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吗 对的打“√”,错的订正在后面的括号里。(3分)
咔嚓(cā)( ) 寡(guǎ)妇( ) 搀(chān)扶( )
狞(níng)笑( ) 魁(kuǐ)梧( ) 吞没(méi)( )
二、小小书法家。(10分)
páo xiào shēn yín fèi pǐn xī miè péng pài
zāo gāo xiōng yǒng zhòu méi liú tǎng jiū xīn
三、给下面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6分)
亚 ( ) ( )
包 ( ) ( )
发 ( ) ( )
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5分)
“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抱;②聚到一块儿;③拥护;④围着;⑤持有。请选出“拥”在下列各句中的正确解释。
1.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2.木桥前站着的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
3.阔别多年的两位老人热泪盈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五、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他笑着说 吃吧 就是少了点儿 唉 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 又跑啦
2. 我 桑娜脸色发白 说 我嘛 缝缝补补 风吼得这么凶 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六、句子训练营。 (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死亡在洪水声中逼近。(改为拟人句)
.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仿写一个运用神态描写的句子)
.
3.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
4.根据情境写句子。
(1)描写你放学路上见到的景物,借景物抒发你考试失利后难过的一心情:
.
(2)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一种左右为难的心情;
.
七、课文内容回顾。 ( 6 分 )
1.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 的老支书、 的桑娜和
渔夫、 的老班长,这些人物被作者塑造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2."思乡"是亘古不变的情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
"写尽了诗人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我还可以积累两句关于"思乡"的诗句; , 。
八、口语交际。(6分)
周小飞同学家庭条件困难,六(2)班的同学们想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活 动筹集的钱款全部捐给周小飞同学。同学们派出班长刘菲和校长沟通,如果你是
刘菲,想让校长支持这次活动,你会怎样和校长沟通呢 写一写。
.
.
九、阅读直通车。 (23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 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 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 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
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去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摘自网络)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
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 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 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 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 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
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雨霏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
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 、 和 。(3分)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 、 、
和 。(3分)
3.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 理由是什么 (4分)
.
.
(二)蜡烛的秘密(13分)
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我连找了三家杂货铺(pū pù),店主都告诉我:“没有。”我纳闷儿, 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 没有 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下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 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 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
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 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 ”她抬 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chōng chòng)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接连几个晚上都停了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漫步。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出身来,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
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
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一个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他们几
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 .
.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1)(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 )
(2)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 )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1分)
3.画" "的句子说明 。
.(3分)
4.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老阿婆是一个 .
的人。(3分)
5."蜡烛的秘密"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4分)
十、习作芳草地。 (25分)
"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能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 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怎样的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chā √ √ √ kuí mò
二、咆哮 呻吟 废品 熄灭 澎湃 糟糕 汹涌 皱眉 流淌 揪心
三、示例:哑 哑巴 咆 咆哮 泼 活泼 晋 东晋 跑 跑步 废 废水
四、扌 5 1.② 2.③ 3.①
五、1. : “ ! !” 2.“ ” .....
六、1.示例: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2.示例:妈妈笑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3.桑娜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4.(1)示例: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路上,路边的小花耷拉着脑袋,小草也不再翠绿。
(2)示例:“前面有个老奶奶摔倒了,我得赶快扶她起来。”
“不行!万一遇到碰瓷该怎么办 ”我的脑子乱成一团。
“虽然有坏人,但好事还是要做的!”我最终还是把老奶奶扶了起来。
七、1舍己为人善良忠于革命 2.笑问客从何处来
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八、提示:1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2.把义卖的设想、目的说清楚;
3.想办法消除校长的顾虑。
九、(一)1.阅读书籍 上网浏览 阅读报纸
2为了实际的用途 为了消遣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3.示例:建议: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阅读经典的时间。理由:只有认真地诵读经典,才能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才能更好地锻炼大脑。
(二)1.(1)直截了当(2)瘫痪pūchōng 2.略 3.老阿婆的日子很艰难
4.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 5.示例:我们都不卖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