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3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资源开发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单元结构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认识倍》 这部分内容是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的内容,是在学生正确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地位和作用
(二)单元教学内容
(二)单元教学内容
信息窗3
采集贝壳标本
李飞拾
得贝壳
数是王
丁的几
倍?
进一步认识
“倍”的意义
刘林拾
得贝壳
数是王
晶的几
倍?
信息窗1
采集动植物标本
信息窗2
制作标本
相关链接
采了
几种
花?
平均
每人
捉了
几只
蝴蝶?
用2~5的乘法
口诀求商,认识
除法竖式
42朵
花能
做几
件标
本?
一共摆
了多少
个正方
体?
用6~9的乘法口
诀求商
认识连乘、
连除
认识
乘除混合
运算
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
几倍
如果摆
4行,每
行摆几
个正方
体?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已学知识
新学知识
后续知识
生活经验
理解倍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学情分析
二(上)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信息窗三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第六单元信息窗1、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上)1单元、6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上)10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比、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生对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能找到生活中倍的例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一、基本理念
本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特征,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二、指导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2、有效性原则。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落实“当堂达标”的教学要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本种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原则
三、教学模式
四、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 ′
二、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3 ′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5 ′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6′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8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 ′
四、教学设计
前几节课同学们经历了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知道了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除法问题。今天老师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海滩上,看,他们在干什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 ′
四、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以“拾贝壳”这一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对,他们在拾贝壳,(指表格)这里是同学们拾贝壳的情况,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二)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3 ′
四、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
李飞拾的是2个王丁那么多
李飞:
王丁: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5 ′
四、教学设计
学生交流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你能想办法让大家一眼看出李飞拾的是两个王丁拾得那么多吗?
1、动手做、动口说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探究活动:
王丁:
李飞:
6里面有( )个3
2
2
6÷3=2
6是3的 倍
继续探究:
刘林:
=
8
4
÷
2
8里面有2个4, 8是4的2倍.
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
8
4
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王晶: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5′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可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6′
四、教学设计
老师拍XX,同学们拍的次数是老师的4倍。
老师拍XXXX,同学们拍的次数是老师的2倍。
1.热身游戏 动手拍一拍。
(四)巩固练习,扩展提高6′
四、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练习题由浅入深,强化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8 ′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本课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1、课堂总结:
四、教学设计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达标检测的题目包含本节课知识点,按照考试标准的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并且试卷满分为10分,体现“检测实”。
检测完成后,要求同桌交换互查、互批,然后由组长统计情况并汇报,教师进行查缺补漏,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2、达标测试
四、教学设计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8 ′
当堂达标测试题:
1.
第一行的只数由你们决定
第二行的只数必须是第一行的5倍
2.设计队形。
问题:你想怎样设计?
你能用“32÷4”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3.故事会。
整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我通过创设情境、谈话激趣、动手操作、交流分析、互动合作、课外延伸和评价反思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感受,得到健康人格的熏陶。
四、教学设计
五、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李飞拾的贝壳是王丁的几倍?
6 ÷ 3=2
刘林拾的贝壳是王晶的几倍?
认识倍
8÷ 4=2
六、课堂评价
六、课堂评价: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给学生填写评价表:
组别 得分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评价标准
1、积极举手发言
2、仔细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
3、做练习正确而有速度
4、能提出精彩的问题
七、资源开发
七、资源开发
1、生活资源
2、多媒体课件
拾贝壳
算年龄
数方块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