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19世纪中期,伦敦的杜莎夫人蜡像馆里陈列了当时唯一一个东方面孔的蜡像,那是一尊林则徐的蜡像。
蜡像馆展出的宣传单以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下面还有一行较小的文字——“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
这些文字之中不难读出,当年英国人言语之中充满了轻蔑、嘲讽与仇视,将林看成一个不自量力、又充满罪恶的中国人。
符合事实吗?
代
近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出生
病逝
浙江盐运使
中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江苏巡抚
湖广总督
1785
1811
1822 1832 1839 1850
林:官运
世界
牛顿著作出版
英国颁布
《权利法案》
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通过
联邦宪法
法国大革命
孟德斯鸠著作出版
蒸汽轮船试航
中国
设立
军机处
只开放广州一处通商
《四库全书》初稿完成
天理教攻打皇宫
程朱理学确立统治地位
1687 1689 1729 1748 1757 1765 1781 1787 1789 1813 1840
清:国运(落后封建主义农业文明)
英美等:国运(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结合P91形势图思考: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有何不同?(对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武器、对外关系、社会状况…)
世界: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殖民扩张;船坚炮利…
中国:专制统治顽固、小农经济主导、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冷兵器为主;社会矛盾突出…
销烟受嘉奖
落后不敌先进
「两种文明的走向」
一、林则徐的时代——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马戛尔尼使团
1793年林则徐8岁
1839年林则徐54岁
1840年林则徐55岁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
走私鸦片的飞剪船、正在抽食鸦片的清朝人
正常贸易:英国出现逆差
鸦片贸易:英国扭转逆差
1824年林则徐39岁
偶然性:虎门销烟
必然性:市场利益
思考: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如果没有“虎门销烟”,战争还会发生吗?鸦片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中国有权利规定鸦片贸易是非法的、禁止鸦片走私,那么中国采取行政和刑事措施扣押、焚毁走私商人的鸦片就是正当的。即使执法过程中有过错,英国也没有理由通过武力保护这种非法的贸易和走私贩,甚至干预一国的法律和司法。
——齐静:《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
鸦片战争本质上不是通商战争和文明冲突战争,而是西方殖民国家为保护毒品走私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一、林则徐的时代——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两种文明的交汇」
「正义战斗中保家卫国的人们」
三元里抗英斗争
关天培血战虎门
官民心中的神话“林则徐”——哪去了?
关天培“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仍屹立阵前,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
当地群众手持锄头、铁锹等奋起反抗,与英军作战,后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即“公款”),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病逝
被重新起用
告病回乡
发配伊犁
被革职
湖广总督
销烟受嘉奖
1837 1839 1840 1841 1842
鸦片战争爆发
签署《南京条约》
二、林则徐的无奈——两次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的谕旨
世界
1845 1849 1850 1856 1860
签署《天津条约》
签署《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帝国劫难的来临」
世界
战 争 条 约 主 要 内 容
鸦片 战争 1840.6-1842.8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福厦宁上)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望厦条约》 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权利
第二次 鸦片 战争 1856.10-1860.10 《天津条约》 割地、赔款、十一口通商、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思考:不平等条约内容有哪些相同点?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协定关税】为“片面协定关税”。中国须与他国商定进出口关税,片面给予其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未经外国同意,中国不得自行修改。
概念
【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外国在华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其本国法律审判。
概念
【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而中国则无同等待遇。
概念
长期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二、林则徐的无奈——两次鸦片战争
「帝国劫难的来临」
战争赔款运往英国铸币局
去北美的轮船上“猪仔”们的午餐
二、林则徐的无奈——两次鸦片战争
「帝国劫难的来临」
「劫难下的大众反应」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写于1843-1845年新疆流放期间)
(清朝谈判大臣耆英认为)曲(即“犯罪”)在内地商民,由地方官究治;曲(即“犯罪”)在英人,由领事官究治。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佐佐木正哉:《鸦片战争的研究》
大部分下层老百姓
大部分上层统治者
思考:战败后的国人是否有所觉醒、有所反思?
近代苦难不仅来自外来侵略,也来自内部的落后与封闭!
二、林则徐的无奈——两次鸦片战争
三、林则徐的慧眼——开眼看世界
1850年约见落第的左宗棠,临终前一再推荐左宗棠,称其有“非凡之才”……
禁烟期间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
1841年被贬后,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嘱托他编写一部激励世人、反对外来侵略的著作。经过不懈努力,魏源终于编成“百科全书”《海国图志》
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不以现代眼光和标准简单衡量、粗暴否定历史现象!
思考: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 徐继畬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具有超前性;
②受时代环境、阶级立场等影响,有局限性。
鸦片战争爆发
签署《南京条约》
签署《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通过
联邦宪法
法国大革命
蒸汽轮船试航
病逝
被重新起用
告病回乡
发配伊犁
被革职
湖广总督
销烟受嘉奖
出生
中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天理教攻打皇宫
1757 1765 1785 1789 1811 1813 1837 1839 1840 1841 1842 1845 1849 1850 1856 1860
广州一处通商
编译《四洲志》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洋务运动开启
「活 动:畅 所 欲 言」
了解完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的起落沉浮,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吗?与我们分享吧!(主要围绕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展开思考)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习近平
「活 动:畅 所 欲 言」
曾经的落后源于我们制度的落后腐朽,如今我们拥有了先进的制度,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为《纲要(上)》中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的第一课。第五单元的课程要求为: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结束闭关锁国、融入世界的开始,理清好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因后果至关重要。以小人物林则徐的个人际遇与大背景国家命运进行联系,使教学更具人文气息,渗透家国情怀。从学情看,本课内容在初中阶段已有简单的介绍,学生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条约基本了解,但还不能把鸦片战争放到历史的纵深处来认识其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在材料分析和归纳概括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老师提供相关史料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以林则徐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借助时间轴横纵向对比“鸦片战争前中西方的文明差距”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性质变化”,学会在特定时空中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强化时空观念。通过分析与解读不同材料(如文字、图片、时间轴、表格等),从唯物史观角度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增强“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提高有效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了解林则徐的起落沉浮,认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增强民族责任感,渗透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影响。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时间轴、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史料解析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根据“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的宣传单”读出,英国人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不自量力、又充满罪恶的中国人,是“(使得英国)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引发思考:19世纪中期英国人的认知符合历史事实吗?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引发学生思考
一、林则徐的时代——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两种文明的走向 (①世界: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殖民扩张;船坚炮利…②中国:专制统治顽固、小农经济主导、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冷兵器为主;社会矛盾突出…)认识:中国的战败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必然性——“落后封建主义农业文明”不敌“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过渡:其实,在林则徐硝烟和鸦片战争发生前,中英两国已经有过交流的尝试了。两种文明的交汇材料:中国有权利规定鸦片贸易是非法的、禁止鸦片走私,那么中国采取行政和刑事措施扣押、焚毁走私商人的鸦片就是正当的。即使执法过程中有过错,英国也没有理由通过武力保护这种非法的贸易和走私贩,甚至干预一国的法律和司法。 ——齐静:《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①正常贸易:英国出现逆差;鸦片贸易:英国扭转逆差;②战争必然性:市场利益;战争偶然性:虎门销烟)认识:鸦片战争本质上不是通商战争和文明冲突战争,而是西方殖民国家为保护毒品走私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过渡:列举“关天培血战虎门”“三元里抗英斗争”两个战争小场景,带领学生感受“正义战斗中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勇气”,提出疑问:官民心中的神话“林则徐”哪去了? 结合P91形势图思考“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有何不同?”思考“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如果没有“虎门销烟”,战争还会发生吗?鸦片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以时间轴的方式直接呈现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的人生经历”、“中西方标志性大事件”,归纳林则徐的官运走向,分析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差距,从而认识中国战败的必然性。在林则徐官运与大清王朝国运的反差对比下,加深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之心。以历史图片的方式回顾“马戛尔尼访华”至“鸦片战争爆发”间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史实,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从国际法视角加深对鸦片战争侵略性质的认识。
林则徐的无奈——两次鸦片战争 1、帝国劫难的来临 (长期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概念解释【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过渡:展示图片《战争赔款运往英国铸币局》《去北美的轮船上“猪仔”们的午餐》,提出疑问: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时至今日,仍让我们悲愤不已。那么在当时,大众们是什么反应呢?2、劫难下的大众反应材料:(清朝谈判大臣耆英认为)曲(即“犯罪”)在内地商民,由地方官究治;曲(即“犯罪”)在英人,由领事官究治。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佐佐木正哉:《鸦片战争的研究》材料: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写于1843-1845年新疆流放期间)(上层统治者缺乏主权观念;下层老百姓麻木不仁)认识:近代苦难不仅来自外来侵略,也来自内部的落后与封闭!过渡:在看到西方坚船利炮与大多数国人麻木不仁的情况下,林则徐等先进中国人又会做出哪些反应呢? 思考“不平等条约内容有哪些相同点?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思考“战败后的国人是否有所觉醒、有所反思?” 将林则徐被贬仍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与两次鸦片中国战败的结果形成强烈戏剧冲突,加深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之心。通过表格梳理不平等条约内容,并借助图片回归历史情境中,感受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帝国劫难”,情感迁移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救亡图存之心。通过分析材料,对比当时上层统治者与下层老百姓对战争结果的态度,反衬林则徐等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进步性。
三、林则徐的慧眼——开眼看世界 材料: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具有超前性;②受时代环境、阶级立场等影响,有局限性。)认识:不以现代眼光和标准简单衡量、粗暴否定历史现象! 思考“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 徐继畬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简单了解林则徐等先进中国人的著作。借助分析《海国图志》辩证认识“开眼看世界”的超前性与局限性。在感受林则徐对魏源、左宗棠的期许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
小结与活动 活动1:了解完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的起落沉浮,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吗?与我们分享吧!(主要围绕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展开思考)活动2:曾经的落后源于我们制度的落后腐朽,如今我们拥有了先进的制度,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畅所欲言 言之有理即可。渲染家国情怀,情感升华。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