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创造宣言》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创造宣言》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21: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创造宣言
陶行知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贵州女子杨丽开了一家工艺品店。为了使生意更上一层楼,她决定参加当地为民间工艺制作者举办的比赛“两赛一会”。怎么能脱颖而出呢?她想到了在树叶上刺绣。为了使树叶柔软,便于刺出美丽的图案,她反复试验,掌握了醋煮树叶的恰当时间。最终,她的“叶脉绣”夺得了特等奖。从此,她的“树叶”作品变得畅销起来,有的一件竟高达7000元。一年下来,杨丽凭借这项技艺赚了900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鼓励人们去创造的议论文《创造宣言》。
导入新课
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教育家。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作者简介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目睹了旧中国的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就是阐释这一思想的重要文章之一。
写作背景
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文体形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体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位置:题目、开头、篇中、结尾、自己概括。
(3)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6)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文体知识
议论文
(7)四大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8)议论文开头作用:
①引出论点(论题);
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作为论据(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文体知识
中伤(zhònɡ) 玄奘(zànɡ)
樵夫(qiáo) 烟囱(cōnɡ)
字音字形
①鲁钝:愚笨,不敏锐。
②豢(huàn)养:喂养。
③遁(dùn)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④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
⑤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⑥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读音释义
本文主要批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①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②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④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整体把握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
本文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整体把握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整体把握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
第二部分(5-11):驳斥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第三部分(12-15):以东山樵夫为例,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第四部分(16):发出创造宣言,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整体把握
这篇精彩的驳论文,作者是如何引出议论话题的?这是哪种论证方法?
作者将造物主、美术家、教育者进行对比而引出议论的话题,间接地否定了无自信的崇拜,肯定了创造性的重要。
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第一部分(1-4)
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合作探究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强调教育方法的重要性,语言生动形象,道理浅显易懂。
合作探究
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来反驳错误观点,有什么作用?
①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八大山人白纸上的挥毫,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②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文天祥狱中书写《正气歌》,雷塞布沙漠中开凿运河;
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
第二部分(5-11)
合作探究
④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不识字的慧能是禅宗南宗创始人,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举例论证,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除了举例论证,第二部分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道理论证。
①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引用慧能的话,批驳了“无能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道理论证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②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引用歌德的话,作为道理论证,强调了勇气的重要性,道理论证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合作探究
③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就要“变”,这里的“变”就是创造,而创造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道理论证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合作探究
(2)比喻论证。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懂。
合作探究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把点滴的创造比作小水滴,告诫人们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不要因为点滴的创造小而不做,要从基础做起,积小成大,不要奢望“一口吃个胖子”。语言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懂。
第三部分(12-15)
合作探究
用一句话概括第13、14两段的主要内容。
东山樵夫只见茅草,不见树苗,把树苗与茅草一起焚烧,毁掉了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
合作探究
写东山樵夫的故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比喻论证,借东山樵夫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
合作探究
第16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以排比的手法点明创造宣言是什么。
第四部分(16)
合作探究
这篇驳论文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主 旨
合作探究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首排比句。
  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语言品析
排比句能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语意的表达。体会下面排比句的好处。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语言品析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语言品析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出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语言品析
拓展延伸
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自然无以“扫天下”,然而在生活中真的都是这样吗?你有什么新见解?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B.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C.罗丹说:“恶是枯干。”
D.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B
课堂检测
2、第9段中“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问、对比。犀利的反问,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强调了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要能创造,要有贡献。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