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3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单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3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单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9 15:01:17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3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浙中生态廊道”不仅是深化金华“五水共治”的新战场,也是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浙中生态廊道”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B.可以杜绝酸雨的形成
C.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D.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哪种气体含量增加所致(  )
A.NO2 B.CO2 C.SO2 D.氟利昂
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
A.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 B.氧化钾、氢氧化钠、氧化铁
C.氧化银、氧化钠、氧气 D.氧化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金属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铁与氧气反应一定生成四氧化三铁
D.含有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H2CO3 B.CuO→Cu(OH)2
C.H2CO3→CO2 D.Cu(OH)2→CuO
6.关于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CO →CO2,C→ CO2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和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7.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发生置换反应 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 D.D处生成白色沉淀
8.下列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2(SO4)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3
9.把足量的铁粉分别投入到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
A.Na2SO4和CuSO4 B.H2SO4 和 CuSO4
C.HCl 和H2SO4 D.CuCl2 和 Cu(NO3)2
10.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H2SO4 HCl B.CO Na2CO3
C.Cu(OH)2 NaOH D.NaNO3 Ba(NO3)2
11.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Na2O B.NaOH C.CuSO4·5H2O D.H2SO4
12.(2018·杭州)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3.把6g碳在24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30g B.22g C.32g D.44g
14.(2020九下·宁波月考)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图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化肥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
B.B物质为碳酸氢铵
C.常温下如要鉴别 B、C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D.如果实验Ⅱ中B、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1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6.某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用煤约400kg,所用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约为1%。若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那么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向大气中排放约   kg的二氧化硫。
17.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18.A~E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则C的化学式为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0.下列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它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   (填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50分)
21.如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   后   ,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铁的氧化物的部分信息见表:
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Fe2O3 Fe3O4 FeO
颜色 红 黑 黑
化学性质 可溶于酸 常温下不溶于稀酸 可溶于酸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2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点燃CH4之前应   。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 O2,生成a g CO2和18g H2O,则a=   。
②由CH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   变化(选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4)尿素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3.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1)【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
(2)【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图:
【问题与讨论】
⑴步骤②包括溶解、过滤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⑵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填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说明样品中含有   ,则证明猜想   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   成立。
24.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四、解答题(25、26题各7分,27题12分,共26分)
25.实验室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已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注,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
①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60g溶液;
②在配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③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4.35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1)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列式计算)
(3)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是多少克?
(4)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量,发现所得的晶体质量小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晶体没有干燥
B.蒸发时液体飞溅
C.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
26.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流程图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kg,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7.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   g。
(3)固体甲的成分是   。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浙中生态廊道”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特点,结合水污染、酸雨的形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答】A、 “浙中生态廊道” 保持生态环境, 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不符合题意;
B、 “浙中生态廊道”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但与酸雨无关,符合题意;
C、“浙中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不符合题意;
D、“浙中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分析。
【解答】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氧化物为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A、 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属于碱,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 氧气是单质,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碱的组成分析;
B、根据活泼金属与盐酸能发生反应分析;
C、根据铁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分析;
D、根据金属氧化物定义分析。
【解答】A、 碱中含有氢氧根,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符合题意;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与盐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 铁与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铁,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不符合题意;
D、 含有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选项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判断转化是否一步完成。
【解答】A、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可直接生成碳酸 ,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符合题意;
C、碳酸可直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可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一氧化碳和碳的化学性质分析,结合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定义、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A、氢气转化成水、一氧化碳和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都可与氧气通过化合反应完成,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不能由置换反应实现,符合题意;
C、氢气转化成水、一氧化碳和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都可与氧气单质发生反应完成,不符合题意;
D、氢气转化成水、一氧化碳和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分析;
B、根据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分析。
【解答】A、A处为铁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B为稀盐酸与石灰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C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D处为氯化铜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有蓝色沉淀产生,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复分解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A、由反应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X中含有三价铁元素,不符合题意;
B、X若是硫酸铁,则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6NaOH=3Na2SO4+2Fe(OH)3↓,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 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不符合题意;
D、若X为硝酸铁,则 Y是NaNO3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铁与酸、盐溶液反应后的产物质,铁与酸、与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 A、把足量的铁粉加入 Na2SO4和CuSO4 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硫酸钠不反应,滤液中含有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把足量铁粉加入 H2SO4 和 CuSO4 中,铁与硫酸、铁与硫酸铜反应都生成硫酸亚铁,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符合题意;
C、把足量铁粉加入 HCl 和H2SO4 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把足量铁粉加入 CuCl2 和 Cu(NO3)2 中,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确定各反应能否发生分析。
【解答】A、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与氯化钠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钠与碳酸钡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钠与水反应形成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硫酸形成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分析。
【解答】氧化钠与水化合,形成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大于氧化钠质量,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解,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即为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铜晶体溶于水时,溶质为硫酸铜,质量小于硫酸铜晶体的质量,硫酸溶于水溶质质量即为硫酸的质量,等质量四种物质,氧化钠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氢气还原氧化铜过程中,相关的操作及实验安全问题;
【解答】A、试管略微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故A错误;
B、 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在加热前要提前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故B正确;
C、 炽热的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要在撤离酒精灯后,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故C错误;
D、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性气体,需要通风设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由方程式可知,
C+O2=CO2
12 32 44
碳与氧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32=3:8,6克碳与16克氧气刚好反应,所以把6g碳在24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克;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因为铵盐能够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无刺激性气味的肯定是尿素 [CO(NH2)2] ,B和C就是碳酸氢铵(NH4HCO3)和氯化铵(NH4Cl)。在B和C总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由于碳酸氢铵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有气体放出B是碳酸氢铵,没有气体放出的C是氯化铵。
【解答】A. 碳酸氢铵(NH4HCO3) 中含氮量为:;
氯化铵(NH4Cl) 的含氮量为:;
尿素[CO(NH2)2]的含氮量为:.
三种化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B物质为碳酸氢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酸氢铵在常温下会分解产生氨气,而氯化铵不会,因此可以采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者,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于碳酸氢铵和氯化铵不与熟石灰反应,而熟石灰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因此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各项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结合题中框图的转化关系,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解答】A、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与 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钾,碳酸钾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钾,硝酸钾不能转化成碳酸钾,符合题意;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质量即为煤中硫元素质量,结合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每年冬季取暖的煤中含硫元素质量为400kg×1%=4kg,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质量为4kg÷
=8kg;
故答案为:8。
17.【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2)Na2CO3、CuO、NaOH(或其他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1) 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C能与A、B发生反应, 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 则A可以是氢氧化钠,D可以是二氧化硫等,B→A可以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2) 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则B为硫酸,A为盐酸,D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或碱或碳酸盐等。
故答案为:(1)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2) Na2CO3、CuO、NaOH(或其他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
18.【答案】CuSO4;Fe+2HCl=FeCl2+H2↑;Na2CO3+Ca(OH)2= CaCO3↓+2NaOH(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先根据铁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盐酸为胃酸的主要成分、硫酸铜的作用推导出A、B、C,然后再由框图中物质间的关系及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推导出其它物质,按要求填空即可。
【解答】 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为铁;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为盐酸;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为硫酸铜;D属于碱,能与盐酸和硫酸铜发生反应,可以为氢氧化钠,E和D相互可转化,且E属于盐,则E为碳酸钠。
C的化学式为 CuSO4 ;A与B的反应为铁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E转化为D可以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OH)2= CaCO3↓+2NaOH。
故答案为: CuSO4 ;Fe+2HCl=FeCl2+H2↑ ; Na2CO3+Ca(OH)2= CaCO3↓+2NaOH(合理即可) 。
19.【答案】(1)CO2
(2)D
(3)C+O2 CO2(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氧化物定义及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解答】(1)X和碳酸可相互转化,X和CO也可相互转化,则X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
(2)CO属于氧化物,D正确;
(3)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碳酸等都属于化合反应,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故答案为:(1) CO2 ;(2)D;(3) C+O2 CO2(合理答案均可) 。
20.【答案】(1)B
(2)Fe+CuCl2=FeCl2+Cu;置换;硫酸和氢氧化钠
(3)碳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间的反应分析,从而确定出各字母对应物质,再按要求解答。
【解答】 A是干冰,则B应为氢氧化钠,C为氯化铜,D为铁,E为盐酸,F为氧化铜,G为氢气;
(1)氢氧化钠应放在B上;
(2) C和D为铁与氯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氢氧化钠和硫酸;
(3)当G为碳时,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将花传回到起点A;
故答案为:(1)B;(2) Fe+CuCl2=FeCl2+Cu ;置换;氢氧化钠和硫酸;(3)碳。
21.【答案】(1)还原
(2)熄灭酒精灯;停止通氢气
(3)Fe
(4)C+6Fe2O3 4Fe3O4+CO2↑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根据碳和氢气的还原性分析;
(2)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4)根据铁的氧化物中四氧化三铁常温不与酸反应分析。
【解答】(1)碳和氢气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反应体现了碳和氢气的还原性;
(2)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以防止铜再被氧化;
(3)碳与氧化铁反应若生成铁,加入硫酸固体应溶解并产生气泡,则有黑色粉末加入酸后没有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铁生成;
(4)由所给资料分析,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则反应方程式为 C+6Fe2O3 4Fe3O4+CO2↑ ;
故答案为:(1)还原;(2) 熄灭酒精灯 ; 停止通氢气 ;(3) Fe ;(4) C+6Fe2O3 4Fe3O4+CO2↑ 。
22.【答案】(1)N2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检验甲烷的纯度;22;能量
(4)氮肥;CO2+2NH3 CO(NH2)2+H2O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变化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分析;
(4)根据尿素为氮肥及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1) 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为氮气,化学式为 N2 ;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 ;
(3)天然气为易燃性物质,为防止点燃不纯的气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 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 O2,生成a g CO2和18g H2O,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可知,a=22g;由流程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2NH3 CO(NH2)2+H2O ;
故答案为:(1) N2 ;(2) CaCO3+2HCl =CaCl2+H2O+CO2↑ ;(3)检验甲烷的纯度 ;22;能量;(4)CO2+2NH3 CO(NH2)2+H2O 。
23.【答案】(1)木炭
(2)玻璃棒;CO2;CuO;C和Cu;CuO+2HCl=CuCl2+H2O;CuSO4;氧化铜(或CuO);Ⅳ;Ⅲ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物质成分除生成物外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分析;
(2)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可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铜和炭不与硫酸反应,碳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可生成氧化铜分析。
【解答】(1)由反应前后物质可知,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固体除铜外还可能有木炭、氧化铜一种或两种;
(2) 步骤②包括溶解、过滤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碳和铜不与硫酸反应,固体B为碳,灼烧后碳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产生 C的化学式为 CO2 ;D的化学式为 CuO ;由此可知固体B中含有铜和碳; 步骤④为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 如果溶液A显蓝色, 则A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液, 则样品中还含有氧化铜;由此证明猜想 Ⅳ 成立;若A为无色,则说明不含氧化铜,只有铜和木炭,猜想 Ⅲ 成立。
故答案为:(1)木炭;(2)玻璃棒; CO2 ; CuO ; C和Cu ; CuO+2HCl=CuCl2+H2O ; CuSO4 ;氧化铜; Ⅳ ; Ⅲ 。
24.【答案】(1)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AgI是由AgCl反应得到的
(2)KI+AgCl=AgI↓+KCl
(3)小于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硝酸银对实验的干扰分析;
(2)根据碘化钾与氯化银反应生成碘化银和氯化钾分析;
(3)根据氯化银可生成碘化银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解答】(1) 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AgI是由AgCl反应得到的 ,所以要先加入过量氯化钠溶液;
(2) KI 与氯化银反应产生碘化银和氯化钾,反应方程式为 KI+AgCl=AgI↓+KCl ;
(3) 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氯化银可生成碘化银,说明 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于氯化银;
故答案为:(1) 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AgI是由AgCl反应得到的 ;(2) KI+AgCl=AgI↓+KCl ;(3)小于。
25.【答案】(1)漏斗
(2)解:设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x。
KCl+AgNO3= AgCl↓+KNO3
74.5 143.5
x 14.35g
= ,x=7.45g,
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100%=74.5%。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硝酸钾质量是y。
KCl+AgNO3= AgCl↓+ KNO3
  143.5 101
  14.35g y
= ,y=10.1g,
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10g-7.45g+10.1g=12.65g。
(4)B;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出氯化钾质量分析;
(3)根据氯化银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硝酸钾的质量分析;
(4)根据操作过程中造成硝酸钾质量减小的原因分析。
【解答】(1)过滤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4) 晶体没有干燥会使所得晶体质量大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A错误;蒸发时液体飞溅会使所得晶体质量小于理论值,B正确;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会使晶体质量小于理论值,C正确;
故答案为:(1)玻璃棒;(2)74.5%;(3)12.65g;(4)BC。
26.【答案】(1)过滤
(2)NaOH和CaO
(3)解:设理论上可生成CaCO3质量为x。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106 100
  100kg×10.6% x
= ,
x=10kg。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要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反应的反应物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计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分析。
【解答】(1) 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2) 上述反应流程中, NaOH和CaO 既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的反应物,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过滤;(2) NaOH和CaO ;(3)10kg.
27.【答案】(1)过滤
(2)2.2
(3)碳酸钙与硫酸钡
(4)硫酸铜
(5)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 CaO+ CO2↑
100     44
x     2.2g
= ,x=5g;
设滴加Ba(NO3)2溶液后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y,则
Na2SO4+Ba(NO3)2= BaSO4↓+2NaNO3
142 233
y 4.66g
= ,
y=2.84g;
设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后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z,硝酸钡的质量为w,则
Na2SO4+ Ba(NO3)2= BaSO4↓+2NaNO3
142 261 233
z w 2.33g
= = ,
z=1.42g,w=2.61g,
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为2.61g+1.42g+2.84g+5g=11.87g。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确定固体除碳酸钙外还含硫酸钡分析;
(4)根据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
(4)根据碳酸钙和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利用方程式确定物质组成及总质量分析。
【解答】(1) 操作Ⅰ、Ⅱ的名称是过滤;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可知,产生气体质量为7.33-5.13=2.2克;
(3)固体甲灼烧有气体产生,则说明一定含碳酸钙,设产生2.2克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2.2g
100:44=x:2.2g
x=5g,而固体甲为7.33克,说明还含有硫酸钡;
(4)若有硫酸铜,则A溶液会呈蓝色,而A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故答案为:(1)过滤;(2)2.2;(3)碳酸钙和硫酸钡;(4)硫酸铜;(5) 11.87g。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3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浙中生态廊道”不仅是深化金华“五水共治”的新战场,也是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浙中生态廊道”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B.可以杜绝酸雨的形成
C.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D.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浙中生态廊道”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特点,结合水污染、酸雨的形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答】A、 “浙中生态廊道” 保持生态环境, 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不符合题意;
B、 “浙中生态廊道”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但与酸雨无关,符合题意;
C、“浙中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不符合题意;
D、“浙中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哪种气体含量增加所致(  )
A.NO2 B.CO2 C.SO2 D.氟利昂
【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分析。
【解答】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故选B。
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
A.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 B.氧化钾、氢氧化钠、氧化铁
C.氧化银、氧化钠、氧气 D.氧化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氧化物为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A、 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氧化物,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属于碱,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 氧气是单质,不属于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金属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铁与氧气反应一定生成四氧化三铁
D.含有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碱的组成分析;
B、根据活泼金属与盐酸能发生反应分析;
C、根据铁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分析;
D、根据金属氧化物定义分析。
【解答】A、 碱中含有氢氧根,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符合题意;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与盐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 铁与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铁,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不符合题意;
D、 含有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H2CO3 B.CuO→Cu(OH)2
C.H2CO3→CO2 D.Cu(OH)2→CuO
【答案】B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选项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判断转化是否一步完成。
【解答】A、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可直接生成碳酸 ,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符合题意;
C、碳酸可直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可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关于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CO →CO2,C→ CO2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和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答案】B
【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一氧化碳和碳的化学性质分析,结合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定义、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A、氢气转化成水、一氧化碳和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都可与氧气通过化合反应完成,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不能由置换反应实现,符合题意;
C、氢气转化成水、一氧化碳和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都可与氧气单质发生反应完成,不符合题意;
D、氢气转化成水、一氧化碳和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发生置换反应 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 D.D处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分析;
B、根据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分析。
【解答】A、A处为铁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B为稀盐酸与石灰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C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D处为氯化铜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有蓝色沉淀产生,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2(SO4)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3
【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复分解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A、由反应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X中含有三价铁元素,不符合题意;
B、X若是硫酸铁,则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6NaOH=3Na2SO4+2Fe(OH)3↓,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 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不符合题意;
D、若X为硝酸铁,则 Y是NaNO3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把足量的铁粉分别投入到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
A.Na2SO4和CuSO4 B.H2SO4 和 CuSO4
C.HCl 和H2SO4 D.CuCl2 和 Cu(NO3)2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铁与酸、盐溶液反应后的产物质,铁与酸、与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 A、把足量的铁粉加入 Na2SO4和CuSO4 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硫酸钠不反应,滤液中含有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把足量铁粉加入 H2SO4 和 CuSO4 中,铁与硫酸、铁与硫酸铜反应都生成硫酸亚铁,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符合题意;
C、把足量铁粉加入 HCl 和H2SO4 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把足量铁粉加入 CuCl2 和 Cu(NO3)2 中,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H2SO4 HCl B.CO Na2CO3
C.Cu(OH)2 NaOH D.NaNO3 Ba(NO3)2
【答案】A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确定各反应能否发生分析。
【解答】A、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铜与氯化钠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钠与碳酸钡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Na2O B.NaOH C.CuSO4·5H2O D.H2SO4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钠与水反应形成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硫酸形成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分析。
【解答】氧化钠与水化合,形成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大于氧化钠质量,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解,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即为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铜晶体溶于水时,溶质为硫酸铜,质量小于硫酸铜晶体的质量,硫酸溶于水溶质质量即为硫酸的质量,等质量四种物质,氧化钠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A。
12.(2018·杭州)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答案】B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氢气还原氧化铜过程中,相关的操作及实验安全问题;
【解答】A、试管略微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故A错误;
B、 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在加热前要提前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故B正确;
C、 炽热的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要在撤离酒精灯后,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故C错误;
D、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性气体,需要通风设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把6g碳在24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30g B.22g C.32g D.44g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由方程式可知,
C+O2=CO2
12 32 44
碳与氧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32=3:8,6克碳与16克氧气刚好反应,所以把6g碳在24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克;
故选B。
14.(2020九下·宁波月考)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图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化肥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
B.B物质为碳酸氢铵
C.常温下如要鉴别 B、C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D.如果实验Ⅱ中B、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因为铵盐能够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无刺激性气味的肯定是尿素 [CO(NH2)2] ,B和C就是碳酸氢铵(NH4HCO3)和氯化铵(NH4Cl)。在B和C总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由于碳酸氢铵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有气体放出B是碳酸氢铵,没有气体放出的C是氯化铵。
【解答】A. 碳酸氢铵(NH4HCO3) 中含氮量为:;
氯化铵(NH4Cl) 的含氮量为:;
尿素[CO(NH2)2]的含氮量为:.
三种化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B物质为碳酸氢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酸氢铵在常温下会分解产生氨气,而氯化铵不会,因此可以采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者,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于碳酸氢铵和氯化铵不与熟石灰反应,而熟石灰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因此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答案】C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各项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结合题中框图的转化关系,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解答】A、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与 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钾,碳酸钾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钾,硝酸钾不能转化成碳酸钾,符合题意;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6.某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用煤约400kg,所用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约为1%。若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那么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向大气中排放约   kg的二氧化硫。
【答案】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质量即为煤中硫元素质量,结合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每年冬季取暖的煤中含硫元素质量为400kg×1%=4kg,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质量为4kg÷
=8kg;
故答案为:8。
17.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2)Na2CO3、CuO、NaOH(或其他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1) 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C能与A、B发生反应, 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 则A可以是氢氧化钠,D可以是二氧化硫等,B→A可以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2) 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则B为硫酸,A为盐酸,D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或碱或碳酸盐等。
故答案为:(1)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2) Na2CO3、CuO、NaOH(或其他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
18.A~E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则C的化学式为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CuSO4;Fe+2HCl=FeCl2+H2↑;Na2CO3+Ca(OH)2= CaCO3↓+2NaOH(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先根据铁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盐酸为胃酸的主要成分、硫酸铜的作用推导出A、B、C,然后再由框图中物质间的关系及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推导出其它物质,按要求填空即可。
【解答】 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为铁;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为盐酸;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为硫酸铜;D属于碱,能与盐酸和硫酸铜发生反应,可以为氢氧化钠,E和D相互可转化,且E属于盐,则E为碳酸钠。
C的化学式为 CuSO4 ;A与B的反应为铁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E转化为D可以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OH)2= CaCO3↓+2NaOH。
故答案为: CuSO4 ;Fe+2HCl=FeCl2+H2↑ ; Na2CO3+Ca(OH)2= CaCO3↓+2NaOH(合理即可) 。
19.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O2
(2)D
(3)C+O2 CO2(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氧化物定义及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解答】(1)X和碳酸可相互转化,X和CO也可相互转化,则X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
(2)CO属于氧化物,D正确;
(3)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碳酸等都属于化合反应,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故答案为:(1) CO2 ;(2)D;(3) C+O2 CO2(合理答案均可) 。
20.下列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它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   (填名称)。
【答案】(1)B
(2)Fe+CuCl2=FeCl2+Cu;置换;硫酸和氢氧化钠
(3)碳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间的反应分析,从而确定出各字母对应物质,再按要求解答。
【解答】 A是干冰,则B应为氢氧化钠,C为氯化铜,D为铁,E为盐酸,F为氧化铜,G为氢气;
(1)氢氧化钠应放在B上;
(2) C和D为铁与氯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氢氧化钠和硫酸;
(3)当G为碳时,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将花传回到起点A;
故答案为:(1)B;(2) Fe+CuCl2=FeCl2+Cu ;置换;氢氧化钠和硫酸;(3)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50分)
21.如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   后   ,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铁的氧化物的部分信息见表:
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Fe2O3 Fe3O4 FeO
颜色 红 黑 黑
化学性质 可溶于酸 常温下不溶于稀酸 可溶于酸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答案】(1)还原
(2)熄灭酒精灯;停止通氢气
(3)Fe
(4)C+6Fe2O3 4Fe3O4+CO2↑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1)根据碳和氢气的还原性分析;
(2)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4)根据铁的氧化物中四氧化三铁常温不与酸反应分析。
【解答】(1)碳和氢气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反应体现了碳和氢气的还原性;
(2)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以防止铜再被氧化;
(3)碳与氧化铁反应若生成铁,加入硫酸固体应溶解并产生气泡,则有黑色粉末加入酸后没有溶解,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铁生成;
(4)由所给资料分析,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则反应方程式为 C+6Fe2O3 4Fe3O4+CO2↑ ;
故答案为:(1)还原;(2) 熄灭酒精灯 ; 停止通氢气 ;(3) Fe ;(4) C+6Fe2O3 4Fe3O4+CO2↑ 。
2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点燃CH4之前应   。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 O2,生成a g CO2和18g H2O,则a=   。
②由CH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   变化(选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4)尿素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1)N2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检验甲烷的纯度;22;能量
(4)氮肥;CO2+2NH3 CO(NH2)2+H2O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变化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分析;
(4)根据尿素为氮肥及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1) 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为氮气,化学式为 N2 ;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 ;
(3)天然气为易燃性物质,为防止点燃不纯的气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 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 O2,生成a g CO2和18g H2O,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可知,a=22g;由流程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2NH3 CO(NH2)2+H2O ;
故答案为:(1) N2 ;(2) CaCO3+2HCl =CaCl2+H2O+CO2↑ ;(3)检验甲烷的纯度 ;22;能量;(4)CO2+2NH3 CO(NH2)2+H2O 。
23.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1)【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
(2)【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图:
【问题与讨论】
⑴步骤②包括溶解、过滤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⑵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填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说明样品中含有   ,则证明猜想   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   成立。
【答案】(1)木炭
(2)玻璃棒;CO2;CuO;C和Cu;CuO+2HCl=CuCl2+H2O;CuSO4;氧化铜(或CuO);Ⅳ;Ⅲ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物质成分除生成物外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分析;
(2)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可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铜和炭不与硫酸反应,碳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可生成氧化铜分析。
【解答】(1)由反应前后物质可知,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固体除铜外还可能有木炭、氧化铜一种或两种;
(2) 步骤②包括溶解、过滤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碳和铜不与硫酸反应,固体B为碳,灼烧后碳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产生 C的化学式为 CO2 ;D的化学式为 CuO ;由此可知固体B中含有铜和碳; 步骤④为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 如果溶液A显蓝色, 则A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液, 则样品中还含有氧化铜;由此证明猜想 Ⅳ 成立;若A为无色,则说明不含氧化铜,只有铜和木炭,猜想 Ⅲ 成立。
故答案为:(1)木炭;(2)玻璃棒; CO2 ; CuO ; C和Cu ; CuO+2HCl=CuCl2+H2O ; CuSO4 ;氧化铜; Ⅳ ; Ⅲ 。
24.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1)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AgI是由AgCl反应得到的
(2)KI+AgCl=AgI↓+KCl
(3)小于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硝酸银对实验的干扰分析;
(2)根据碘化钾与氯化银反应生成碘化银和氯化钾分析;
(3)根据氯化银可生成碘化银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解答】(1) 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AgI是由AgCl反应得到的 ,所以要先加入过量氯化钠溶液;
(2) KI 与氯化银反应产生碘化银和氯化钾,反应方程式为 KI+AgCl=AgI↓+KCl ;
(3) 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氯化银可生成碘化银,说明 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于氯化银;
故答案为:(1) 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AgI是由AgCl反应得到的 ;(2) KI+AgCl=AgI↓+KCl ;(3)小于。
四、解答题(25、26题各7分,27题12分,共26分)
25.实验室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已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注,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
①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60g溶液;
②在配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③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4.35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1)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列式计算)
(3)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是多少克?
(4)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量,发现所得的晶体质量小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晶体没有干燥
B.蒸发时液体飞溅
C.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
【答案】(1)漏斗
(2)解:设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x。
KCl+AgNO3= AgCl↓+KNO3
74.5 143.5
x 14.35g
= ,x=7.45g,
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100%=74.5%。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硝酸钾质量是y。
KCl+AgNO3= AgCl↓+ KNO3
  143.5 101
  14.35g y
= ,y=10.1g,
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10g-7.45g+10.1g=12.65g。
(4)B;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出氯化钾质量分析;
(3)根据氯化银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硝酸钾的质量分析;
(4)根据操作过程中造成硝酸钾质量减小的原因分析。
【解答】(1)过滤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4) 晶体没有干燥会使所得晶体质量大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A错误;蒸发时液体飞溅会使所得晶体质量小于理论值,B正确;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会使晶体质量小于理论值,C正确;
故答案为:(1)玻璃棒;(2)74.5%;(3)12.65g;(4)BC。
26.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流程图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kg,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过滤
(2)NaOH和CaO
(3)解:设理论上可生成CaCO3质量为x。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106 100
  100kg×10.6% x
= ,
x=10kg。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要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反应的反应物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计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分析。
【解答】(1) 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2) 上述反应流程中, NaOH和CaO 既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的反应物,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过滤;(2) NaOH和CaO ;(3)10kg.
27.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   g。
(3)固体甲的成分是   。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
【答案】(1)过滤
(2)2.2
(3)碳酸钙与硫酸钡
(4)硫酸铜
(5)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 CaO+ CO2↑
100     44
x     2.2g
= ,x=5g;
设滴加Ba(NO3)2溶液后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y,则
Na2SO4+Ba(NO3)2= BaSO4↓+2NaNO3
142 233
y 4.66g
= ,
y=2.84g;
设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后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z,硝酸钡的质量为w,则
Na2SO4+ Ba(NO3)2= BaSO4↓+2NaNO3
142 261 233
z w 2.33g
= = ,
z=1.42g,w=2.61g,
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为2.61g+1.42g+2.84g+5g=11.87g。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确定固体除碳酸钙外还含硫酸钡分析;
(4)根据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
(4)根据碳酸钙和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利用方程式确定物质组成及总质量分析。
【解答】(1) 操作Ⅰ、Ⅱ的名称是过滤;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可知,产生气体质量为7.33-5.13=2.2克;
(3)固体甲灼烧有气体产生,则说明一定含碳酸钙,设产生2.2克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2.2g
100:44=x:2.2g
x=5g,而固体甲为7.33克,说明还含有硫酸钡;
(4)若有硫酸铜,则A溶液会呈蓝色,而A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故答案为:(1)过滤;(2)2.2;(3)碳酸钙和硫酸钡;(4)硫酸铜;(5) 11.87g。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