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6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6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18:00:59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中国的革命新道路究竟在何方?
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旧道路的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 政治
1927.秋
“宁汉合流”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
专制统治的建立
1928.4-6
二次北伐
1928.5
济南惨案
日本武力阻止北伐
1928.6
皇姑屯事件
日本策划炸死张作霖
1928.12
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形式上
统一全国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 政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 经济
为何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1)国民政府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提供政策支持
(2)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高涨
(3)中国人民发起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火柴大王”
刘鸿生
官僚资本膨胀
新道路的开辟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 中心城市暴动
对应地图,结合初中所学及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事件 时间 内容或意义
南昌起义 1927.8.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1927.8.7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秋收起义 1927.秋 在湘赣边界发动农民起义
创建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1927.10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广州起义 1927.12 在城市中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首次尝试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 中心城市暴动
1.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有何共同点?
2. 为何要占领大城市?
3. 为何最终皆受挫、失败?
(1)目的:攻占大城市;(2)结果:受挫、失败
(1)苏俄革命的示范作用;(2)共产国际的干预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我国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2)工人阶级力量发展不充分。
革命道路的选择需要与本国国情相符,坚持实事求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 中心城市暴动
4. 起义受挫后有没有别的选择?
5.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两个月后,发动了广州起义,说明什么?
1927年9月,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壮大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力量。
这一时期,既有毛泽东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也有共产党人在城市继续发动的起义。
革命道路的正确性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证明
城市
农村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彼时中共中央党报
《红旗》,1930年5月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
夺取中心城市
进而获得全国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 工农武装割据
新的革命道路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
兹经本会没收商城县安区乡地主冯润亭
房屋十间 稞一石 斗 升分给
商光边区七区二乡六村农会会员刘运亭耕种
此证
一千九百三十一年七月九日 发给
土地革命有何意义?
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他们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斗争
政治建军
针对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军阀习气严重等情况,毛泽东进一步落实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治军方法,初步解决了如何把农民和旧军人为主的军队改造为人民军队的问题。
科学战术
反“围剿”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下,诱敌深入,集中使用兵力,打运动战、歼灭战、速决战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 工农武装割据 根据地建设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从1927年秋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苏区发行纸币
革命新道路“新”在何处?
革命新道路“新”在何处?
道路新——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理论新——
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形势新——
推动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巩固并扩大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新道路的检验
红军长征
三、红军长征 1.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人数 共产党军队 人数 比例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约50万 7万多 约7:1 第五次 100万 10万多 约10:1 失败
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
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
外因:
国民党“围剿”
程度加剧
政治:保甲制度
经济:严密封锁
军事:堡垒主义
内因:
受共产国际影响,中共中央存在“左”倾错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三、红军长征 2. 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
(3)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革命新道路逐渐成为全党共识。
三、红军长征 3. 长征胜利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李平《简论长征精神
及意义》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为何说长征胜利后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革命中心的转移——从南方转移至陕北;
革命战略的转变——
从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到北上抗日;
革命领导核心及路线的正确确立——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革命精神的凝聚——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锤炼
本课小结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
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政治
经济
中心城市暴动
工农武装割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及意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庄子·内篇·人间世》
周末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绘制出本课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表格/思维导图/历史地图,在其中标清对应的历史事件、时间、主体、内容及意义,深入感受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下周,我们将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