千斤巨石般“纹丝不动”!在你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战士?(交流:意志顽强 严守纪律 勇于献身 顾全大局 不畏牺牲……)
(4)让我们用动情的朗读表达出对英雄的最高礼赞!(配乐齐声朗读第13自然段)
五、学习“夺取胜利”部分,感受精神的传承
1.默读最后3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总结,体会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的心情。一个邱少云倒下了,千万个邱少云式的战士站起来了,邱少云的牺牲激起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据资料记载,突袭战斗从发起到结束才用了短短的30分钟,冲锋的战士们有着这样的感受——引读:“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3.战斗结束了,活着的人忘不了的不仅是当天的战斗情形,更忘不了什么呢?汇报交流:战士们更忘不了邱少云用自己的生命铸就成的伟大精神,那就是严守纪律、勇于献身、顾全大局。战后,战士们举起挖战壕用的铁锹,在391高地凿出了一块石碑,并写下了这样的碑文:“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请带着你们对邱少云的认识齐读这碑文!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推荐观看电影《邱少云》。
2.查找抗美援朝战争中其他烈士的事迹。
【板书设计】
9.我的战友邱少云
火势凶猛 毕毕剥剥 焦味 包围
担心:跳叫
“我”的心情 矛盾:不忍 忍不住 烘托
痛苦:刀绞 意志顽强
表现:千斤巨石 纹丝不动 顾全大局
邱少云 伟大的战士 严守纪律
内心:为了胜利 宁愿牺牲 不畏牺牲
课文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