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1 15:01:2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发起的两次起义相继失败。马克思曾指出:“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马克思意在说明,里昂工人起义(  )
A.以争取政治权利为诉求 B.仍属资产阶级革命
C.表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答案】D
【知识点】早期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马克思指出,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建立民主共和国)”,工人们不知道“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这说明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明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项正确;
“争取政治权利”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没有说明马克思的真实意图,A项错误;
B项与“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不符,错误;
材料分析的是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不是肯定其“强烈的战斗精神”,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中马克思言论的主旨,结合里昂工人起义的局限性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19高二下·金华期中)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一举动(  )
A.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
B.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C.为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答案】A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分析】A.材料中的现象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表现,是为了解决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
B.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思想理论,没有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C.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工人运动的科学指导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测重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景分析便可得出正确选项。
3.“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符合题意,D项正确;
A项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不符合材料信息,错误;
B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文件,C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文件,宣言的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的相反。”恩格斯这段话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结合唯物史观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没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AB两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非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西方著名学者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可知,马克思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故A项正确;
由材料无法看出当今世界人多数国家认可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
列宁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故C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考生可结合材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进行分析,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6.《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B.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C.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
D.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合作
【答案】D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组织,因此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合作 ,D正确;
A项是第一国际的影响,故排除;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联络和合作”可以排除B、C两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一国际的目的,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一国际的性质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其任务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此外还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7.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A.巴黎公社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A项正确;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项错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项错误;
俄国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结合巴黎公社的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马克思说巴黎公社的体制,是“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据此,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  )
A.与当时的时势相违背 B.是民主共和制的产物
C.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 D.力图实现国家社会化
【答案】D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可知,马克思强调巴黎公社所建立的体制,将本属于社会的东西以国家制度的形式返还给社会,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化,D项正确;
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错误;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与民主共和制、主权在民无关,BC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结合巴黎公社的措施及其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公社……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监督。
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做了艰苦的理论探索。……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答案】(1)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3)关系:欧文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可知,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依据“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得出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可知,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如何管理:依据材料“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的法令”可知,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依据“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可知,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3)关系: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巴黎公社。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关系是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和巴黎公社。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从成分、理论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巴黎公社的措施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巴黎公社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发起的两次起义相继失败。马克思曾指出:“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马克思意在说明,里昂工人起义(  )
A.以争取政治权利为诉求 B.仍属资产阶级革命
C.表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2.(2019高二下·金华期中)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一举动(  )
A.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
B.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C.为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的相反。”恩格斯这段话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5.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西方著名学者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6.《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B.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C.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
D.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合作
7.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A.巴黎公社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俄国二月革命
8.马克思说巴黎公社的体制,是“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据此,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  )
A.与当时的时势相违背 B.是民主共和制的产物
C.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 D.力图实现国家社会化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公社……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监督。
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做了艰苦的理论探索。……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早期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马克思指出,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建立民主共和国)”,工人们不知道“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这说明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明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项正确;
“争取政治权利”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没有说明马克思的真实意图,A项错误;
B项与“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不符,错误;
材料分析的是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不是肯定其“强烈的战斗精神”,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中马克思言论的主旨,结合里昂工人起义的局限性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分析】A.材料中的现象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表现,是为了解决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
B.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思想理论,没有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C.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工人运动的科学指导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测重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景分析便可得出正确选项。
3.【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符合题意,D项正确;
A项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不符合材料信息,错误;
B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文件,C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文件,宣言的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结合唯物史观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没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AB两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非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可知,马克思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故A项正确;
由材料无法看出当今世界人多数国家认可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
列宁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故C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考生可结合材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进行分析,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组织,因此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合作 ,D正确;
A项是第一国际的影响,故排除;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联络和合作”可以排除B、C两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一国际的目的,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一国际的性质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其任务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此外还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7.【答案】A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A项正确;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项错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项错误;
俄国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结合巴黎公社的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可知,马克思强调巴黎公社所建立的体制,将本属于社会的东西以国家制度的形式返还给社会,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化,D项正确;
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错误;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与民主共和制、主权在民无关,BC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结合巴黎公社的措施及其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1)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3)关系:欧文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可知,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依据“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得出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可知,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如何管理:依据材料“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的法令”可知,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依据“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可知,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3)关系: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巴黎公社。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关系是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和巴黎公社。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从成分、理论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巴黎公社的措施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巴黎公社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