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程标准:认识两宋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新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
难点:社会的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1课
一、“穿越”到何处?——寻找繁华之地
东京:北宋都城
北宋灭亡后落入金朝范围
兴庆府:西夏都城
杭州:南宋都城(南宋称临安)
辽中京
宋朝全国户数统计 区 域 总户数 占比(%) 5~20万 户州府(处) 20万户以上
州府(处)
北 方 40.9 7 11
南 方 59.1 20 44
——摘编自张海鹏《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范祖禹)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范祖禹传》
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时民间谚语
问题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元大都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一、“穿越”到何处?——寻找繁华之地
探究 “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原因、影响
时间 原因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宋元时期
1.人口南迁,先进技术南传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4.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安史之乱后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
基本平衡,且南方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灭亡后,北方人口第三次大规模南迁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差距进一步拉大。
一、“穿越”到何处?——寻找繁华之地
探究 “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原因、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上)》地图册
中国古代状元籍贯统计(部分) 区域 唐 宋 明清
北方 40 28 21
南方 18 61 156
——摘编自《中国历代王朝状元籍贯表》 1. 经济中心南移推动南方文化的进步
一、“穿越”到何处?——寻找繁华之地
探究 “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原因、影响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1. 经济中心南移推动南方文化的进步
2. 推动南北方交通的发展
3. 海上运输改善,推动海外贸易发展
二、“穿越”后何为?——寻找立身之业
士
农
工
商
问题1:结合课本67页内容,思考在宋朝选择读书做官,相较于前代有什么优势?这有什么意义?
问题2:结合课本64页内容,总结农业在宋朝有怎样的发展?
问题3:结合课本64-65页内容,思考在宋朝选择成为手工业者,可以从事哪些行业?各行业又有哪些新发展?
问题4:结合课本65-66页内容,思考在宋朝商业发展有哪些新表现?
1-4小组任选其中一种职业,不可重复。第5小组可以重复选择。
二、“穿越”后何为?——寻找立身之业
(一)成为“士”——宋朝科举制的变化
宋代要网罗天下人才,科举向所有士人开放,唯才是举。对于士人,不讲究门第等级。即使是“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也不拒绝。……宋朝为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采用许多防作弊措施,关防严密……实行“锁院制”,主考官在考选期间与外界隔离;实行“弥封”、“誊录”,即密封应试人个人信息,并誊写出试卷副本。
——整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唐、宋、五代宰相进士出身对比
两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对比
71
优势(宋朝科举制的新发展):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更加注重公平,门第观念进一步弱化。
意义:
1.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吸纳大批人才,奠定了文官政治的基础。
二、“穿越”后何为?——寻找立身之业
(二)成为“农”——宋朝农业的发展
领域 表现 农业 耕作制度 稻麦复种制,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作物 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传统自然经济有一定突破。
2.棉花传入并广泛种植,带动棉纺织业发展。
边疆开发 辽夏金元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二、“穿越”后何为?——寻找立身之业
(二)成为“农”——宋朝农业的发展
材料1:
宋仁宗时期,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意味着压抑下层百姓权利的种种桎梏得以剔除,而对奴婢、佃农的生命权的保护亦更加深入具体了。
——《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2:
本朝……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纴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豪强兼并则不禁。
——(宋)石介《明禁》
回到宋朝,佃农的地位有何变化?
1.国家提升了佃农地位。
2.国家对佃农的限制进一步松弛。
3.地主对佃农的束缚进一步减弱。
材料3:
北宋末、南宋初,各地普遍实行长期租约制,在地契上说明这一点,并写上佃户姓名,即“随田佃客”。随田佃客的制度有利保障佃户的承租权,不受土地所有权转移的影响。这种习惯南宋时在江南演变成永佃制。
——MBA智库百科“永佃制”词条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二、“穿越”后何为?——寻找立身之业
(三)成为“工”——宋朝手工业的发展
行业 新发展
手 工 业 制瓷业 五大名窑; 元代:釉里红、青花瓷
矿冶业 手工业中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大,东京市民普遍使用的燃料。
印刷业 印刷业推动文化繁荣(出现活字印刷)
棉纺织业 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汝
窑
官
窑
哥窑
钧
窑
定
窑
青
花
瓷
二、“穿越”后何为?——寻找立身之业
(四)成为“商”——宋朝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新表现
1.货币:出现了纸币;
2.城市:
①大都市的涌现;
②城市时空限制被打破;
③城市娱乐活动丰富。
纪录片《中国》片段:
二、“穿越”后何为?——寻找立身之业
(四)成为“商”——宋朝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3.市场:
①草市(城镇以外的常设市集)普遍发展。
②边境贸易:官方设置的榷场、民间贸易活跃。
③海外贸易繁荣。
“南海一号”南宋沉船复原模型及挖掘出的部分文物
日本历史学家
内藤湖南
1866-1934
“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
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和经济
一、经济重心南移
二、经济社会变化
2、特征:南方开发、南渐超北、南移完成
3、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本课小结
士
1、过程:魏晋、中唐、两宋
农
工
商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门第观念淡化
农业技术进步,佃农地位提高
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棉纺织业
货币、城市、市场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