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
一、生物圈的形成
1.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 B.原始生命 C.多细胞生物 D.氧气
【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答】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故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有关生物圈演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
D.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A.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正确;
B. 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藻类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正确;
C. 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 ,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正确;
D. 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生态平衡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但是有一定限度。
【答案】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概念;
【解答】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但是有一定限度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4.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 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 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答案】自然;人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影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解答】 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人为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故答案为:自然、人为
5.对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而不是大量死亡 ,错误;
B.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不相等 ,错误;
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正确;
故答案为:D.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是不成立的,错误;
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正确;
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正确;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正确;
故答案为:A.
7.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最高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D.改变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 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 ,就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增加食物链中各生物的种类;
故答案为:C.
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8.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青藏铁路的修建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的保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解答】 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故答案为:C.
四、【能力提升】
9.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千米的范围内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
【解析】【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圈层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解答】A.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和非生物的总和,A错误;
B.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B错误;
C. 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C错误;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正确;
故答案为:D.
10.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的亲善大使,篮球明星姚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B.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文化
C.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繁殖
D.让人们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生物防治,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
【解答】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故答案为:A.
11.真正的生物圈形成的标志是( )
A.蓝菌的出现 B.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C.动物的出现 D.高等植物的出现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解答】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那么当高等植物的出现时,生物圈的许多生物也已经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物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③的物种最丰富,所以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13.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解答】A. 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B.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 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确;
D. 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故答案为:C.
14.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不变
B.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C.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因素无关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动态平衡,错误;
B. 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不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错误;
C. 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因素有关,错误;
D.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正确;
故答案为:D.
15.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1)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 。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
【答案】(1)草→黑尾鹿→狼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1)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 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草→黑尾鹿→狼;
(2)食物链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答案为:(1) 草→黑尾鹿→狼 (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 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16.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资料一 2014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掏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3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 放生的龟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 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会破坏 ,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 关系。
(3)资料二、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规律( )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一点即可)。
【答案】(1)生态平衡;自我调节
(2)竞争
(3)A
(4)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生态平衡又称为“自然平衡”。即指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期地保持稳定,这种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中有机体种类和数量最大、生物量和生产力也最大。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等多种多样的关系;
【解答】(1)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巴西龟会和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竞争关系;
(3)资料二和资料三都体现了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4)根据材料可以总结出: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生态平衡,自动调节(2)竞争(3)A(4)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7.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一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答案】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以草为食的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茂盛,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食草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就保持相对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案例中讲了水的汽化和液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只要所例举的例子体现动态平衡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
一、生物圈的形成
1.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 B.原始生命 C.多细胞生物 D.氧气
2.下列有关生物圈演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
D.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生态平衡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但是有一定限度。
4.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 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 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5.对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
7.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最高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D.改变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
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8.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四、【能力提升】
9.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千米的范围内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
10.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的亲善大使,篮球明星姚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B.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文化
C.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繁殖
D.让人们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
11.真正的生物圈形成的标志是( )
A.蓝菌的出现 B.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C.动物的出现 D.高等植物的出现
12.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14.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不变
B.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C.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因素无关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5.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1)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 。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
16.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资料一 2014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掏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3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 放生的龟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 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会破坏 ,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 关系。
(3)资料二、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规律( )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一点即可)。
17.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一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答】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故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A.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正确;
B. 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藻类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正确;
C. 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 ,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正确;
D. 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概念;
【解答】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但是有一定限度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4.【答案】自然;人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影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解答】 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人为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故答案为:自然、人为
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而不是大量死亡 ,错误;
B.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不相等 ,错误;
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是不成立的,错误;
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正确;
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正确;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 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 ,就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增加食物链中各生物的种类;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青藏铁路的修建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的保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解答】 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
【解析】【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圈层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解答】A.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和非生物的总和,A错误;
B.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B错误;
C. 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C错误;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生物防治,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
【解答】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解答】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那么当高等植物的出现时,生物圈的许多生物也已经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物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③的物种最丰富,所以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解答】A. 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B.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 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确;
D. 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动态平衡,错误;
B. 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不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错误;
C. 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因素有关,错误;
D.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1)草→黑尾鹿→狼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1)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 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草→黑尾鹿→狼;
(2)食物链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答案为:(1) 草→黑尾鹿→狼 (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 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16.【答案】(1)生态平衡;自我调节
(2)竞争
(3)A
(4)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生态平衡又称为“自然平衡”。即指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期地保持稳定,这种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中有机体种类和数量最大、生物量和生产力也最大。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等多种多样的关系;
【解答】(1)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巴西龟会和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竞争关系;
(3)资料二和资料三都体现了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4)根据材料可以总结出: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生态平衡,自动调节(2)竞争(3)A(4)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7.【答案】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以草为食的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茂盛,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食草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就保持相对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案例中讲了水的汽化和液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只要所例举的例子体现动态平衡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