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7观物体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7观物体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2-16 10: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2014 小 学 数 学 说 课 比 赛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的系列内容是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入手。教材在一年级的上册安排了“认位置”的单元,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在二年级,安排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使学生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怎样让学生形成这种认识呢?教材并不是直接通过结论性的语言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跨越三个年级、经历多次的组织观察活动才逐渐形成的。在三年级则安排了“搭一搭”的活动,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目标 引导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多种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细致的良好习惯。渗透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五年级: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九年级: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集合体或实物的原型。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我校倡导的“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的教学模式。由于位置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空间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要以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和感悟为主,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自主学习新知。

15分钟 7分钟5分钟3分钟 课前小研究
同学们你最喜欢你家的什么玩具?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请你把玩具固定在一张桌子上,分别站在桌子的四个边的位置,仔细观察一下你的玩具,你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我的发现:
我的收获: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具,利用充满童趣的学习素材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帮助学生积累观察活动经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观 察 物 体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在课前小研究中对其进行了研究,情景再现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合作探究
汇报交流1小组交流:谁能跟大家谈一谈他在完成小研究的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2小组合作探究下面这三个小朋友分别站在布老虎的哪个位置,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布老虎的什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理解“前面”、“后面”、“侧面”的含义 本位观察提问:观察同一玩具,他们看到的为什么不同?换位观察与小组同学任意交换位置再次观察,并画一画。
提问:为什么你两次看到的形状不同?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分层训练 及时纠正1.下面哪一幅图是乐乐看到的?(画√)√试一试奖励乐乐云云连一连,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提问:请你想一想,如果要看清楚它的全貌,该怎么办?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全面概括观察物体的方法。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4.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 )面 ( )面 ( )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抽象,渗透“三视图”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拓展延伸 小小摄影师
第一步:妈妈做模特,学生分别站在模特的前面、侧面、后面进行拍照。第二部:说说自己是站在哪个位置上拍的那个作品,你认为哪一张是完美的,说一说你的理由?探究性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拍照过程中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观察物体
观察角度:
正面 后面 上面 侧面
观察角度不同——物体的形状不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课堂评价中要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过程评价和结果相结合、认知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预习检测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书面作业及时性学生自评三维达标语言表达信息处理鼓励性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课下作业课前准备学生评价材料搜集实践作业自由作业合作探究综合概括学生互评小组评价课堂表现自主预习评价原则公平性多元性 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利用好教材 其他学科
渗透教学 信息技术
有机整合 自制教具
学具说开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生在经历有趣、有序的数学活动过程中,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