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迁移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16: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人口迁移
第二节
导入
川普于2020年4月,疫情爆发期间,为保障美国公民的就业需要,决定签署行政令来禁止所有移民入境美国
导入
然而,就在美国日益收紧签证移民政策之时,作为美国的好邻居 加拿大对待移民的限制依然宽松。制定了这样的移民目标:加拿大将在2020年-2022年依次接收34.1万、35.1万、36.1万移民。并且欢迎科技型人才的加入。
特鲁多
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一、人口迁移
属性
时间属性:
空间属性:
永久性或长期性
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
2021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 世纪 60 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1. 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为什么?
2. 你的家人有迁移的故事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人口迁移
牛刀小试(P10)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 A 中学转到乙县 B 中学读书。
④ 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一、人口迁移
练一练(活动P11)
提示:①否(时间太短) ②是 ③是 ④是
一、人口迁移
国际迁移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国内迁移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分类: 按照迁移空间范围划分
2.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一、人口迁移
练一练(活动P11)
提示:① ② ④国内迁移; ③国际迁移
回答:
1.以时间为线索,二战及发生前,国际间的人口迁移有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2.结合右图,回答:二战后
人口迁移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3.思考一下人口迁移对于
迁入国和迁出国分别有何
影响?
二、国际人口迁移
自主阅读(P13)
二、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方向 特点 原因
15-19世纪 “___大陆”迁往“___大陆” 从已开发迁往未开发区 追逐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自然因素;经济因素
19-20世纪初 欧洲迁往北美 自发性的,距离长,规模较大 经济因素(欧洲人口增长;北美需要劳动力)
二战期间 _____国家迁往_______国家 大规模的_____迁移 政治因素(国际难民)
二战以后(20世纪中期) _______国家迁往_____国家 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_____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 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战乱
非战乱
难民
发展中
发达
美国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带来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交流;
节约了教育经费
④加速城市化进程;减缓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交通、治安造成巨大压力;就业问题(挤占就业岗位)
造成劳动力和人才外流(致使发展后劲不足);造成基础教育投资多,回报少的局面
①减轻本国的人口压力,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③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
(P13+P14)
三、练一练
1.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 20 万居民被迫迁移
2.近 10 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 20 万六盘山区移民
3.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4.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下列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5.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自然和经济因素
(活动P12)
四、高考直达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
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C B
复习
1.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以及影响
学习目标
1.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结论:拉力和推力同时存在;
迁出地:拉力<推力 ; 迁出地:拉力>推力
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实例P12)
迁出地俄克拉何马州,因为旱灾即自然因素,产生推力,使农民发生了人口迁移;
而迁入地因为经济条件优越等,产生拉力,吸引农民迁入。
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经济:
经济发展、交通通信、城市化、工程建设
政治: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社会文化:
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人文
因素
历史、科技
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练一练(活动2 P12)
(1)19 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提示: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较高。北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维持生活。
52°
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练一练(活动2 P12)
(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
提示: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如活动1中的第五点
二、国内人口迁移
(P14-15)
1.阅读课本,总结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
2.总结我国80年代以前(改革开放以前)和80年代以后人口迁移的特点。并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国内人口迁移
(P15)
①改革开放前:
特点:
自发性迁移少;
以行政导向为主;
有组织地进行
东部 中部
东部、中部 西北、东北、西南
二、国内人口迁移
(P15)
特点:
人口流动活跃;
自发性迁移为主;
组织性迁移比重下降
②改革开放后:
中部 东部
西南、西北 东部
二、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食物或耕地丰富地区 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吸引;农业社会主要因为土地开垦等 规模小、
距离短
古代 迁往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好的地方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自然灾害频繁 大批移民
解 放 后 到80年代 东部→中部、西北、东北地区 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80年代后 落后区→发达区;乡村→城镇 改革开放政策、寻求更好的收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化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带来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交流;
节约了教育经费
④加速城市化进程;减缓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交通、治安造成巨大压力;就业问题(挤占就业岗位)
造成劳动力和人才外流(致使发展后劲不足);造成基础教育投资多,回报少的局面
①减轻本国的人口压力,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③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P13+P14)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
二、国内人口迁移
牛刀小试
(1)从图中可以看出 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 、_____、_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8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的大量增加 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津唐
长三角
珠三角
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三、高考直达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问题(2)(2019年北京卷):
(2)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老龄人口密度区域差异显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