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8 19: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及局限性 难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及局限性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一方面结束了中国的传统社会,另一方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相对说来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本单元以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为线索,讲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派的具体斗争与妥协。本课主要讲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上承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运动,下启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个子目组成,以时间为序,内容联系紧密。主要讲述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国家建设三民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同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层面:优势为对三民主义.孙中山事迹有所了解,不足为对三民主义的意义和局限以及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意义还有相关历史解释把握得不够深入;认知能力层面:优势为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及对历史事物的基本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思维活跃,不足为尚不具备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如认识辛亥革命各方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历史思维不够独立灵活,对老师的解读依赖性较强;学习方法层面:优势为较为零散的地图识别.时间轴绘制及要求不高的历史记忆,不足为尚不具备体系地识读地图能力即从地图要素中提炼观点.分类与概括史料.区分历史解释和有效的历史记忆方法;兴趣层面:优势为年轻有活力参与性强.求知欲旺盛,不足为初中已经学习课本内容相似度高,对辛亥革命该课的兴趣受限。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史料与教材,提炼观点,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形成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阅读.对比和分析史料,提炼材料观点,并且能够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发表看法,以及绘制时间轴,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形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素养。 通过观察图片.逻辑形状图和阅读分析史料,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革命党人的努力,形成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素养。 通过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事件过程形状图,并且听教师讲解思考问题,在回顾前面所学的基础上分析了解三民主义的意义和局限,将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对应起来,理解辛亥革命对三民主义的具体实践,阅读分析史料,并提炼表达观点,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形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教法 学法 教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材料教学法.图示教学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材料研析法.图示学习法
板书设计 以简洁的形式既突出本课内容实践现实模式,又帮助学生回顾所学,方便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采用复习导入法,通过展现旧民主主义革命前期出现的新思想.新运动,回顾上前面所学并且从实践运动层面引出旧民主主义时期革命运动由无到有,由浅到深,又从指导思想层面引出三民主义,即本课的线索,进一步通过提问三民主义有何不同引出第一章节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跟老师一同回顾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出现的新思想及以相对应的实践活动,并思考三民主义的特别之处。 采用复习导入法,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帮助学生梳理辛亥革命前出现的新思想以及相对应的实践活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内容的学习
一.三民主义基本内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通过展现表格帮助学生系统整理三民主义的内容,首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解读材料从而从微观层面上把握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紧接着从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巩固新政权角度宏观上把握民族.民权.民生分对应的是前提.核心.保障;最后提问三民主义本身是不是一种理论,那理论走向实践是不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出第二章节。 把握十六纲领与三民主义内容上的对应同时对民族民权民生具体内涵把握,认识到三民主义理论相较于之前思想的特殊性。并且提升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1.表格的呈现方式方便学生整理思路 2.利用原始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微观层面理解归纳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又从宏观层面把握三民主义内部的关系,从而能够充分理解三民主义基本内容。
二.三民主义实践探索——辛亥革命 1.首先通过提问辛亥革命是偶然还是必然并且给出偶然还是必然的含义引发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思考讨论并整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分享;然后老师在评价完同学们的看法后,给出老师所认同的学术观点;最后基于学术观点引出下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即从必然性基础和偶然性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具体背景。 2.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基础又分为革命的基础和改良的失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阅读分析材料,阅读教材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有着广泛的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和实践基础。 3.首先通过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清末新政的内容;然后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对比认识到清末新政内容上来说并不新,与百日维新具有很多相似性质;再然后从清末新政的内容出发把握辛亥革命的影响,特别引出社会精英觉醒和统治阶层腐败之间的冲突从而突出当事人对推翻清政府认识的发展; 4.首先讲述清末新政的深化即预备立宪,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包围预备立宪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同时补充一些时间,帮助学生更好把握预备立宪的发展脉络;然后从机构设立这种表面层次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和清末预备立宪,突出其形似实非;紧接着结合原始史料进一步揭穿预备立宪的虚有其,只是一场骗局,并表明这场预备立宪对清政府灭亡的加速作用。 5.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理清武昌起义大致过程和独立各省革命力量形势图,同时明确一些重点位置。 通过展示原始史料,绘制时间轴,创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武昌起义后的形势,即南北从对峙走向议和.中华民国成立到最后革命果实的旁落。 7.首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提炼史料,理清中华民国权力机构运行图,把握政体相较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政体的转变;然后再展示临时约法对其他内容的规定,帮助学生提炼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再然后根据临时约法对政体的规定以及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来把握临时约法的积极影响;最后回忆之前的讲课思路并且提问三民主义是否通过辛亥革命这个实践成为现实了吗,引导出第三章节。 1.积极思考并讨论,从而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生成自己的观点并发表自己对辛亥革命爆发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思考;同时提升自身知识建构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素养 回顾之前所学.阅读分析材料和教材整理辛亥革命的革命基础; 阅读史料对比史料从而归纳清末新政得内容并且从内容出发思考清末新政的影响 阅读教材把握预备立宪重要时间节点;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清末预备立宪机构;分析阅读史料,明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阅读地图把握武昌起义大致过程和一些重要位置以及通过地图二认清当时进入的南北对峙形势 6.阅读分析史料,分析各方利益博弈形势以及观看时间轴,掌握南北从对峙走向议和.中华民国成立到最后革命果实的旁落的基本史实。 7.阅读史料归纳临时约法对权力机构的运行规定,明确政体的选择;进一步阅读史料分析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从政体本身以及约法的原则来归纳概括临时约法的影响 1.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发学生思考与生成观点,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爆发是必然的,但是确实出现了一些偶然性因素,同时提审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 展示上一单元目录有利于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提供原始史料有利于创造情境,提升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翻阅教材有利于帮助学提取课本内容关键信息,从而得出革命的基础 原始史料的引用有利于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得出清末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阅读教材.时间轴帮助学生掌握预备立宪的大致过程;对比清末预备立宪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明确清末新政的虚有其表;原始史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5.地图可以形象的展示过程,方便学生理解 6.原始史料,时间轴绘制有利于创造情境,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历史进程推进;形状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总之既有利于学生对南北从对峙走向议和.中华民国成立到最后革命果实旁落的史实,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7.史料.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权力机构运行图;引导学生归纳史料提炼观点既引出临时约法的政体规定.原则和影响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三民主义成现实了吗 首先回答过渡阶段提出的问题,表明三年民主义并没有完全成为现实,问题一个出在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本身,另一个则是因为辛亥革命;紧接着结合三民主义基本内容同学说一起来依次分析三民主义的意义与局限。 2.首先根据展示的辛亥革命过程图,从具体活动来把握辛亥革命对三民主义的具体实践,即政治层面的积极影响;再展示其他史料,来把握辛亥革命在经济.思想和风俗方面的积极影响;然后引出辛亥革命除了积极影响外还存在一定的局限;紧接着从南北议和的最终结果来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最后再展示两则材料,来引出辛亥革命的另外两个消极影响。 1..首先思考三民主义没有完全成为现实的原因,生成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听老师讲授,学思结合,理解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的意义和局限 2.回顾前面所学,了解辛亥革命对三民主义的践行;阅读史料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1.讲授法,结合前面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三民主义的意义和局限 2.讲授法和材料教学法相结合,既回顾了之前所学又引出了三民主义的意义和局限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史料解读素养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 利用形状图代理同学们一起回归一下之前所学 【作业布置】 总共两个作业,作业一为利用本课理论实践现实模式复述之前的活动或者预习新文化运动,帮助学生内化今天所学;作业二为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巩固所学。 跟随老师一起回顾所学并且完成课后练习 通过型状结构图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本课思路;布置两个作业帮助学生内化与巩固本课所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