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一、周秦之变
二、帝制时代的制度演变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2.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第1课
禅让制
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重点: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史料3: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史料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史料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史料4: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
★结合所学,说出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种政治制度?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一、(先秦)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
这一“取代”带来了哪些变化?
①公天下 → 家天下
②传 贤 → 传子(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③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1、夏朝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利于避免王位交替而导致社会的混乱,确保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是社会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它是历史的进步
夏朝出现监狱、刑罚、军队、官吏,是国家的基本要素,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工具,在当时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一、(先秦)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
2、商朝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从材料来看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都城
内服—王畿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特点: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
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国家机构有分工明确,较为系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如何评价?
利:商王控制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有利于加强商朝与周边方国的联系,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为西周的分封制的出现提供契机。
弊: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有些方国与商处于战争中,天下共主的局面没有形成。
从根本上,早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末完全被打破,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实行直接控制。
内容:周王------诸侯→下属
下图为哪一制度?内容?特点?
权利
义务
特点:
权、义结合;
血缘纽带;
等级森严。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
深化理解:分封的对象与布局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思考:
指出图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相比,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
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思考:西周分封制与商朝内外服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①与王室关系:内外服制之下,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体与王室有血缘或姻亲关系。
②对地方控制力:内外服制下,商王对地方控制力相对较弱;分封制下诸侯国义务明确,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相同
①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
不同
义务
权利
朝觐述职
交纳贡赋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设置官员
征派赋役
建立武装
(政治)
(经济)
(军事)
深化理解:如何评价分封制?
(1)积极
①西周初期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加强周天子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③推动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民族交融进程。使周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2)消极
①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中央与地方关系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疏远,是导致后期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血缘关系不能长久地维持政治隶属关系。
秦朝接受教训,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一分为二地评价(全面地、辩证地)
发展地(历史地)
含义
对象
内容
作用
封邦建国,以藩(蕃)屏周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形成贵族等级序列;扩大疆域;加强统治,天下共主;
(★封建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小结: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观察图示,分析宗法制有何特点。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国”与“家”相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深化理解:宗法制的核心
继承制,继承原则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
合理
从多子的争夺到一子的稳定
不合理
不以才能为标准,仅依靠血缘亲疏
深化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卿大夫
互为表里:
政治上的君臣隶属关系;
血缘上的父子兄弟关系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分封制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
★家国同构
概念辨析
★家国同构
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
①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为分封制提供推行依据,为世卿世禄制准备实施的组织条件,从而为周代社会政治新格局的出现提供了基本前提。
深化理解:宗法制对当时的影响
深化理解: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了解)
积极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家族团结、民族凝聚、国家统一)
长幼有序、恪守孝道等观念,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消极
①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②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③等级观念、家长制作风严重;
④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我国的民主政治
齐家敬祖
修齐治平
忠君爱国
权力继承制度
目的
内容
核心
特点
作用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宗族分为大宗体系、小宗体系
嫡长子继承制
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特权垄断、宗族团结、王权强化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小结: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重点探讨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3.礼乐制度维系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
宗法制
家庭生活政治化
权利继承制度
分封制
政治生活等级化
权力分配制度
礼乐制
等级观念生活化
是权利认同制度
血缘纽带
政治体现
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
维护工具
维护工具
【小结1】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权力的分配
权力的继承
权力的认同
政治生活的等级化
家庭生活的政治化
等级观念 的生活化
天下归周
天下归宗
天下归心
直接统治夏部族,间接统治其他部族。
夏朝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朝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西周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小结: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
聚族而居;部落式管理
松散;战乱频发
血缘纽带;家国一体
国家管理日益完善、有效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2)等级森严。
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4)君主权力的相对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6)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总结: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原因:
(1)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传统贵族势力瓦解。
(2)随着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崩溃;
(3)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政治制度产生。
角度 分封制 郡县制
地方单位 邦国 郡县
官员身份 贵族 官僚
选官标准 血缘 才能
产生方式 世袭 任命
在职时间 终身 任期
经济来源 采邑 俸禄
行政特点 分权 集权
高度集权 没有 实现
实质: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23·山东省高考·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 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 ”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拨制
A
2.(2022·湖南省高考·3)据下表可知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A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3.(2021.1·浙江高考·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4.(2021.6·浙江高考·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
B
A
6.(2020·全国卷Ⅰ)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3.(2021·全国乙卷高考·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