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醉翁亭记》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21: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他4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画荻
教子”,教他识字读书。家里无书,他便去借,
有时抄写,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10岁能作
诗赋,23岁考中进士。从政后要求改革时弊,
富国利民,因为同情范仲淹而遭贬斥。但他不
悲戚嗟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提携后人,
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
自于他的门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今
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醉翁亭记》,领略他的
思想魅力。
导入新课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作者简介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
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
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
滁州城南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
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
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
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
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
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
“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写作背景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chán)
辄醉(zhé) 若夫(fú)
岩穴暝(míng)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 野蔌(sù)
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觥筹(gōng chóu) 阴翳(yì)
字音字形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朗读停顿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
茂盛的样子
居高面下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环绕
全、都
山谷

回环,曲折
幽深秀丽
译文: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特别
疏通文意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命名

情趣
建造
取别号
在于
领会
寄托
译文: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取名,命名
所以
疏通文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
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
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茂盛
四季
昏暗
像那
就,表顺承
雾气
散开
山谷
阴暗
开放
美好的
高爽
穷尽
译文: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之时,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疏通文意
至于负者歌 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背着东西的人
牵扶,这里指代小孩子
弯腰曲背,这里指代老人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招呼,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醇,

钓鱼
疏通文意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倒下的样子
下棋
不在于音乐
酒杯
酒筹
尽兴地喝酒
苍老的容颜

译文: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而在于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下赢了棋,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野味
菜蔬
错杂的样子
摆开,陈列
投壶
疏通文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回城
遮盖
跟随
意思是鸟到处叫
以……为乐
不久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山顶,游人的影子散乱,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在后。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游人离开,禽鸟就欢乐起来。但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记述
为,是
乐趣
疏通文意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②峰回路转: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③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④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⑤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⑥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
⑦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1、成语积累
文言积累
(1)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3)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2、文言句式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文言积累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
间)
(3)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今义:香)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
愿望,心愿)
(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4、词类活用
文言积累
(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
路)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一词多义
文言积累
(1)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
②临溪而渔(面对)
(2)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3)乐
①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高兴,形容词)
文言积累
(4)秀
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
②佳木秀而繁阴(茂盛,形容词)
(5)而
①泉香而酒洌 (连词,表并列)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顺承)
③杂然而前陈者 (连词,表修饰)
④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
⑤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转折)(重读)
⑥而年又最高 (连词,表递进)(重读)
⑦而乐亦无穷也 (连词,表因果)
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1段:写醉翁亭的环境、得名由来。
第2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3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4段:日暮醉归。
整体把握
文中写了哪几种乐?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整体把握
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醉能同其乐。
整体把握
醉翁亭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合作探究
醉翁亭在滁州西南诸峰中琅琊山的酿泉上,即“环滁→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
  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这两个问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设问。
①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由写景巧妙地过渡到记事、言情;③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合作探究
“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合作探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合作探究
作者意不在酒而又要饮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合作探究
第2段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又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琅琊山秀美多变的景色的?
先分后总: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时之景,最后总结,乐亦无穷。
时间顺序(早晚、四季的变化)。
合作探究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找出第2段描写早晚和四季特征的句子。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合作探究
第3段一共描绘了哪几幅图画?核心又是什么?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是太守醉。
合作探究
写滁人之游与上段有何联系?
上段写了山中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正是因为景色美,所以滁人才会出游。
合作探究
“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合作探究
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①侧面烘托太守治理有方、滁州政治清明;
②为太守宴、众宾欢创设欢乐的氛围,为写“宴酣之乐”和“与民同乐”做铺垫。
合作探究
第4段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
合作探究
从全文来看,怎样理解“太守之乐”?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合作探究
醉和乐有什么联系?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乐统一。
“醉能同其乐”一句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文章主旨:与民同乐。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①用设问句,自问自答,补出作记人的姓名,点明自己的身份,解开全篇悬念,抒发了自豪的感情;
②照应前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总结全文,余音绵绵,饶有兴味。
最后两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有什么作用?
主 旨
合作探究
本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醉翁亭周围秀丽多变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拓展延伸
两人虽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
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
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1、填空。
(1)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课堂检测
(4)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来指代。 
(5)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老人、小孩
黄发垂髫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课堂检测
(7)《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________统一起来,抒发自己__________的情怀。

醉与乐
与民同乐
课堂检测
2、从前文找出与下列句子照应的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
(2)已而夕阳在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暮而归。
(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课堂检测
3、 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课堂检测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课堂检测
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课堂检测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 的理想之风。
与民同乐
宁静祥和
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