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身居陋室的刘禹锡却能安贫乐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漏雨的的杜甫却能心系天下寒士。可见,物质世界家徒四壁,精神世界却能富丽堂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议论性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去探索精神小屋的秘密。
导入新课
毕淑敏(1952—),女,汉族,祖籍山东,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几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总会造成文坛轰动,引起社会反响。 2007年,毕淑敏以364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代表作品《红处方》。王蒙评价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作者简介
运用比喻,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三间小屋”,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题目解说
①自惭形秽(huì):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②广袤(mào):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③宽宥(yòu):宽恕,原谅。
④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⑤游弋(yì):在水中游动。
⑥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⑦轻觑(qù):轻视,小看。
⑧濡(rú)养:滋养。
词语释义
⑨麾(huī)下:将旗之下,这里指手下,手中。
⑩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彰,显著。
坍(tān)塌:倒塌。
林林总总:形容人或事物众多。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望却不能接近。
词语释义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整体把握
修建好这三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精神小屋,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可以给精神建立栖息地,让我们
的人生变得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整体把握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 引出话题——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的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9-20): 总结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重要意义,提出建成精神大厦的建议。
整体把握
“自惭形秽”是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
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不知所措”是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第一部分(1-6)
合作探究
不能。
因为“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前的“大地”“海洋”和“天空”。上下文语序一致。
第1段中的“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合作探究
开头两段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合作探究
开头两段引用名言、古话有什么作用?
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那么如何处理爱和恨的对立呢?
要经常洒扫庭院,销毁精神垃圾,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爱多于恨,并始终相信光明大于暗影,使希望永恒在前,这样才能打造阳光、温暖的小屋。
第二部分(7-17)
合作探究
赏析下列句子。
运用排比、对比、比喻,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新奇感,使文章变得文采飞扬。证明两种对比鲜明的情感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1)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合作探究
(2)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第二间小屋盛放的是事业,让第二间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是什么?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合作探究
“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过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把找相宜的事业比作寻找雨后的菌子,说明相宜的事业并不容易找到;更进一步说明对自身的认识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合作探究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即金钱、地位、光环等;
“鹊”指的是“事业”;
“鸠占鹊巢”指的金钱、地位、光环
等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合作探究
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鸠”和“鹊”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我们常常会犯下怎样重大的失误?
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因为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往往别人的思想代替了我们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我们的思考,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合作探究
当我们完成了自己精神小屋的建造后,应当再如何?
不妨扩大疆域,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19-20)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
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中心,发人深思。
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主 旨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合作探究
我们可以不富有,但我们充实。我们可以不出色,但我们勤劳。
仿照下列排比句的结构,再写两个内容不同的句子。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
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
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
但我们真诚。
拓展延伸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