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教案+思维导图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教案+思维导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19: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7.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场面,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个场面的内容,并连起来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3.研读群众入场部分,抓关键词体会群众急切心情,感受喜庆、热烈的气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本课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场面,并用小标题概括各个场面的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群众入场部分,能够抓住关键词体会群众急切心情,感受喜庆、热烈的气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资料等。
预习要求
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谁知道国家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开国大典》。
典,典礼。还知道什么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结婚典礼等)
“大典”就是什么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开,创建。题目意思是什么?创建国家举行的盛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展示。
(1)读生词。
政府 外宾 八盏 石栏 汇集 爆发 宣布 旗帜
阅兵 坦克 距离 制服 距离 隆隆声 射入
提醒:书写“隆”时,注意右下“生”字上面有一横(书空)。
(2)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交流。
3.读课文:同桌合作,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几部分内容。
2.交流。
明确:会场氛围、大典仪式、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4.交流讨论。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即典礼进行的顺序。
群众人场→大典仪式→阅兵盛况→举行游行
(2)用上这几个小标题,说说大典的过程。
过渡:下面,我们先走进会场,感受一下喜庆氛围。
四、走进会场,感受氛围
1.默读第1~4自然段,结合插图,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会场热烈、庄严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圈画关键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2.交流分享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官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的象征,大红宫灯、八面红旗,火红的颜色营造了喜庆、吉样、热闹的氛围)
观察插图,从哪儿还能感受到喜庆气氛?(红柱子,红地毯等)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的海洋”,指参加典礼的人非常多,密集得像海洋一样广阔,非常热闹;“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从色彩、态势上体现喜庆热闹氛围,也象征着人们激动的心情)
还有哪儿体现人们激动的心情?
(3)“早上六点”“五更天摸着黑”,说明他们起得非常早;农民步行“四五十里”赶来,铁路工人从“老远”的邻县赶来,看得出路途远,不怕辛苦;“直奔”会场,说明心情急切。
3.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热烈氛围和群众的激动心情。
五、课后作业
1.默写生词。
2.朗读全文,读出典礼场面的隆重、热烈氛围。
【板书设计】
7.开国大典
1949.10.1
宫灯 红旗 海洋 波浪
会场氛围 工人 老远 直奔 庄严 热烈
农民 摸黑 步行
大典仪式
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
2.围绕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两方面,品析感悟,感受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3.聚焦阅兵式部分,了解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围绕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两方面,品析感悟,感受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学难点
了解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听写
栏杆 汇集 爆发 阅兵 制服 距离 隆重
检查,订正。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走进这伟大的历史瞬间,先走进大典仪式部分。
二、聚焦大典,感受热烈气氛
1.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哪些描写最能表现大典场面的隆重、庄严和热烈,找出相关词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注意从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两方面思考,分别用“ ”和“ ”标画。
2.汇报交流。我们按照大典仪式进行的顺序来交流。
(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①品词。
“爆发”,指掌声突然响起来,而且是很多人同时鼓掌,阵势很大,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发自内心地拥戴毛主席。
“排山倒海”,说明鼓掌声音响亮,声势浩大,场面热烈,看出大家心情非常激动。“三十万”,用数字表示广场人多。
“一齐”,说明大家的动作非常一致,都不约而同地发自内心热爱拥戴毛主席。
小结:这些词语,都说明主席的出现令万众瞩目,群众激动。
②资料补充:图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同学们,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坚持了十四年抗战,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今天的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在场的三十万群众,见到伟大领袖毛泽东,怎能不激动,怎能不自豪!
③齐读第5自然段,读出激动、自豪之情。(重点词语,颜色突出)
(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你知道“今天成立”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吗?
是呀,今天成立,意味着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从此,在全世界的国家中,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中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读毛主席的话,注意后面的感叹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出示,齐读: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这段话中,你刚才圈画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三十万、一齐欢呼、一起欢跃”表现了群众的欣喜之情。欢呼、欢跃,哪个词心情更高兴?(欢跃,跳起来)
是呀,群众激动,作者也激动了,作者用了一个特殊句式强调了这种心情。
②了解反复修辞手法。
出示第7自然段
为了强调或增强某种感情,往往把重要的话重复说,这叫反复的修辞手法。假如,这段话不用反复,看看效果怎样。(出示两个句子,朗读对比)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预设:用了反复,感情更强烈!
过波:毛主席不仅宣布新中国成立,还亲自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4)出示: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这段话中,你刚才圈画了哪些关键词?分享一下感受。
“瞻仰”,说明人们面对国旗,态度非常敬仰,因为国旗升起来,代表我们国家真正独立自主。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如何理解“站”起来?
(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大门,用鸦片侵害了我们的身体,强占我们的国土,侵华日军更是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案,我们中国人被压迫,被欺侮,被奴役。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终于拾起头,挺起胸,站起来!)
②出示国旗图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所以,我们每一次升国旗的时候,都要像天安门广场这三十万群众一样,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它!
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5)出示: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热烈的欢呼”“一阵掌声”,体现了人民对毛主席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品析描写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不仅领略了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还感受到了群众对领袖的热爱以及庄严而热烈的会场氛围,更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研读“阅兵”,感受部队军威
1.默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哪个参阅兵种的表现给你印象深刻?作者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展示威武雄壮的场面?圈画有关词句,体会一下。
2.交流。
(1)海军两个排——白帽子,蓝制服;步兵一个师——齐步行进;炮兵一个师——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着”表现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风貌,“钢铁巨人”体现了坚强高大的形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姿,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3)“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从面上描写阅兵场面的。刚才那一个个兵种的描写,是点的描写。
(4)小结:这一场面描写,作者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的情景,又从服装色彩、动作整齐、精神面貌上展示了各个方阵的飒类英姿。这样点面结合,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兵种产生深刻印象。
过渡:有了这样的人民军队保家卫国,我们的群众怎能不激动,不自豪!引读第13自然段(出示),读这一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
明确:这一段文字写出了广场上群众看到人民军队威武雄壮的风采时无比激动、兴奋、自豪的举动,特别是作者用了两个“不断地”以及“喊哑、拍麻”这些词语,更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热爱,渲染了阅兵式雄壮激昂的氛围。
四、了解“游行”,感受“光明”北京
1.默读第14~15自然段,谈谈你的整体感受。
()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衷心爱戴及主席对人民的热爱。
(2)高呼口号,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之情
(3)礼花、红灯、火把等烘托出更加喜庆、热烈的气氛。
2.理解重点句。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红流”指什么?“光明”仅仅是指北京城灯火通明吗?
点拨:“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还象征着国家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的统治,新中国的前途一片光明。
五、回顾梳理,畅谈学习收获
学了本课,说说你的收获。
课文向我们呈现了开国大典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在这些场面描写中,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开国大典庄严、热烈的盛况。课后,我们也学着这样的写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学校的升旗仪式。
【板书设计】
7.开国大典
(喜庆 庄严 热烈)
会场氛围
主席:宣布 升旗 宣告
大典仪式
群众:爆发 三十万 一齐 欢呼
阅兵盛况 兵种 相等(点→面)》
群众游行
课文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