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1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夯实基础
1.(2020八上·绍兴月考)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 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2.(2015·嘉兴)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B. C. D.
3.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
4.(2019·衢州)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一定带电
5.夏季乌云滚滚且常伴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 )
A.乌云滚动摩擦生热
B.乌云释放出积蓄的太阳能
C.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
D.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
6.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几万伏的高压放电球,她神态自若、长发飞扬。关于这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几万伏电压没有超出人体的安全电压
B.她神态自若是因为小女孩有特异能力能承受几万伏的电压
C.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7.小丽同学要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将挂在丝线上带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处。小球受力发生偏移情况如图所示,可知小球带 (选填“正”或“负”)电,得出的结论是 。
二、能力提升
8.下列所述的情况和装置中,不属于有效利用静电现象的是( )
A.印染厂的车间内保持适当的湿度
B.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
C.静电喷漆设备
D.静电复印装置
9.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三、拓展创新
10.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都带正电,但甲球带的电荷比乙球的多。用两根绝缘细线,将它们悬挂起来,会出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11.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旁的“電”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 。
(2)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甲带正电,靠近乙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肯定带正电;
乙靠近丙时相互吸引,那么:①因为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丙可能不带电;②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丙可能带负电。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会产生电火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等量的正电,据此分析。
【解答】由题可知,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一端时,吸管被推开,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吸管也带负电。因为吸管带负电,所以它得到电子,而餐巾纸失去电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电荷 ,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由图可知,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能够被显示屏吸引,则说明显示屏一定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无法判断显示屏的带电类型;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两块云团相互摩擦会使云团带上异种电荷,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会发生中和现象而放电,从而产生雷电,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压
【解析】【分析】(1)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人体触电并不是指接触带电体,而是指有电流经过人体;
(3)(4)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A.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 V,几万伏远远超过了人体的安全电压,故A错误;B.小女孩之所以没有触电并不是因为身体是绝缘体,而是因为双脚站在了绝缘体上,没有电流从人体通过,故B错误;
CD.她的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C。
7.【答案】正;距离越远,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小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根据小球悬线的倾斜角度判断受到作用力的大小,进而总结距离对作用力大小的影响。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小球和物体A之间表现为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小球带正电;
(2)根据图片得到结论:距离越远,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小。
8.【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静电的用途分析。
【解答】A.印染厂的车间内保持适当的湿度,是为了释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避免对印染造成影响,故A符合题意;
B.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可以除去尘土,故B不合题意;
C.静电喷漆设备,这是对静电的应用,故C不合题意;
D.静电复印装置,这是对静电的应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电子总是从多的向少的物体转移,从而形成短暂的电流;
(2)验电器所带的电荷量越多,两个箔片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自然张开的角度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时,A验电器上所带电荷通过电子的移动向B验电器转移。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减少,金属箔张角变小,B验电器金属箔带同种电荷,金属箔张开。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两个小球都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虽然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不同,但是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它们之间的排斥力大小相等。又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所以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1)电荷;摩擦起电
(2)“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本质就是电荷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根据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2)“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1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夯实基础
1.(2020八上·绍兴月考)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 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甲带正电,靠近乙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肯定带正电;
乙靠近丙时相互吸引,那么:①因为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丙可能不带电;②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丙可能带负电。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15·嘉兴)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会产生电火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故答案为:B
3.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等量的正电,据此分析。
【解答】由题可知,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一端时,吸管被推开,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吸管也带负电。因为吸管带负电,所以它得到电子,而餐巾纸失去电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2019·衢州)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一定带电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分析】电荷 ,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由图可知,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能够被显示屏吸引,则说明显示屏一定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无法判断显示屏的带电类型;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5.夏季乌云滚滚且常伴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 )
A.乌云滚动摩擦生热
B.乌云释放出积蓄的太阳能
C.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
D.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两块云团相互摩擦会使云团带上异种电荷,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会发生中和现象而放电,从而产生雷电,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几万伏的高压放电球,她神态自若、长发飞扬。关于这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几万伏电压没有超出人体的安全电压
B.她神态自若是因为小女孩有特异能力能承受几万伏的电压
C.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压
【解析】【分析】(1)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人体触电并不是指接触带电体,而是指有电流经过人体;
(3)(4)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A.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 V,几万伏远远超过了人体的安全电压,故A错误;B.小女孩之所以没有触电并不是因为身体是绝缘体,而是因为双脚站在了绝缘体上,没有电流从人体通过,故B错误;
CD.她的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C。
7.小丽同学要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将挂在丝线上带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处。小球受力发生偏移情况如图所示,可知小球带 (选填“正”或“负”)电,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正;距离越远,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小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根据小球悬线的倾斜角度判断受到作用力的大小,进而总结距离对作用力大小的影响。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小球和物体A之间表现为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小球带正电;
(2)根据图片得到结论:距离越远,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小。
二、能力提升
8.下列所述的情况和装置中,不属于有效利用静电现象的是( )
A.印染厂的车间内保持适当的湿度
B.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
C.静电喷漆设备
D.静电复印装置
【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静电的用途分析。
【解答】A.印染厂的车间内保持适当的湿度,是为了释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避免对印染造成影响,故A符合题意;
B.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可以除去尘土,故B不合题意;
C.静电喷漆设备,这是对静电的应用,故C不合题意;
D.静电复印装置,这是对静电的应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答案】B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电子总是从多的向少的物体转移,从而形成短暂的电流;
(2)验电器所带的电荷量越多,两个箔片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自然张开的角度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时,A验电器上所带电荷通过电子的移动向B验电器转移。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减少,金属箔张角变小,B验电器金属箔带同种电荷,金属箔张开。
故选B。
三、拓展创新
10.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都带正电,但甲球带的电荷比乙球的多。用两根绝缘细线,将它们悬挂起来,会出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两个小球都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虽然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不同,但是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它们之间的排斥力大小相等。又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所以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旁的“電”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 。
(2)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答案】(1)电荷;摩擦起电
(2)“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本质就是电荷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根据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2)“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