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1:5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对内: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
对外: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内忧外患
看图说话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第十九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辛亥革命的供给和历史局限性
破局的两条出路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改良立宪
革命共和
V.S.
梁启超
康有为
孙中山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自救”or“自毁”?

辛亥革命
清政府的自救(1901-1905)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政治
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经济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
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军事
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发展
推动新式知识分子产生
推动新式军队的建立
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双向互动的形式出现的。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清末新政)并没有使人民更加趋向于它,而是社会更加远离王权,更加疏远它了,成为它的对立物,包括它培养的新军,培养的学生,都成为它的对立物了。
——章开沅
清末新政培养了它的对立阶级:新式知识分子、新军、民族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04年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05年,慈禧太后称 “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束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行之”。
·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日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日内乱可弭”,建议迸行“立宪”。

“立宪”日本
“专制”俄国
辛亥革命
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06年 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 筹建资政院、诹议局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1910年 立宪派三次请愿召开国会
1911年 “皇族内阁”
《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构成。其中“君上大权”的14条,规定皇帝有权颁行法律、黜陟百司、设官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
资政院
立宪派代表:张謇
皇族内阁:在内阁成员十三人中,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竟达七人之多,故被称为“皇族内阁”。
实质:是一场“骗局”,以“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
结果:皇族内阁的出台,宣告了立宪的破产,不少立宪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
革命的出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
思考:清末改良是“自救”还是“自毁”?
自救: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进程。
自毁:无法改变其封建专制内核,培养新兴对立阶级。

一次爆炸,武昌起义:
“偶然”or“必然”?
辛亥革命
革命的准备工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实行“奖励实业”、振兴工商的措施,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有力条件。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投资开设厂矿、举办铁路轮船和发展工商业,遂使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晴明国卷》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0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
革命的准备工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组建
时间 地点 名称 领导人
1894年 香潭山 兴中会 孙中山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上海 光复会 蔡元培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中国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社,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
前提
核心
补充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更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1)进步性
A.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B.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 局限性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
——陈炯明《中国统一刍议》
辛亥革命
革命的初步尝试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广州起义
1895
惠州起义
1900
黄花岗起义
1911
“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1906
萍浏醴起义
革命形式愈演愈烈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背景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四川斗争尤为激烈,立宪派绅商首先发起保路,遭到血腥镇压。
中国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号召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义。发展为全川范围的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结果: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新军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武昌军备力量式微,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民变频繁,人民反帝反封建情绪高涨
黄花岗起义加快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皇族内阁”出台,部分立宪派转向革命
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清政府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偶然或必然?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八月十八日,孙武等人在俄租界宝善里装配炸弹,为起义做准备,不慎发生爆炸。赶来的俄国巡捕发现了炸药、名册、旗帜、文告等......形势紧急,当日下午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义。
——《清朝最后的120天》
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当封建制度的剥削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相联合,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无以为继之时,革命便成为唯一的选择。
——李细珠
思考:武昌起义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同盟会的建立
革命思潮的传播
新的阶级
民族危亡,清政府政治危机
清末新政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清末改良的失败
偶然
必然
武昌起义前爆炸
保路运动,武昌武备空虚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独立省份 掌权者 独立省份 掌权者
湖南 革命派 浙江 革命派、立宪派
陕西 革命派 江苏 旧官僚
江西 革命派 广西 旧官僚
山西 革命派 安徽 旧官僚
云南 革命派 福建 革命派
上海 革命派 四川 旧官僚、立宪派
贵州 革命派 广东 旧官僚、革命派
武昌起义:过程及结果
过程: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谁在革命?
农民:不许革命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就对外国人讲,他们不需要群众的主动精神。
帮会:赶个革命的热闹
中国的革命,流民的确是一股力量。但是,依靠这种力量,革命就难免变成了一场毫无秩序的大集。热闹,但也麻烦。让革命变得毫无秩序,使革命者毫无纪律,招人反感。自然,也就没了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袁世凯对革命党开刀,号称有半壁江山的革命党人,不旋踵就土崩瓦解的缘故。
——《辛亥:摇晃的中国》
思考:革命的参与者有什么特点?
革命的参与者成分复杂:旧官僚、立宪派、会党......
是革命党人和各派妥协的结果,革命阵营内部矛盾重重
革命党人没有真正的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走向共和,成果旁落:
“合理”or“失当”?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国初创: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人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南北议和: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的革命党人和北方的袁世凯所进行的和谈,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作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月15日,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清帝逊位诏书》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材料一:据民国元老胡汉民回忆:一次安徽前线军情告急, 粮饷皆缺, 急电中央索饷。孙总统大笔一挥拨款20万, 但他却不知所谓国库中仅有银元10块。
材料二:根据美国陆军参谋处资料, 其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大约有16.4万人, 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南方的革命军, 据日本陆军武官估计大约有40万人, 可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 装备落后, 无法打仗。
材料三:在上海光复的第二天, 英国公使朱尔典就指示驻上海总领事:“起义军政府不得动用任何款项, 如海关税入, 它已被指定用来偿还外债”。
——《历史的上佳选择——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述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创立后面临怎样的危机?
南方政府资金匮乏
南方政府军事实力不足
列强对南方政府施压
除此之外:南方革命阵营内部组成复杂,立宪派、旧官僚、革命派分裂
辛亥革命
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张謇(立宪派):“甲日满退,乙日拥公(袁世凯);东南诸方,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戡定大局。为人民无疆之休,亦即为公身名俱泰无穷之利。”
列强:认为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无能为力了, 于是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 而袁世凯正是他们看好的理想人选。他们认为袁世凯是当时“唯一可以从目前的动乱中恢复秩序的一个人”。
孙中山:“文不忍南北战争, 生灵涂炭, 故于议和之举, 并不反对。倘由君之力, 不劳战争, 达国民之志愿, 保民族之调和, 清室亦得安乐, 一举数善, 推功让能, 自是公论。”
袁世凯:小站练兵,手握北洋新军,军事实力雄厚;义和团运动时期,“尽力剿除拳党”;清末新政,公认的立宪派改革家;辛亥革命,促使清帝和平退位。
立宪派支持袁世凯
各国列强支持袁世凯
革命派虚位以待
袁世凯自身的政治资本
思考: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是合理的吗?
合理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确定国土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自由平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因人设法,限制袁世凯走向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思考:
临时约法有何利弊?

民国以后,回看辛亥:
“成功”or“失败”?
辛亥革命
焕然一新的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新”在何处?
1、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象征着五族共和
2、移风易俗:剪辫、易服、放足、西式婚姻、近代礼仪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政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新礼服兴, 翎顶补服灭;剪发兴, 辫子灭;爱国帽兴, 瓜皮帽灭;天足兴, 纤足灭;阳历兴, 阴历灭;鞠躬礼兴, 跪拜礼灭……”
——民初童谣
3、社会风俗:革除传统恶俗,促进社会风俗习尚的近代化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止,民族资本主义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七百家,资本总额一亿三千余万元。1912年到1919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余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
——龚方铎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
2、思想:宣传民主共和,促进思想解放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迎来民初“实业热潮”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他们想而又想, 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 是应该赶紧革掉的, 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 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
——《阿Q正传》
“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革命党)自己的力量太弱”,“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
——毛泽东
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是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的基本体现,也是留给后人的根本教训。
辛亥革命
革命尚未成功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中国共产党拿起了革命的交接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