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听力测试。
1.认真听读短文两遍,完成练习。
(1)听读词语三遍,再依次写下来。
(2)听读短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六运载火箭在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是景海鹏、杨利伟、桂海潮三名航天员。
②景海鹏曾4次执行飞行任务,3次担任指令长。
③在景海鹏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
二、积累运用。
2.下面读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搅拌(jiǎo) 埋葬(zàng) 捆绑 甜腻
B.苍凉(cāng) 躲藏(cáng) 绽放 严峻
C.吞咽(yè) 唾沫(tuò) 逃僻贷款
D.恶魔(mó) 轻盈(yíng) 执着 恐怖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过犹不及(达到) B.赴汤蹈火(汤汁)
C.走马观花(跑) D.声泪俱下(全、都)
4.下列诗句中的事物和对应的品格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坚贞不屈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孤高傲世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刚正不阿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不向世俗献媚
5.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许多蕴含着吉祥寓意的习俗,如:中秋节吃月饼,寓意 ;过年时守岁,寓意 ;乞巧节女子望月穿针,寓意 。
A.风调雨顺
B.心灵手巧
C.幸福团圆
D.辞旧迎新
6.李月写文章时无从下手,于是感叹 。第二天一早,她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已经有人在静静阅读了,真是 。经过不懈努力,她写的文章获得全国一等奖,妈妈高兴地说:“比我厉害多了, ”。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7.下列古诗和名句背诵、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青青圆中葵,朝露待日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匆匆》一文作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时光的匆匆流逝。
B.《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通过详写“等粥”过程,使八儿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C.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正文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呈现方式多样。
D.《表里的生物》写了“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父亲的表里真的住着一只小蝎子。
9.古诗文阅读
(1)出差在外的王悦,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由得吟诵起《十五夜望月》中的一句诗“ ”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这样的诗句我还能再写一句: 。
(2)“孔子不能决也。”中“决”的意思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3)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从后两句中我们懂得了 。
三、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③“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④“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⑤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⑥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⑦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0.这篇阅读材料选自课文《 》,其中选文②~⑤段主要的是 。
1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 和 描写,从中体会到了 。
12.选文最后两段和开头的联系是 (填空)。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题)。
A.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强化作用。
B.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
C.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D.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课外阅读
最糟糕的发明
①不久前,某权威杂志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
②塑料袋对土地危害巨大。因为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
③塑料袋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这样的事在海洋、动物园中屡见不鲜。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因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麇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④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中暗含着一种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长时间接触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同时,便捷式的快餐成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首选,而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会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不仅如此,塑料袋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如果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会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在塑料袋“艳丽”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毁灭你生命的“心”。
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这样一个“最糟糕的发明”所带来的危害。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极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塑料袋需付费使用。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送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提起“菜篮子”,拎起“纸袋子”或“布袋子”,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⑥塑料袋的问世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13.联系上下文,选文第③段中,“屡见不鲜”的意思是 。
14.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15.第④段的观点是 ,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16.国内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请至少列举两条。再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条你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系列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节目也引发了全民的关注,大家在议论节目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节目背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部分文化节目的图标。
17.材料一中提到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和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
18.正确选择材料二中图标对应的构图要素及其含义。
①《中国诗词大会》
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A.图的内部是汉字的基本笔画,主体部分是一个圆形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
B.图的上方是一轮明月和一片海洋。体现出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神奇奥妙,源远流长。寓意共享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
19.仿写仿练
(1)读下面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仿写句子。
例:海底的生物丰富多样,像热气球一样膨胀的水母多如牛毛;像黄瓜一样披着苍绿色外衣的海参比比皆是;像顶着背蓝色圆伞的海蜇不可计数。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例:那个人愤怒地一瞪眼,天空都变了颜色。
喜欢 哀 盼望 厚 饿 高 宽阔
:
20.能说会道
阅读分享课上,同学们在围绕最近共读的一本书分享阅读的收获。
李肖兴奋地说:“我最近阅读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 。”
张默 说:“我也读了这本书, 。”
王迁接着说:“ 。”
吴老师赞许地点点头:“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即使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四、写作
21.快乐习作。
喜不自胜、怒火中烧、痛哭流涕、乐不可支……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写一写,让真情在笔尖流淌。
要求:①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②题目自拟。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垂蔓、幽深、细腻
(2)神舟十六号;酒泉
(3)错误;正确;正确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内容,“垂蔓”的“蔓”是草字头,上下结构;“幽深”的“幽”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细腻”的“腻”是月字旁,右边是“贰”;
(2)结合听力材料中相关句子,“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①结合材料内容,神舟十六号飞船的航天员是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这项表述错误;② 结合材料内容,景海鹏曾四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结合“2012年6月,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2016年10月,景海鹏与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如今,景海鹏第三次作为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指令长”,这项表述正确;③结合文中句子,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垂蔓、幽深、细腻;(2)神舟十六号;酒泉;(3)错误;正确;正确;
【点评】本题为听力材料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附:听力材料:
伴随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景海鹏成为我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四上太空,刷新飞天记录,并且打破自己曾经保持的纪录。在成为航天员的二十多年间,又一次为载人航天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从神舟七号首次太空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神舟十一号的33天中期驻留……这次,作为中国四度飞天第一人,景海鹏又奔赴新的太空任务。
对于载人飞行这种离公众很远的职业,通常只要一次任务就能功成名就,特别是做过两次指令长,可谓体验过了太空各种不同的状态,若非真的热爱,是很难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考核,备选。
作为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在娜姐眼中,更是很真切的看到成就这一番事业的付出和背后的汗水与执着,虽然,不能完整的细数成就这一切的所有细节,却可以通过文字,让这样一位航天英雄走近大众的视野。
一、儿时梦想生根发芽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1966年,景海鹏出生在山西运城。年少时家庭十分困难,作为兄妹三人中的老大,他还差点辍学。
读高中时,他偶然在学校宣传栏里看到一位穿着军装,身材笔直、威武雄壮的空军飞行员照片,令他羡慕又景仰,飞行的梦想由此萌芽。
然而,圆梦并不容易。景海鹏中学时第一次参加招飞因身体原因落选。当时因家里实在贫困,景海鹏的父亲甚至想让他退学。后来经一位电工的劝说,父母也心疼儿子,决定让他再读1年,景海鹏当着父母的面立下了“军令状”。之后,景海学习更加用功,也特别注意身体的素质,最后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1985年,景海鹏通过思想、身体、文化等层层选拔,如愿考入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经过预校和飞行学院五年的学习,他顺利毕业,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在做飞行员的13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一次飞行,安全飞行1200个小时,并且还创下了打破了战斗机打曲线空靶30发命中26的记录。
就在景海鹏朝着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努力时,一次无意间听到了我国开始选拔航天员,听到这个消息的景海鹏兴奋不已。全身心投入高强度训练、高压力备战、高风险任务,只为实现从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
景海鹏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是:“出手就出色、完成就完美。”1998年,景海鹏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面对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他更是日复一日勤学苦练。
二、 砥砺前行 以信念造就辉煌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景海鹏遗憾落选。在为杨利伟鼓掌欢呼的同时,在心中也暗暗憋了一股劲,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刻苦地训练、为之后的每次飞行任务做准备。
五年后的2008年,景海鹏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考核,和翟志刚、刘伯明一起共同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并和队友完成了出舱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然而,神舟七号的出舱任务并非一帆风顺,乘组遇到了两次“意外”:出舱时舱门险些打不开,后来轨道舱又持续响起火灾报警。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翟志刚和刘伯明抱着牺牲的决心,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起来。
作为飞船操作手的景海鹏在返回舱内进行着各种排故检查。刘伯明请求到,如果轨道舱真的着火了,你要把返回舱单独分离出去,这样至少可以确保有一人能够生还。景海鹏当时含泪说,他绝对不会也不可以这么做,他不能一人独自返回地球,要回一起回。
最后经过排查,只是仪表的误报,虚惊一场。最终三人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出舱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首次圆梦的景海鹏似乎爱上了太空遨游的感受,在执行完任务不久,就整装待发,开始重新投入训练, 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又一次地执行太空任务。
2012年6月,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016年10月,景海鹏与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进行33天太空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景海鹏不仅当好飞船“驾驶员”,还要当好太空“专家”。“神十一”任务中,失重条件下心血管功能研究难度很高,他一边反复试验,一边总结摸索,不断提升试验数据的完整度和精确度,最终从天上传回的数据图像、试验结果得到科研专家的高度认可。
每次任务圆满成功一切归零,每次任务都是从零开始。
如今,景海鹏第三次作为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指令长,带着两名三批航天员,又开启了属于他的全新旅程。在这次任务中,他们将承担更艰巨、更繁重、更高精尖的科学实验。
三、以己达人 作战友的底气
景海鹏,不仅自我要求非常严格,训练特别刻苦,经常自己“开小灶”,还拉着战友们加班加点。
“载人航天飞行99.99分和100分永远是天地之别。地面训练,有差错可以重来;太空飞行,永远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在景海鹏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零失误’。
和景海鹏这样优秀且严谨的队友一起执行任务,心里都多一份底气和信心。在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起飞阶段中,景海鹏让陈冬往外看看,又问“爽不爽”,陈冬大声说:“爽!”当时景海鹏担心第一次飞天的陈冬会紧张,就与他对话,转移注意力。而且这个方法挺好,陈冬马上就更加放松了。
任务期间出现了一个插曲,一天凌晨,天地话音通信链路突然出现问题,只有视频没有声音。如果问题不能迅速解决,就可能导致任务中止,紧急返回。紧急时刻,他们一边按照地面指令迅速开展在轨排查,一边通过视频写字鼓励地面科研人员:“你们别急,我们挺好。”经过天地共同努力,天地话音系统终于恢复正常。
在神舟十六号的新任务中,面对2名比自己小了整整20岁、毫无飞行经验及太空环境体验的队友组成的“跨代乘组”,景海鹏深感责任重大。他经常给两位队友说:没关系,别紧张,天上有我!
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和训练,景海鹏和两名年轻队友亦师亦友,非常默契。一个表情、动作和眼神,他们彼此之间都能心领神会,三个人团结得像一家人,共同的目标就是1+1+1=1!
四、真正的热爱 人格魅力闪闪发光
仔细观察景海鹏,这些年似乎冻龄,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现年已经57的他,似乎过着不被年龄定义的人生。
为保持身体状态,他每天600个俯卧撑,600个有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
在基础理论学习中,晚上十二点前几乎没休息过;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中,承受八倍重力加速度,他从没按下过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
低压缺氧训练中,舱内压力急剧变化,相当于五分钟内从地面爬升到5000米高空,人体会因迅速缺氧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但他每次都要主动训练30分钟以上;
模拟失重训练中,他身着水下训练服,一次就要训练六七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体重都会减轻好几斤……
他说:现在我丝毫没有觉得我是五十多岁的心脏,五十多岁的体力,五十多岁的状态,我还远远没到服输的时候。事实上,不仅是我,所有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都在践行自己的承诺。“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是我的座右铭。
景海鹏自己说到:
第一次飞天是实现梦想
第二次飞天是超越梦想
第三次飞天是升华梦想
第四次飞天是创新梦想
伴随着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用特有的热爱和执着,如火般点亮着自己的人生,注定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自己的热爱,我们也要迎难而上,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像景海鹏那样在努力中接近梦想,在坚持中创造奇迹。
2.【答案】C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D三项中对加点字读音和词形的书写都是正确的;
C项中“吞咽(yè)”应读作 yàn;“逃僻”应写作“逃避”;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读音、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3.【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ACD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B相中“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项对加点字读音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词语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表现手法;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诗句,ACD三项中对诗句中事物和对应品格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B项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描述的是“菊花”,表现了“孤高傲世”的品格,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5.【答案】C;D;B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传统节日的习俗,中秋节吃月饼,寓意是幸福团圆;过年时守岁,寓意是“弃旧迎新”;乞巧节女子望月穿针,寓意是天下女子都“心灵手巧”,结合对相关节日的理解,进行表述。
故答案为:C;D;B;
【点评】题目考查对传统节日习俗寓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传统文化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选择作答。
6.【答案】A;D;C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写文章时无从下手”,应该选择“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书到用的时候才后悔自己读的书不够多;结合“一早,她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已经有人在静静阅读了”应该选择“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进行作答,意思是不要以为自己在努力,还有比你更努力的人。结合句子中“经过不懈努力,她写的文章获得全国一等奖”应该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A;D;C;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古诗中名句的理解和背诵是正确的;
C项中“青青圆中葵”中的“圆中”应写作“园中”;这项默写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作出正确选择。
8.【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表述,结合相关课文内容,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D项中《表里的生物》写了“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弄清了自己的猜测,表中并没有什么生物,更没有什么真正的小蝎子。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9.【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决断;判定
(3)虽与之俱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还有很多,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2)“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决断,“决”是“决断”的意思;
(3)结合课文《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中说明不同的学习态度,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效果。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决断;孔子也不能决断;(3)虽与之俱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答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
11.外貌;神态;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12.首尾照应;ABD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结合短文内容,这段文字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李星华;②~⑤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在法庭上,父亲李大钊与家人见面的情景;结合文中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
1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两句分别描写了父亲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面对敌人的迫害宁死不屈的精神。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正确理解和作答。
故答案为:外貌;神态;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12.结合短文内容,短文最后两段与课文开头相互照应,强化了文章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表达了对父亲的追思和怀念之情。结合短文内容和课文结构,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首尾照应;ABD
【答案】13.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
14.塑料袋的主要危害,以及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
15.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①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②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③塑料袋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等
16.①征收塑料袋税;②我国环保组织都搞布袋赠送市民的活动;商店不再提供购物塑料袋。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屡见不鲜”意思是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文中指塑料袋造成动物死亡的事件发生了很多。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
14.结合短文内容,主要介绍了塑料袋的主要危害,以及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塑料袋的主要危害,以及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
15.结合第④自然段,主要围绕“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进行论述,结合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塑料袋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等,进行论述说明;结合这一段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①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②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③塑料袋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等
16.结合文中表述,特别是第⑤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写出各国对塑料袋的限制采取的措施,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①征收塑料袋税;②我国环保组织都搞布袋赠送市民的活动;商店不再提供购物塑料袋。
【答案】17.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18.B;A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7.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特别是相关句子的描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18.结合材料二中对“中华诗词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图标的描绘;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表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图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B;A
19.【答案】(1)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热情的杜鹃花绽放笑容,到处花香醉人。
(2)喜欢;过生日那天,我喜得快要发疯了。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1)例句中“多如牛毛”“比比皆是”“不可计数”等都是形容数量很多的意思,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运用近义词进行正确仿写作答。
(2)例句中“天空都变了颜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1)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热情的杜鹃花绽放笑容,到处花香醉人。(2)喜欢
过生日那天,我喜得快要发疯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0.【答案】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站起来;这本书描写了很多野外生活的技巧,很值得学习;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知识点】对话交流;推荐介绍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名著的阅读进行表述作答,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内容,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站起来;这本书描写了很多野外生活的技巧,很值得学习;是啊,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1.【答案】成功的那一刻
那是一个静谧的下午,只听见一两声蝉鸣。金色的阳光洒在桌面,我坐在窗前,绞尽脑汁地想一道困惑已久的数学题。
这是一道我在《意林》上发现的数学题目。这道题有9*9的格子,里面已经有几个数字了,让我们填进另外几个数字,要求是每个3*3的大格子里面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每行每列的九个数字也不能重复。刚看见这道题,我就有股跃跃欲试地冲动,这不,一做就是一下午的时间。“嗯—如果这里是2,那里就是9,那里就是……不对,不对!又重复了!”哎,我都做出了那么多,就差最后几个数字了,可是怎么也算不出!苍天哪!“对了,如果这里是5呢?这里就是2,这里是…哎!又不对!”我拍拍大脑,使劲地想。“哎,不管了!先去喝口水吧!”我垂着头,一边思考着,一边心不在焉地倒水、喝水。“哎!如果那边是6,那边就是…嗯,对了!”没想到灵感和大脑一碰,这道题竟做出来了!我连茶杯都来不及放下,冲到房间,扑到桌子上,立刻开始验证我的猜想。“对……对……对了!哈哈!我终于成功了!”我欣喜若狂,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的喜悦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我迫不及待地向家人宣布了这个好消息。爸爸妈妈居然漠不关心的样子,真是扫兴!不过这丝毫没有减轻我的快乐。我在床上又蹦又跳,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我终于成功了!”虽然我已经在睡梦中,可脸上还是留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成功的体验”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做出《意林》上的数学题后成功愉悦的心情,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听力测试。
1.认真听读短文两遍,完成练习。
(1)听读词语三遍,再依次写下来。
(2)听读短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六运载火箭在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是景海鹏、杨利伟、桂海潮三名航天员。
②景海鹏曾4次执行飞行任务,3次担任指令长。
③在景海鹏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
【答案】(1)垂蔓、幽深、细腻
(2)神舟十六号;酒泉
(3)错误;正确;正确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内容,“垂蔓”的“蔓”是草字头,上下结构;“幽深”的“幽”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细腻”的“腻”是月字旁,右边是“贰”;
(2)结合听力材料中相关句子,“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①结合材料内容,神舟十六号飞船的航天员是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这项表述错误;② 结合材料内容,景海鹏曾四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结合“2012年6月,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2016年10月,景海鹏与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如今,景海鹏第三次作为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指令长”,这项表述正确;③结合文中句子,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垂蔓、幽深、细腻;(2)神舟十六号;酒泉;(3)错误;正确;正确;
【点评】本题为听力材料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附:听力材料:
伴随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景海鹏成为我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四上太空,刷新飞天记录,并且打破自己曾经保持的纪录。在成为航天员的二十多年间,又一次为载人航天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从神舟七号首次太空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神舟十一号的33天中期驻留……这次,作为中国四度飞天第一人,景海鹏又奔赴新的太空任务。
对于载人飞行这种离公众很远的职业,通常只要一次任务就能功成名就,特别是做过两次指令长,可谓体验过了太空各种不同的状态,若非真的热爱,是很难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考核,备选。
作为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在娜姐眼中,更是很真切的看到成就这一番事业的付出和背后的汗水与执着,虽然,不能完整的细数成就这一切的所有细节,却可以通过文字,让这样一位航天英雄走近大众的视野。
一、儿时梦想生根发芽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1966年,景海鹏出生在山西运城。年少时家庭十分困难,作为兄妹三人中的老大,他还差点辍学。
读高中时,他偶然在学校宣传栏里看到一位穿着军装,身材笔直、威武雄壮的空军飞行员照片,令他羡慕又景仰,飞行的梦想由此萌芽。
然而,圆梦并不容易。景海鹏中学时第一次参加招飞因身体原因落选。当时因家里实在贫困,景海鹏的父亲甚至想让他退学。后来经一位电工的劝说,父母也心疼儿子,决定让他再读1年,景海鹏当着父母的面立下了“军令状”。之后,景海学习更加用功,也特别注意身体的素质,最后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1985年,景海鹏通过思想、身体、文化等层层选拔,如愿考入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经过预校和飞行学院五年的学习,他顺利毕业,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在做飞行员的13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一次飞行,安全飞行1200个小时,并且还创下了打破了战斗机打曲线空靶30发命中26的记录。
就在景海鹏朝着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努力时,一次无意间听到了我国开始选拔航天员,听到这个消息的景海鹏兴奋不已。全身心投入高强度训练、高压力备战、高风险任务,只为实现从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
景海鹏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是:“出手就出色、完成就完美。”1998年,景海鹏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面对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他更是日复一日勤学苦练。
二、 砥砺前行 以信念造就辉煌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景海鹏遗憾落选。在为杨利伟鼓掌欢呼的同时,在心中也暗暗憋了一股劲,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刻苦地训练、为之后的每次飞行任务做准备。
五年后的2008年,景海鹏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考核,和翟志刚、刘伯明一起共同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并和队友完成了出舱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然而,神舟七号的出舱任务并非一帆风顺,乘组遇到了两次“意外”:出舱时舱门险些打不开,后来轨道舱又持续响起火灾报警。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翟志刚和刘伯明抱着牺牲的决心,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起来。
作为飞船操作手的景海鹏在返回舱内进行着各种排故检查。刘伯明请求到,如果轨道舱真的着火了,你要把返回舱单独分离出去,这样至少可以确保有一人能够生还。景海鹏当时含泪说,他绝对不会也不可以这么做,他不能一人独自返回地球,要回一起回。
最后经过排查,只是仪表的误报,虚惊一场。最终三人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出舱任务,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首次圆梦的景海鹏似乎爱上了太空遨游的感受,在执行完任务不久,就整装待发,开始重新投入训练, 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又一次地执行太空任务。
2012年6月,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016年10月,景海鹏与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进行33天太空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景海鹏不仅当好飞船“驾驶员”,还要当好太空“专家”。“神十一”任务中,失重条件下心血管功能研究难度很高,他一边反复试验,一边总结摸索,不断提升试验数据的完整度和精确度,最终从天上传回的数据图像、试验结果得到科研专家的高度认可。
每次任务圆满成功一切归零,每次任务都是从零开始。
如今,景海鹏第三次作为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指令长,带着两名三批航天员,又开启了属于他的全新旅程。在这次任务中,他们将承担更艰巨、更繁重、更高精尖的科学实验。
三、以己达人 作战友的底气
景海鹏,不仅自我要求非常严格,训练特别刻苦,经常自己“开小灶”,还拉着战友们加班加点。
“载人航天飞行99.99分和100分永远是天地之别。地面训练,有差错可以重来;太空飞行,永远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在景海鹏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零失误’。
和景海鹏这样优秀且严谨的队友一起执行任务,心里都多一份底气和信心。在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起飞阶段中,景海鹏让陈冬往外看看,又问“爽不爽”,陈冬大声说:“爽!”当时景海鹏担心第一次飞天的陈冬会紧张,就与他对话,转移注意力。而且这个方法挺好,陈冬马上就更加放松了。
任务期间出现了一个插曲,一天凌晨,天地话音通信链路突然出现问题,只有视频没有声音。如果问题不能迅速解决,就可能导致任务中止,紧急返回。紧急时刻,他们一边按照地面指令迅速开展在轨排查,一边通过视频写字鼓励地面科研人员:“你们别急,我们挺好。”经过天地共同努力,天地话音系统终于恢复正常。
在神舟十六号的新任务中,面对2名比自己小了整整20岁、毫无飞行经验及太空环境体验的队友组成的“跨代乘组”,景海鹏深感责任重大。他经常给两位队友说:没关系,别紧张,天上有我!
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和训练,景海鹏和两名年轻队友亦师亦友,非常默契。一个表情、动作和眼神,他们彼此之间都能心领神会,三个人团结得像一家人,共同的目标就是1+1+1=1!
四、真正的热爱 人格魅力闪闪发光
仔细观察景海鹏,这些年似乎冻龄,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现年已经57的他,似乎过着不被年龄定义的人生。
为保持身体状态,他每天600个俯卧撑,600个有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
在基础理论学习中,晚上十二点前几乎没休息过;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中,承受八倍重力加速度,他从没按下过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
低压缺氧训练中,舱内压力急剧变化,相当于五分钟内从地面爬升到5000米高空,人体会因迅速缺氧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但他每次都要主动训练30分钟以上;
模拟失重训练中,他身着水下训练服,一次就要训练六七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体重都会减轻好几斤……
他说:现在我丝毫没有觉得我是五十多岁的心脏,五十多岁的体力,五十多岁的状态,我还远远没到服输的时候。事实上,不仅是我,所有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都在践行自己的承诺。“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是我的座右铭。
景海鹏自己说到:
第一次飞天是实现梦想
第二次飞天是超越梦想
第三次飞天是升华梦想
第四次飞天是创新梦想
伴随着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用特有的热爱和执着,如火般点亮着自己的人生,注定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自己的热爱,我们也要迎难而上,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像景海鹏那样在努力中接近梦想,在坚持中创造奇迹。
二、积累运用。
2.下面读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搅拌(jiǎo) 埋葬(zàng) 捆绑 甜腻
B.苍凉(cāng) 躲藏(cáng) 绽放 严峻
C.吞咽(yè) 唾沫(tuò) 逃僻贷款
D.恶魔(mó) 轻盈(yíng) 执着 恐怖
【答案】C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D三项中对加点字读音和词形的书写都是正确的;
C项中“吞咽(yè)”应读作 yàn;“逃僻”应写作“逃避”;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读音、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过犹不及(达到) B.赴汤蹈火(汤汁)
C.走马观花(跑) D.声泪俱下(全、都)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ACD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B相中“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项对加点字读音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词语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4.下列诗句中的事物和对应的品格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坚贞不屈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孤高傲世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刚正不阿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不向世俗献媚
【答案】D
【知识点】表现手法;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诗句,ACD三项中对诗句中事物和对应品格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B项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描述的是“菊花”,表现了“孤高傲世”的品格,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5.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许多蕴含着吉祥寓意的习俗,如:中秋节吃月饼,寓意 ;过年时守岁,寓意 ;乞巧节女子望月穿针,寓意 。
A.风调雨顺
B.心灵手巧
C.幸福团圆
D.辞旧迎新
【答案】C;D;B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传统节日的习俗,中秋节吃月饼,寓意是幸福团圆;过年时守岁,寓意是“弃旧迎新”;乞巧节女子望月穿针,寓意是天下女子都“心灵手巧”,结合对相关节日的理解,进行表述。
故答案为:C;D;B;
【点评】题目考查对传统节日习俗寓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传统文化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选择作答。
6.李月写文章时无从下手,于是感叹 。第二天一早,她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已经有人在静静阅读了,真是 。经过不懈努力,她写的文章获得全国一等奖,妈妈高兴地说:“比我厉害多了, ”。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答案】A;D;C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写文章时无从下手”,应该选择“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书到用的时候才后悔自己读的书不够多;结合“一早,她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已经有人在静静阅读了”应该选择“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进行作答,意思是不要以为自己在努力,还有比你更努力的人。结合句子中“经过不懈努力,她写的文章获得全国一等奖”应该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A;D;C;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7.下列古诗和名句背诵、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青青圆中葵,朝露待日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古诗中名句的理解和背诵是正确的;
C项中“青青圆中葵”中的“圆中”应写作“园中”;这项默写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作出正确选择。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匆匆》一文作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时光的匆匆流逝。
B.《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通过详写“等粥”过程,使八儿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C.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正文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呈现方式多样。
D.《表里的生物》写了“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父亲的表里真的住着一只小蝎子。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表述,结合相关课文内容,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D项中《表里的生物》写了“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弄清了自己的猜测,表中并没有什么生物,更没有什么真正的小蝎子。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9.古诗文阅读
(1)出差在外的王悦,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由得吟诵起《十五夜望月》中的一句诗“ ”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这样的诗句我还能再写一句: 。
(2)“孔子不能决也。”中“决”的意思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3)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从后两句中我们懂得了 。
【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决断;判定
(3)虽与之俱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还有很多,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2)“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决断,“决”是“决断”的意思;
(3)结合课文《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中说明不同的学习态度,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效果。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决断;孔子也不能决断;(3)虽与之俱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三、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③“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④“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⑤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⑥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⑦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0.这篇阅读材料选自课文《 》,其中选文②~⑤段主要的是 。
1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 和 描写,从中体会到了 。
12.选文最后两段和开头的联系是 (填空)。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题)。
A.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强化作用。
B.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
C.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D.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答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
11.外貌;神态;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12.首尾照应;ABD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结合短文内容,这段文字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李星华;②~⑤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在法庭上,父亲李大钊与家人见面的情景;结合文中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
1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两句分别描写了父亲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面对敌人的迫害宁死不屈的精神。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正确理解和作答。
故答案为:外貌;神态;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12.结合短文内容,短文最后两段与课文开头相互照应,强化了文章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表达了对父亲的追思和怀念之情。结合短文内容和课文结构,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首尾照应;ABD
课外阅读
最糟糕的发明
①不久前,某权威杂志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
②塑料袋对土地危害巨大。因为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
③塑料袋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这样的事在海洋、动物园中屡见不鲜。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因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麇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④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中暗含着一种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长时间接触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同时,便捷式的快餐成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首选,而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会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不仅如此,塑料袋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如果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会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在塑料袋“艳丽”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毁灭你生命的“心”。
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这样一个“最糟糕的发明”所带来的危害。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极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塑料袋需付费使用。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送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提起“菜篮子”,拎起“纸袋子”或“布袋子”,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⑥塑料袋的问世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13.联系上下文,选文第③段中,“屡见不鲜”的意思是 。
14.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15.第④段的观点是 ,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16.国内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请至少列举两条。再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条你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答案】13.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
14.塑料袋的主要危害,以及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
15.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①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②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③塑料袋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等
16.①征收塑料袋税;②我国环保组织都搞布袋赠送市民的活动;商店不再提供购物塑料袋。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屡见不鲜”意思是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文中指塑料袋造成动物死亡的事件发生了很多。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
14.结合短文内容,主要介绍了塑料袋的主要危害,以及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塑料袋的主要危害,以及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
15.结合第④自然段,主要围绕“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进行论述,结合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塑料袋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等,进行论述说明;结合这一段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塑料袋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命;①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毒性危害;②装餐点的塑料袋重金属超标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③塑料袋被误食或误吸入对人的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导致窒息和危及生命等
16.结合文中表述,特别是第⑤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写出各国对塑料袋的限制采取的措施,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①征收塑料袋税;②我国环保组织都搞布袋赠送市民的活动;商店不再提供购物塑料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系列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节目也引发了全民的关注,大家在议论节目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节目背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部分文化节目的图标。
17.材料一中提到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和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
18.正确选择材料二中图标对应的构图要素及其含义。
①《中国诗词大会》
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A.图的内部是汉字的基本笔画,主体部分是一个圆形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
B.图的上方是一轮明月和一片海洋。体现出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神奇奥妙,源远流长。寓意共享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
【答案】17.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18.B;A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7.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特别是相关句子的描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18.结合材料二中对“中华诗词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图标的描绘;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表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图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B;A
19.仿写仿练
(1)读下面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仿写句子。
例:海底的生物丰富多样,像热气球一样膨胀的水母多如牛毛;像黄瓜一样披着苍绿色外衣的海参比比皆是;像顶着背蓝色圆伞的海蜇不可计数。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例:那个人愤怒地一瞪眼,天空都变了颜色。
喜欢 哀 盼望 厚 饿 高 宽阔
:
【答案】(1)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热情的杜鹃花绽放笑容,到处花香醉人。
(2)喜欢;过生日那天,我喜得快要发疯了。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1)例句中“多如牛毛”“比比皆是”“不可计数”等都是形容数量很多的意思,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运用近义词进行正确仿写作答。
(2)例句中“天空都变了颜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1)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热情的杜鹃花绽放笑容,到处花香醉人。(2)喜欢
过生日那天,我喜得快要发疯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0.能说会道
阅读分享课上,同学们在围绕最近共读的一本书分享阅读的收获。
李肖兴奋地说:“我最近阅读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 。”
张默 说:“我也读了这本书, 。”
王迁接着说:“ 。”
吴老师赞许地点点头:“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即使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答案】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站起来;这本书描写了很多野外生活的技巧,很值得学习;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知识点】对话交流;推荐介绍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名著的阅读进行表述作答,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内容,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站起来;这本书描写了很多野外生活的技巧,很值得学习;是啊,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写作
21.快乐习作。
喜不自胜、怒火中烧、痛哭流涕、乐不可支……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写一写,让真情在笔尖流淌。
要求:①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②题目自拟。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成功的那一刻
那是一个静谧的下午,只听见一两声蝉鸣。金色的阳光洒在桌面,我坐在窗前,绞尽脑汁地想一道困惑已久的数学题。
这是一道我在《意林》上发现的数学题目。这道题有9*9的格子,里面已经有几个数字了,让我们填进另外几个数字,要求是每个3*3的大格子里面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每行每列的九个数字也不能重复。刚看见这道题,我就有股跃跃欲试地冲动,这不,一做就是一下午的时间。“嗯—如果这里是2,那里就是9,那里就是……不对,不对!又重复了!”哎,我都做出了那么多,就差最后几个数字了,可是怎么也算不出!苍天哪!“对了,如果这里是5呢?这里就是2,这里是…哎!又不对!”我拍拍大脑,使劲地想。“哎,不管了!先去喝口水吧!”我垂着头,一边思考着,一边心不在焉地倒水、喝水。“哎!如果那边是6,那边就是…嗯,对了!”没想到灵感和大脑一碰,这道题竟做出来了!我连茶杯都来不及放下,冲到房间,扑到桌子上,立刻开始验证我的猜想。“对……对……对了!哈哈!我终于成功了!”我欣喜若狂,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的喜悦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我迫不及待地向家人宣布了这个好消息。爸爸妈妈居然漠不关心的样子,真是扫兴!不过这丝毫没有减轻我的快乐。我在床上又蹦又跳,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我终于成功了!”虽然我已经在睡梦中,可脸上还是留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成功的体验”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做出《意林》上的数学题后成功愉悦的心情,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