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8.灯光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自主交流,在语境中理解生词意思。
2.通过欧读、浏览、跳读等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3.讨论文中三处灯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课题的联系。
4.聚焦“一星火光”的场面,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讨论文中三处灯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课题的联系,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资料等。
预习要求
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夜晚的生活是从灯光开始的,假如没有灯光,会怎样?
今天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灯光》。(板书:8.灯光)
过渡:漆黑的夜晚,灯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在著名战地记者王愿坚的眼中,灯光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二、默读课文,寻找“灯光”
1.围绕导读要求,自主阅读。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三处灯光的句子,画下来。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看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画出相关句段,讨论、交流、批注。
2.汇报交流。
读书三处描写灯光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第1自然段)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第4自然段)
(3)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第9自然段)
三、浏览课文,理解“灯光”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三处灯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写下来。
2.汇报交流。
(1)第一处灯光,是作者晚上在天安门广场散步时看到的。
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谈谈感受。
把作者感到光明和温暖的感觉读出来,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第二处灯光,是当年在战场上,一场歼灭战之前的夜晚,战斗英雄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双膝上旧书中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图画。作者看出郝副营长很羡慕在电灯下看书的孩子。
默读第7自然段,看看还能从哪儿看出郝副营长的美慕?
“憧憬”是什么意思?说说郝副营长的美好向往是什么。(打败敌人,让孩子们也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
郝副营长多么憧憬这样美好的未来呀,让我们深情地读出郝副营长的愿望!齐读——“赶明儿胜利了……该多好啊!”
(3)第三处光亮,是战斗打响了,黑魆魆的围墙外,在后续部队和冲锋的突击连失去联系,找不到突破口的混乱情况下,作者看到黑暗里突然出现了一星火光。后来知道,那是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围歼战打响了,在发起总攻的情况下,在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碍、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在一片黑暗中,一星火光指明了方向,照亮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
①这黑暗中的“一星火光”意味着什么?
(对这场战斗、对郝副营长分别意味着什么?火光与战士们战斗有什么联系?)
a.这一星火光意味着指明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战斗才会取得胜利。
b.郝副营长点燃火光,也将自己化作火光,意味着他宁愿暴露自己,也要为战士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为了胜利,他甘愿牺牲自己,献出生命!
c.这一星火光,暗示着英雄牺牲,火光化为英雄的精神之光,鼓舞着战士们英勇杀敌,使战斗取得了胜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让我们记住郝刚营长最后的火光: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3.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三处灯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处天安门前光明、温暖的灯光,代表着今天平安、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正是第二处灯光郝副营长所羡慕的。
第二处写郝副营长非常美慕和懂憬图画书上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幸福生活,为第三处灯光的出现作了铺垫。
第三处写郝副营长为了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不惜牺牲自己,将自己化作火光,照亮战士们前进的道路,取得战斗胜利。
小结:有了图画书上孩子在灯下的读书之光,引起了郝副营长的羡慕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为了下一代早日能在和平光亮的环境下读书学习,自己宁愿化作一星火光,照亮战士们前进的道路,去赢得战斗的胜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有了像郝副营长这样无数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用生命点燃的精神之光,鼓舞战士们英勇杀敌,才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才有了今天天安门广场上温暖的灯光,也才有了今天我们每家每户光明的灯光,幸福的生活。
四、结合文题,串联“灯光”
1.三处灯光,它们与课题又有什么联系?运用跳读的读书方式,选择重点段落读一读,想一想。
2.汇报交流。
(1)灯光是文章的线索,它贯穿全文。
(2)文章三处灯光都呼应课题。
(3)灯光是文章的主题,象征革命烈士的精神之光。
小结:是啊,灯光贯穿全文。作者由天安门前的灯光想到了战争中郝副营长双膝图画书上的灯光,想到郝副营长羡慕的神情、懂憬的目光,想到这个年轻的战友为了美好的灯光,不惜将自己的生命化为火光,照亮战士们前进的道路。他的精神之光鼓舞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灯光,是一束光,串着作者的万千思绪,串者作者波澜起伏的情感。这束光,是革命先烈的精神之光,连接着艰苦的过去,昭示着幸福的现在,更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它和天安门前的璀璨灯光交相辉映,也必将照亮我们内心的天空。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感悟写法,点面结合
1.学完这篇课文,郝副营长舍生取义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这除了是郝副营长的伟大精神感染我们外,同时也得益于作者的语言表达之妙。
2.快速默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在描写郝副营长牺牲这一场面时,哪里是点的描写,哪里是面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一星火光是点的描写:如,“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钩一发的时划,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2)写夜晚的黑暗和战士们着急的场面是面的描写:如,“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3)这样写的好处。
点与面之间鲜明对比,点面结合,突出郝副营长点燃书本、牺牲自己对于战斗胜利的重要意义,凸显了英雄的高大形象。
六、聚焦灯光,写话练习
学完了《灯光》这篇课文,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感悟呢?写出来分享一下。
学生1:灯光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灯光是革命先烈流淌的血液,灯光是革命先烈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有了他们大无畏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
学生2: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我真正明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文章中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已。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那样的革命前辈,甘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8.灯光
光明→羡慕→憧憬→牺牲→璀璨
课文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