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学情说教材说开发说模式说评价说板书说设计说课流程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的含义按每份的个数
平均分体会除法的意义按份数平均分体会
除法的意义,明确除法
各部分的名称按份数平均分初步认识平均分
的含义单元知识树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的意义一、说教材平均分的方法有关0的除法认识平均分除法的意义按每份的个数
平均分发展推理能力,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养成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问题解决数学思考单元目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
平均分的含义,
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
平均分的含义。与前一种分法进行比较,
虽然都是平均分,
但平均分的情况不一样。借助学具圈一圈、
分一分。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按份数平均分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得出多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方法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个信息窗 《平均分的方法》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个信息窗的内容,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和乘法口诀、初步认识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你问我说中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学习把一些物品按份数平均分;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与第一个信息窗第二、第三个红点相比,前者对于“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一份”都是已知的、确定的,而后者需要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完成,是前一个信息窗问题、思路及方法的拓展。 课时目标
依据2011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数学思考:
通 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与实践能力。
3.问题解决:
经历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情感态度:
能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解按份数平均分和
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的意义。www.1ppt.comCompany Logo二、说学情 在学习王敏勤教授和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建构了“三·六·一”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四、说设计 前置性小研究
1、预习课本54、55页。
2、借助学具,分一分,写出分法。
(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
3、我的发现(或问题): 重在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与质疑能力,这也是我校课题研究的主题,在这里,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新发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通过大家对有价值问题的解疑,把课堂引向深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和自学能力。 借助学具,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写一写,解决2个问题,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www.1ppt.com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
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上学生的充分交流,高效学习做好准备。导入 (二)组内交流,学生质疑 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资料,并且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小组内能够解决的先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准备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的2、3题
小组内交流,借助学具,交流摆、分的方法。
补充完善自己的小研究,对小组内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老师巡视,适时指导。)(三)全班交流,学生释疑,教师破疑问题1,学生汇报预设,可能出现的分法:
(1)平均分成2组,每组6只;
(2)平均分成3组,每组4只;
(3)平均分成4组,每组3只;
(4)平均分成6组,每组2只。(5)平均分成12组,每组1人。课堂调控: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 还可以怎样分?问题2,学生汇报预设,可能出现的分法:
(1)每4只一组,能分成4组;
(2)每2只一组,能分成8组;
(3)每8只一组,能分成2组。
(4)每1只一组,能分成16组;
每16只一组,能分成1组。课堂调控: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 还可以怎样分?总结方法,微课演示学生质疑预设1、怎样快速地找到分组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1、想乘法口诀
2、想乘法算式
3、想除法算式2、怎样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找到分组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从1开始找相乘等于12的两个数 1×12=12 (舍去) ,12×1=12(舍去)
2× 6=12 , 6×2=12
3× 4=12 , 4×3=12(三)全班交流,学生释疑,教师破疑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理念。学生从独学到小组学再到群学,循序渐进地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了分组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知识储备进行方法优化。突出了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补充、质疑、解疑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适时调控、点拨的主导作用,一步步地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对于学生的精彩表现适时、适当的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6个 ,平均放在3个 ,
每个 放( )个。21.分一分,填一填。12个 ,平均放在3个 ,
每个 放( )个。4(四)课堂检测,学生不疑2.圈一圈,填一填。9个 ,每3个分一份,
可以分( )份。10个 ,每2个分一份,
可以分( )份。35(四)课堂检测,学生不疑3.摆一摆、填一填。(1)14支铅笔,平均分成( )份,每份( )支。答案不唯一(2)14支铅笔,每( )支一份,能分( )份。(四)课堂检测,学生不疑(四)课堂检测,学生不疑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五)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精彩表现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认识,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说板书设计平均分的方法
按份数平均分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板书根据学生汇报生成)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简单明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六、说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生生评价课堂评价课后评价师生评价融入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课前小研究的完成及补充、完善小组长评价组员评价课堂表现情况评价小组的分工、合作评价小组课堂互动六、说课堂评价六、说课堂评价六、说课堂评价及时捕捉课堂
生成资源
开发数学
文化资源
挖掘生活中的
教学资源
巧用课堂
错误资源
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七、说课程开发与利用七、说课程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呈现的是森林里小动物们在做游戏的情境:16只小松鼠分组做游戏,12只小熊跳拉手舞。我在设计时,先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通过解决小熊和小松鼠分组的问题,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在教学时加强了与第一个信息窗的对比,前者对于“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一份”都是已知的、确定的,而后者需要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完成,是前一个信息窗问题、思路及方法的拓展。
随着学生的质疑和开放性练习题将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
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
每组几只?平均分成( )组,每组( )只。一
组二
组26平均分成( )组,每组( )只。34一
组二
组三
组平均分成( )组,每组( )只。43一
组二
组三
组四
组平均分成( )组,每组( )只。62一
组二
组三
组四
组五
组六
组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平均分成( 2)组,每组(6)只。平均分成(4)组, 每组(3)只。平均分成( 6)组,每组(2)只。平均分成(3)组, 每组(4)只。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
每组几只?16只松鼠,每( )只分成一组,可以分成( )组。82松鼠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16只松鼠,每( )只分成一组,可以分成( )组。4416只松鼠,每( )只分成一组,可以分成( )组。2816只松鼠,每2只分成一组,可以分成(8)组。16只松鼠,每4只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16只松鼠,每8只分成一组,可以分成(2)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