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主要讲述秦国如何统一六国,在统一后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暴政的实施以及最后的衰亡过程。本节课一方面注重于对秦朝“大一统”国家概念的解释,一方面注重其灭亡的原因,寻找历史规律。本节课总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秦的统一”描述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过程以及其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第二子目“秦朝的暴政”则是描述统一后的秦朝在治国方面的残暴措施以及社会矛盾的积累过程;第三子目“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则是社会矛盾爆发的过程,主要讲述秦朝的灭亡过程以及楚汉之争。本节课的设计按照课文子目的逻辑,从秦朝的统一与巩固统治的措施,到社会矛盾的积累再到其灭亡,围绕“大一统国家”这一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已知:高一学生对秦国从统一到灭亡的历史过程已经有基本史实的了解;未知:高一学生对大一统国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把握尚且模糊;能知:秦国统一过程,巩固统治的措施,暴政的实施、灭亡的过程以及大一统国家的特征;想知:大一统国家的概念、特征,秦国社会矛盾积累的过程以及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目标
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巩固到衰亡的基本史实以及大一统国家的概念和特征,从而理解大一统国家建立的意义以及社会矛盾的积累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通过历史地图的分析理解以及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直观深刻地认识到秦国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意义,感悟时代的特征,从而提高分析理解不同类型的史料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对大一统国家建立的意义以及衰亡的原因的学习,学生理解中华民族逐步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汲取国家灭亡的教训,从而对历史规律有深入的把握。(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秦国完成统一到灭亡的基本事实以及大一统国家建立的意义和灭亡的原因教学难点华夏一统的历史意义以及社会矛盾积累到爆发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统之盛——秦的统一一统之殇——秦朝的暴政一统之亡——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李贽《藏书》中的一段文字材料进行新课导入。“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李贽《藏书》”提问何为“千古一帝”,为何“未可轻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分析材料内容,思考为何后人对秦始皇会有如此评价。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核心,产生疑问进入新课。
一、一统之盛——秦的统一 结合两则材料,讲述秦能够统一六国在“天时”“地利”方面的原因,描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大一统趋势;结合课本“学思之窗”的内容,讲述秦国能够一统天下在人才方面的原因;以结构图的形式,讲述秦国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都具有优势,点明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与时间;呈现秦朝的地图,并讲述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在边疆地区和民族管理方面的措施;通过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析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中对“皇帝制度”的规定,并引导学生思考皇帝制度的特征;呈现三公九卿制的结构图,并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了解秦朝在中央进行政治结构方面的改革的相关举措;以图片和表格的形式,呈现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巩固统治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表格内容的补充,系统地进行呈现。通过秦朝地图,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找出秦朝疆域的地理位置,并说明秦朝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建设;组织小组讨论,通过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思考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结合图片和史料,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理解与思考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的作用和历史意义;通过材料和逻辑分析了解大一统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掌握必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史料和图片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史料的能力;对大一统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对大一统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
二、一统之殇
——秦朝的暴政 1.结合教材“历史纵横”栏目,通过描述秦始皇遇刺的过程,表现当时社会矛盾正在逐渐积累,展现秦朝暴政环境下的危机显露。2.通过两则材料的分析,呈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描述秦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的暴政特点。3.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描述秦始皇求仙问药,巡游,封禅等行为,表现其统治下对百姓的压迫,从而表现社会矛盾积累的原因。4.通过两则材料的分析,以及户籍簿的图片的呈现,引导学生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对人们的控制的严苛; 进行史料的分析和理解,了解秦朝的暴政的主要表现和社会矛盾积累的过程;2.欣赏历史图片,对秦朝的苛政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通过引导学习,掌握秦朝和暴政相关的必备历史知识;2.通过史料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一统之亡——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结合两则史料和历史示意图,通过讲解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意义,并强调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历史地位;通过两则史料以及历史示意图的分析和理解介绍楚汉之争的历史过程,并分析刘邦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 通过材料分析和思考,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楚汉之争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意义;进行历史地图的分析和理解,了解秦朝默念社会矛盾最终爆发的表现;感悟秦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思考历史规律。 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通过史料的分析和理解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感悟秦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刘邦胜利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启示。
课堂小结 对课堂开头“何为千古一帝”“为何未可轻议”进行回答和解释;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 跟随老师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和总结 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材中是通过时间的顺序,从秦朝统一六国到秦朝的暴政最终到秦朝的灭亡进行展开的,在教学设计中也按照教材的逻辑进行设计。同时又抓住“大一统国家”的核心要素,将本节课三个子目的内容理解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大一统国家中社会矛盾的积累”“大一统国家的社会矛盾爆发与灭亡”,从而进行本节课的讲述,应当着重突出“大一统”的概念。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其暴政的表现以及其灭亡的过程,而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也是需要记忆的重点。在课堂上应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制度的理解和意义作用方面的解释,主要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历史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家国情怀的培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