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04 19:12:1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该图为南半球 ③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④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a点自转角速度相等的点有(  )
①b ②c ③d ④e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a、b、c、d四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c>b>d D.d>b>c>a
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28日,非阴影部分为29日,涂黑部分表示极夜范围,站在A处看北极星的高度为70°。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0°N,60°E) B.(0°,120°W)
C.(20°S,60°E) D.(20°S,120°W)
(2)北京时间是(  )
A.29日4:00 B.29日16:00 C.28日4:00 D.28日16:00
3.下图为某日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日最可能为(  )
A.6月22日 B.12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2)下列城市中,该日昼长最长的是(  )
A.北京 B.莫斯科 C.巴西利亚 D.新加坡
(3)甲地的昼长为(  )
A.12时 B.16时 C.24时 D.8时
4.读利用观测杆影法粗略测量经纬度示意图,某地测量时记录显示,影子在A点时北京时间为11:32,B点时北京时间为13:00,当杆影出现在OC线时,影长与杆长相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纬度范围可能是(  )
A.21.5°N~68.5°N B.21.5°S~68.5°S
C.21.5°S~21.5°N D.21.5°S~68.5°N
(2)若该地为我国某地,则可能是(  )
A.哈尔滨 B.上海 C.北京 D.乌鲁木齐
5.读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河流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东岸地形平坦,聚落一定修建在东岸
B.该河西岸泥沙容易沉积,挖沙场宜选在西岸
C.由于东岸河床坡度陡,该河东岸不用修建防洪堤坝
D.由于西岸河床坡度缓,该河西岸适合修建港口、码头
6. 2018年7月19日至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布扎比,开始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17:40,专机抵达阿布扎比总统机场。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已知,由北京飞往阿布扎比(东四区)需要耗时9小时10分钟,请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发时间(北京时间)是(  )
A.9:30 B.10:30 C.11:30 D.12:30
(2)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发时,全球处于19日的比例(  )
A.大于2/3 B.大于1/2,小于2/3
C.大于1/3,小于1/2 D.小于1/3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8.下图曲线表示我国40°N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全天随时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所在经度是东经(  )
A.100°
B.105°
C.120°
D.130°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0° B.13°N C.23.5°N D.23.5°S
(3)该日以后(  )
A.当地昼长开始增长 B.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北京天气开始变冷 D.南极圈地区结束极夜
9.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10.读世界城市的纬度分布表,完成下列小题。
基多 汕头 圣彼得堡 圣保罗
0° 23.5°N 60°N 23.5°S
(1)6月22日四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基多>汕头>圣保罗>圣彼得堡
B.汕头>基多>圣彼得堡>圣保罗
C.圣保罗>基多>汕头>圣彼得堡
D.圣彼得堡>汕头>基多>圣保罗
(2)四城市中昼长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基多 B.汕头 C.圣彼得堡 D.圣保罗
11. 2018年世界杯于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举行。北京时间7月15日23:00法国对克罗地亚的决赛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运动方向为(  )
A.在北半球,向北运动 B.在北半球,先向北再向南运动
C.在南半球,向南运动 D.在南半球,先向南再向北运动
(2)比赛期间,合肥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2.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   月   日前后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地方时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A、B、C三点中昼最短的是   ,其昼长是   。
(3)比较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   。
(4)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5)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6)此图中0:00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
13.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   。图中EF线是   (填“晨线”或“昏线”)。
(2)这一天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点。
(3)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时。
(4)在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   点。在A,C,D三点中,此刻,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是   点。
(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武汉市的昼长逐渐   (填“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14.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②的度数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北半球昼   夜(填“长于”或“短于”),昼变   (填“长”或“短”),北极地区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4)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有(  )
A.回归线纬度没有变化
B.热带范围变大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
D.极圈纬度无变化
15.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A处用阴影画出夜半球部分。
(2)写出A,B,C,D代表的北半球的节气。
A   ,B   ,C   ,D   。
(3)图中四个位置最靠近近日点的是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
(4)由A到C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5)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南半球正值   (季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据图中经度的递变可知,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该图为南半球。②③正确,故C正确。(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均相等。据图可知,e点位于极点,故C正确。(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据图可知,a、b、c、d四点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b、c、d,故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d。故A正确。
【点评】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各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线速度最大,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任何地点都相等,大约为15°/时。 由于地球自转而具有的线速度与所处的纬度有关。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卫星,其运行速度和赤道上角速度相同,但其海拔高,故线速度大于赤道上。
2.【答案】(1)C
(2)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北极星的高度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故A处纬度为70°N,70°N以北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20°S;新一天从0:00开始,图中阴影右侧经线地方时为29日0:00,阴影左侧经线为180°经线,故0:00所在经线为120°W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经度为60°E,C正确。(2)据上题可知,120°W经线的地方时(西八区区时)为29日0:00,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16小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9日16:00,B正确。
【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
一、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
1.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
2.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
二、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
时区分布:
西(东)12区→西1区→中时区→东1区→东(西)12区
说明:东西12区是一个时区,虽然在同一时区,但相差一天.
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3.【答案】(1)A
(2)B
(3)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由此推断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夏至日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因此该日最可能为6月22日,A正确。(2)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四城市中,北京、莫斯科、新加坡位于北半球,且莫斯科的纬度最高,因此该日白昼最长,B正确。(3)图中甲地位于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以西,与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相差2小时,则甲地地方时为4:0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即甲地地方时4:00日出,则甲地昼长为(12-4)×2=16时,B正确。
【点评】突破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五个技巧: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分布 南半球昼夜分布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特别提醒] 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太阳直射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日出、日落方位——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②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极点除外)。
③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5)昼夜长短变幅大小——看纬度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答案】(1)A
(2)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C点为AB的中点,因此C点对应的地方时为12:00,此时影长与杆长相等,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的差值|,所以要保证该地正午太阳高能达到45°,且要满足直射点在其南部,才能保证影子朝北。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该地纬度为21.5°N;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地纬度为68.5°N。因此该地纬度范围为21.5°N~68.5°N,A正确。(2)由上题可知,OC线对应的地方时为12:00,A点与B点对应的地方时应该与12:00时间间隔相同,11:32到13:00,时差为88分钟,所以A点地方时为11:16,B点地方时为12:44。计算可知该地经度为116°E,C正确。
【点评】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 (180° 一两经度和)。( 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六15° /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5.【答案】(1)A
(2)B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1)由题干可知,该平直河道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河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坡度大,左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小。结合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分析,河流东岸为河流右岸,所以河流自南向北流,A正确。(2)该河东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导致河岸后退,不适宜聚落分布,A错误;该河西岸泥沙易沉积,泥沙沉积量大,河水较浅,适宜挖沙场建设,B正确;该河东岸河床坡度陡,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需要修筑防洪堤坝,C错误;该河西岸河床坡度缓,水位浅,不适合船舶航行,不适合修建港口、码头,D错误。
【点评】地转偏向力是当物体相对与地球表面运动时会受到一个叫地转偏向力的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但地转偏向力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力,而是一种惯性力。地转偏向力对航天,航空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地转偏向力在极地最显著,向赤道方向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在赤道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地转偏向力很小,是忽略不计的。
6.【答案】(1)D
(2)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分析】(1)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当地时间17:40,专机抵达阿布扎比(东四区)总统机场,此时北京时间为21:40,飞机飞行时间为9小时10分钟,因此出发时间(北京时间)=到达时的北京时间-飞行时间=12:30。故D正确。(2)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界线,即国际日界线,另一条为自然界线,即0:00所在的经线。由上题可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发时间为北京时间19日12:30,由此可计算出0:00所在经线为67.5°W,即全球处于19日的范围为从67.5°W向东经0°经线至180°经线,即19日所跨经度为247.5°,占全球的比例大于2/3,A正确。
【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
一、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
1.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
2.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
二、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
时区分布:
西(东)12区→西1区→中时区→东1区→东(西)12区
说明:东西12区是一个时区,虽然在同一时区,但相差一天.
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7.【答案】(1)B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相邻的两个节气日期相差15天。由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可推知,白露为9月8日前后,与教师节日期最接近,B正确。(2),夏至日过后直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二十四节气图可知,小暑→大暑处于这段时间,B正确。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8.【答案】(1)B
(2)C
(3)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该地北京时间13:00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即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所在经度是东经105°,B正确。(2)读图,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73.5°,该地纬度是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纬度差(纬度差是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纬度间隔),可以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C正确。(3)结合前面分析,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当地昼长开始缩短,A错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错误。北京此时为夏季,C错误。南极圈地区结束极夜,D正确。
【点评】太阳高度角,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9.【答案】(1)B
(2)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图,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则②为春、秋分日。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正值当地的夏季,B正确。(2)题图所在地区位于浙江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箭头P指示北方,D正确。
【点评】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0.【答案】(1)B
(2)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5°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汕头>基多>圣彼得堡>圣保罗,B正确。(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年变化幅度最小。基多位于赤道,因此昼长年变化幅度最小,A正确。
【点评】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1.【答案】(1)B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本次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时间为6月14日至7月15日。6月14日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7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B正确。(2)由上题可知,6月14日至7月1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正确。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2.【答案】(1)12;22
(2)9:00;3:00;C点;12时
(3)C>A>B(或B(4)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夏;昼夜等长
(6)135°W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此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说明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现象,表示12月22日前后的光照情况。第(2)题,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此时A点地方时为9:00,B点的日出时间是3:00。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A、B、C三点中,C点纬度最低,昼最短,其位于赤道,昼长是12时。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三点自转线速度大小是C>A>B或B【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13.【答案】(1)冬至;昏线
(2)C;B
(3)8
(4)D;C
(5)北;变长;变大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读图,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经过图中EF线时,由白昼进入黑夜,故EF线为昏线。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C点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远,所以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A、B、C、D四点中位置最靠南的是B点,所以B点白昼时间最长。第(3)题,C点白昼时间根据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计算。由图示可知,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为120°,所以白昼时间为8时。第(4)题,在A、C、D三点中,D点与B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所以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D点。在A、C、D三点中,此刻,B、C两点位于昏线上,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为0°,所以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是C点。第(5)题,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因此武汉市的昼长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点评】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4.【答案】(1)66.5°;黄道面
(2)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3)变慢;长于;长;极昼
(4)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第(1)题,平面③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被称为黄道面。②为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度数是66.5°。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第(3)题,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对应时间为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变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4)题,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A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热带范围变小,B错误;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即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C正确;极圈纬度与回归线纬度之和等于90°,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极圈纬度变为70°,D错误。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5.【答案】(1)
(2)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3)C;快
(4)先变慢后变快
(5)秋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太阳所在的位置和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判断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A处夜半球部分位于图的左半边,昼夜半球分界线与极圈相切,且经过地轴与赤道的交点。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以判断图示时期北半球的节气:A代表夏至,B代表秋分,C代表冬至,D代表春分。第(3)题,地球运行到近日点的时间大约在1月初,图中C处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与图中的其他三个位置的时间相比,C位置距近日点最近。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较快。第(4)题,A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地球运行到远日点的时间大约在7月初,此时公转速度较慢。顺着公转方向,从A到C,要经过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第(5)题,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应是秋季。
【点评】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该图为南半球 ③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④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a点自转角速度相等的点有(  )
①b ②c ③d ④e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a、b、c、d四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c>b>d D.d>b>c>a
【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据图中经度的递变可知,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该图为南半球。②③正确,故C正确。(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均相等。据图可知,e点位于极点,故C正确。(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据图可知,a、b、c、d四点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b、c、d,故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d。故A正确。
【点评】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各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线速度最大,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任何地点都相等,大约为15°/时。 由于地球自转而具有的线速度与所处的纬度有关。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卫星,其运行速度和赤道上角速度相同,但其海拔高,故线速度大于赤道上。
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28日,非阴影部分为29日,涂黑部分表示极夜范围,站在A处看北极星的高度为70°。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0°N,60°E) B.(0°,120°W)
C.(20°S,60°E) D.(20°S,120°W)
(2)北京时间是(  )
A.29日4:00 B.29日16:00 C.28日4:00 D.28日16:00
【答案】(1)C
(2)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北极星的高度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故A处纬度为70°N,70°N以北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20°S;新一天从0:00开始,图中阴影右侧经线地方时为29日0:00,阴影左侧经线为180°经线,故0:00所在经线为120°W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经度为60°E,C正确。(2)据上题可知,120°W经线的地方时(西八区区时)为29日0:00,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16小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9日16:00,B正确。
【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
一、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
1.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
2.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
二、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
时区分布:
西(东)12区→西1区→中时区→东1区→东(西)12区
说明:东西12区是一个时区,虽然在同一时区,但相差一天.
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3.下图为某日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日最可能为(  )
A.6月22日 B.12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2)下列城市中,该日昼长最长的是(  )
A.北京 B.莫斯科 C.巴西利亚 D.新加坡
(3)甲地的昼长为(  )
A.12时 B.16时 C.24时 D.8时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由此推断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夏至日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因此该日最可能为6月22日,A正确。(2)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四城市中,北京、莫斯科、新加坡位于北半球,且莫斯科的纬度最高,因此该日白昼最长,B正确。(3)图中甲地位于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以西,与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相差2小时,则甲地地方时为4:0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即甲地地方时4:00日出,则甲地昼长为(12-4)×2=16时,B正确。
【点评】突破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五个技巧: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分布 南半球昼夜分布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特别提醒] 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太阳直射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日出、日落方位——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②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极点除外)。
③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5)昼夜长短变幅大小——看纬度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读利用观测杆影法粗略测量经纬度示意图,某地测量时记录显示,影子在A点时北京时间为11:32,B点时北京时间为13:00,当杆影出现在OC线时,影长与杆长相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纬度范围可能是(  )
A.21.5°N~68.5°N B.21.5°S~68.5°S
C.21.5°S~21.5°N D.21.5°S~68.5°N
(2)若该地为我国某地,则可能是(  )
A.哈尔滨 B.上海 C.北京 D.乌鲁木齐
【答案】(1)A
(2)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C点为AB的中点,因此C点对应的地方时为12:00,此时影长与杆长相等,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的差值|,所以要保证该地正午太阳高能达到45°,且要满足直射点在其南部,才能保证影子朝北。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该地纬度为21.5°N;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地纬度为68.5°N。因此该地纬度范围为21.5°N~68.5°N,A正确。(2)由上题可知,OC线对应的地方时为12:00,A点与B点对应的地方时应该与12:00时间间隔相同,11:32到13:00,时差为88分钟,所以A点地方时为11:16,B点地方时为12:44。计算可知该地经度为116°E,C正确。
【点评】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 (180° 一两经度和)。( 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六15° /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5.读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河流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东岸地形平坦,聚落一定修建在东岸
B.该河西岸泥沙容易沉积,挖沙场宜选在西岸
C.由于东岸河床坡度陡,该河东岸不用修建防洪堤坝
D.由于西岸河床坡度缓,该河西岸适合修建港口、码头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1)由题干可知,该平直河道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河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坡度大,左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小。结合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分析,河流东岸为河流右岸,所以河流自南向北流,A正确。(2)该河东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导致河岸后退,不适宜聚落分布,A错误;该河西岸泥沙易沉积,泥沙沉积量大,河水较浅,适宜挖沙场建设,B正确;该河东岸河床坡度陡,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需要修筑防洪堤坝,C错误;该河西岸河床坡度缓,水位浅,不适合船舶航行,不适合修建港口、码头,D错误。
【点评】地转偏向力是当物体相对与地球表面运动时会受到一个叫地转偏向力的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但地转偏向力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力,而是一种惯性力。地转偏向力对航天,航空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地转偏向力在极地最显著,向赤道方向逐渐减弱直到消失在赤道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地转偏向力很小,是忽略不计的。
6. 2018年7月19日至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布扎比,开始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17:40,专机抵达阿布扎比总统机场。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已知,由北京飞往阿布扎比(东四区)需要耗时9小时10分钟,请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发时间(北京时间)是(  )
A.9:30 B.10:30 C.11:30 D.12:30
(2)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发时,全球处于19日的比例(  )
A.大于2/3 B.大于1/2,小于2/3
C.大于1/3,小于1/2 D.小于1/3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分析】(1)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当地时间17:40,专机抵达阿布扎比(东四区)总统机场,此时北京时间为21:40,飞机飞行时间为9小时10分钟,因此出发时间(北京时间)=到达时的北京时间-飞行时间=12:30。故D正确。(2)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界线,即国际日界线,另一条为自然界线,即0:00所在的经线。由上题可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发时间为北京时间19日12:30,由此可计算出0:00所在经线为67.5°W,即全球处于19日的范围为从67.5°W向东经0°经线至180°经线,即19日所跨经度为247.5°,占全球的比例大于2/3,A正确。
【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
一、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
1.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
2.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
二、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
时区分布:
西(东)12区→西1区→中时区→东1区→东(西)12区
说明:东西12区是一个时区,虽然在同一时区,但相差一天.
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答案】(1)B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相邻的两个节气日期相差15天。由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可推知,白露为9月8日前后,与教师节日期最接近,B正确。(2),夏至日过后直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二十四节气图可知,小暑→大暑处于这段时间,B正确。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8.下图曲线表示我国40°N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全天随时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所在经度是东经(  )
A.100°
B.105°
C.120°
D.130°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0° B.13°N C.23.5°N D.23.5°S
(3)该日以后(  )
A.当地昼长开始增长 B.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北京天气开始变冷 D.南极圈地区结束极夜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该地北京时间13:00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即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所在经度是东经105°,B正确。(2)读图,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73.5°,该地纬度是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纬度差(纬度差是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纬度间隔),可以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C正确。(3)结合前面分析,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当地昼长开始缩短,A错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错误。北京此时为夏季,C错误。南极圈地区结束极夜,D正确。
【点评】太阳高度角,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9.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1)B
(2)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图,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则②为春、秋分日。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正值当地的夏季,B正确。(2)题图所在地区位于浙江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箭头P指示北方,D正确。
【点评】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0.读世界城市的纬度分布表,完成下列小题。
基多 汕头 圣彼得堡 圣保罗
0° 23.5°N 60°N 23.5°S
(1)6月22日四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基多>汕头>圣保罗>圣彼得堡
B.汕头>基多>圣彼得堡>圣保罗
C.圣保罗>基多>汕头>圣彼得堡
D.圣彼得堡>汕头>基多>圣保罗
(2)四城市中昼长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基多 B.汕头 C.圣彼得堡 D.圣保罗
【答案】(1)B
(2)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5°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汕头>基多>圣彼得堡>圣保罗,B正确。(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年变化幅度最小。基多位于赤道,因此昼长年变化幅度最小,A正确。
【点评】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1. 2018年世界杯于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举行。北京时间7月15日23:00法国对克罗地亚的决赛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运动方向为(  )
A.在北半球,向北运动 B.在北半球,先向北再向南运动
C.在南半球,向南运动 D.在南半球,先向南再向北运动
(2)比赛期间,合肥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答案】(1)B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本次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时间为6月14日至7月15日。6月14日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7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B正确。(2)由上题可知,6月14日至7月1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正确。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2.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   月   日前后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地方时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A、B、C三点中昼最短的是   ,其昼长是   。
(3)比较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   。
(4)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5)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6)此图中0:00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
【答案】(1)12;22
(2)9:00;3:00;C点;12时
(3)C>A>B(或B(4)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夏;昼夜等长
(6)135°W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此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说明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现象,表示12月22日前后的光照情况。第(2)题,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此时A点地方时为9:00,B点的日出时间是3:00。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A、B、C三点中,C点纬度最低,昼最短,其位于赤道,昼长是12时。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三点自转线速度大小是C>A>B或B【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13.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   。图中EF线是   (填“晨线”或“昏线”)。
(2)这一天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点,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点。
(3)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时。
(4)在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   点。在A,C,D三点中,此刻,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是   点。
(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武汉市的昼长逐渐   (填“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冬至;昏线
(2)C;B
(3)8
(4)D;C
(5)北;变长;变大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第(1)题,读图,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经过图中EF线时,由白昼进入黑夜,故EF线为昏线。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C点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远,所以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A、B、C、D四点中位置最靠南的是B点,所以B点白昼时间最长。第(3)题,C点白昼时间根据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计算。由图示可知,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为120°,所以白昼时间为8时。第(4)题,在A、C、D三点中,D点与B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所以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D点。在A、C、D三点中,此刻,B、C两点位于昏线上,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为0°,所以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是C点。第(5)题,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因此武汉市的昼长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点评】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14.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②的度数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北半球昼   夜(填“长于”或“短于”),昼变   (填“长”或“短”),北极地区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4)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有(  )
A.回归线纬度没有变化
B.热带范围变大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
D.极圈纬度无变化
【答案】(1)66.5°;黄道面
(2)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3)变慢;长于;长;极昼
(4)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第(1)题,平面③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被称为黄道面。②为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度数是66.5°。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第(3)题,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对应时间为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变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4)题,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A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热带范围变小,B错误;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即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C正确;极圈纬度与回归线纬度之和等于90°,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极圈纬度变为70°,D错误。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5.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A处用阴影画出夜半球部分。
(2)写出A,B,C,D代表的北半球的节气。
A   ,B   ,C   ,D   。
(3)图中四个位置最靠近近日点的是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
(4)由A到C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5)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南半球正值   (季节)。
【答案】(1)
(2)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3)C;快
(4)先变慢后变快
(5)秋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太阳所在的位置和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判断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A处夜半球部分位于图的左半边,昼夜半球分界线与极圈相切,且经过地轴与赤道的交点。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以判断图示时期北半球的节气:A代表夏至,B代表秋分,C代表冬至,D代表春分。第(3)题,地球运行到近日点的时间大约在1月初,图中C处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与图中的其他三个位置的时间相比,C位置距近日点最近。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较快。第(4)题,A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地球运行到远日点的时间大约在7月初,此时公转速度较慢。顺着公转方向,从A到C,要经过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第(5)题,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应是秋季。
【点评】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