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第2课时) 浊液与其他常用溶剂
一、夯实基础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浊液的是( )
A.泥沙 B.纯碱 C.食盐 D.蔗糖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而浊液则不具有均一稳定性,据此分析。
【解答】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充分搅拌后会形成浊液;纯碱、食盐和蔗糖均易溶于水,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辣椒粉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而不溶性的固体或液体与水形成浊液,据此分析。
【解答】花生油为不溶于水的液体,面粉和辣椒粉为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与水形成浊液;只有白糖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选C。
3.往适量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溶解且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植物油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即可。
【解答】植物油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4.(2017八上·海宁月考)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分散时有三种情况:一形成溶液;二形成悬浊液;三形成乳浊液。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乳浊液是指液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溶液是指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溶液。
【解答】A.牛奶、汽水、石灰水,牛奶为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水是溶液,A错误;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矿泉水是溶液,自来水是溶液,汽油和水混合物是乳浊液,B错误;
C.江水、肥皂水、碘酒,江水含泥沙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碘酒是溶液,C正确;
D.酒精、泥浆、汽水,酒精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泥浆是县浊液,汽水是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C
5.下列常见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矿泉水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氢氧化钠溶液由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高锰酸钾溶液由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矿泉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三者的溶剂都是水;碘酒溶液的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6.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 ;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 。
【答案】悬浊液;乳浊液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解答。
【解答】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
7. 是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答案】分散在浊液中的物质的颗粒远大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和悬浊液的区别解答。
【解答】分散在浊液中的物质的颗粒远大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是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8.将下列关于液体的说法,填入对应的空白里。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
A.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B.肉眼能看到分散系里的固体小颗粒
C.是混合物
D.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E.静置能分层,形成两层液体
【答案】ACD;BC;CE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B.悬浊液内,肉眼能看到分散系里的固体小颗粒;
C.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E.乳浊液静置能分层,形成两层液体。
那么:溶液:ACD;悬浊液:BC;乳浊液:CE。
9.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答案】②④⑤⑧⑨;⑥⑦;③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为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②干净的海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盐,为溶液;
③食用油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④白酒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⑤硫酸铜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⑥木炭粉为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⑦铁粉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⑧油脂放入汽油中可以溶解,形成溶液;
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可以溶解,形成溶液。
那么溶液为:②④⑤⑧⑨;
悬浊液为:⑥⑦;
乳浊液为:③。
二、能力提升
10.中学生所穿的校服都是用化纤面料做成的,如果不小心沾上了油漆,在不弄坏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净,请你根据表中的知识选用一种溶剂来进行洗涤( )
溶剂 对油漆 对化纤
甲 能溶解 能溶解
乙 能溶解 不能溶解
丙 不能溶解 能溶解
丁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需要被除去的物质要能被溶解,需要保留的物质不能被溶解,根据目的分析判断。
【解答】油漆附着在衣服上,需要除去的是油漆,需要保留的是衣物,因此加入的溶剂要能够溶解油漆,不能溶解化纤,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小林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住进新装修的房子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家人经常感到头痛、喉咙痛、眼睛红肿发炎。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得病的原因是:新装修的房子里,一些家具的板材、加工时用的胶水中都含有有害气体——甲醛,它们会缓慢地释放出来,进入房间的空气当中,从而危害住在房间里的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空气的成分中氮气为80%,氧气为20%,那么空气可以看成是一种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当有害气体甲醛进入空气后,所形成的混合物里的 可以看作溶质。
【答案】(1)溶液
(2)氧气和甲醛气体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而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具有稳定性;
(2)一般情况下,体积多的为溶剂,体积少的为溶质。
【解答】(1)空气是均一稳定的;如果空气的成分中氮气为80%,氧气为20%,那么可以将氮气看作溶剂,氧气看作溶质,而空气可以看成是一种溶液;
(2)当有害气体甲醛进入空气后,所形成的混合物里的体积很小的氧气和甲醛气体可以看作溶质。
12.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1)上述图像表示 (选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
(3)40℃时,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100g水和100g酒精中,能在 (选填“水”或“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1)氢氧化钠
(2)大于
(3)酒精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性大小即可;
(2)根据表格找到20℃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3)如果物质的质量大于溶解度,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物质质量小于溶解度,那么溶液肯定不饱和。
【解答】(1)碳酸钠不溶于酒精,所以上述图像表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而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因此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3)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因为50g<129g,所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40℃时,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因为50g>40g,所以氢氧化钠能在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13.分析比较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之间的区别,并举出实例,填写表格:
【答案】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分子的集合体) 小液滴(分子的集合体)
粒子大小 <1nm >100nm >100nm
主要特征 静置后不分层、不沉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静置后沉降,不均一、不稳定 静置后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 泥水 牛奶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从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和实例四个角度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不同点进行比较,用一个表格进行汇总即可。
【解答】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分子的集合体) 小液滴(分子的集合体)
粒子大小 <1nm >100nm >100nm
主要特征 静置后不分层、不沉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静置后沉降,不均一、不稳定 静置后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 泥水 牛奶
14.学习研究需要我们有科学的研究精神。比如做对比实验时,需要我们对不同的物质进行性质对比,要求他们必须在其他的条件一致时才可以进行对比。小明和小芳是七年级学生。一次在观察洗涤剂推销人员的实验中记录其实验过程:
①取两只相同的碗,分别向碗中各滴2滴花生油;
②取一瓶不知名的洗涤剂和某名牌洗涤剂,将不知名的洗涤剂与水配制成1∶8的溶液,某名牌洗涤剂使用原液;
③分别向碗中加5mL不知名的洗涤剂溶液和某名牌洗涤剂原液,静置(现象:在加5mL不知名的洗涤剂溶液中,花生油浮在水面上,某名牌洗涤剂原液中呈现黏稠状液体);
④分别用少量水冲洗碗(现象:在加5mL不知名的洗涤剂溶液碗中,没有黏稠状液体,某名牌洗涤剂原液碗中呈现黏稠状液体)。
推销人员结论:不知名的洗涤剂比某名牌洗涤剂效果好。
(1)小明说:不知名的洗涤剂比某名牌洗涤剂效果好,因为有事实依据。小芳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说不出反对的理由。你同意小明的看法吗?为什么?
(2)你认为可以做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不同洗涤剂的效果。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答案】(1)不同意。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2)都将原液与水配制成1∶8的溶液;都将花生油洗净;合格的洗涤剂都有相同的洗涤效果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好坏,必须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否则比较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2)将两种洗涤剂都配制成1:8的溶液,然后观察是否能够清洗掉花生油,进而对洗涤剂的洗涤效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我同意小明的看法,理由是:不同意。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2)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都将原液与水配制成1∶8的溶液 都将花生油洗净 合格的洗涤剂都有相同的洗涤效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第2课时) 浊液与其他常用溶剂
一、夯实基础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浊液的是( )
A.泥沙 B.纯碱 C.食盐 D.蔗糖
2.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辣椒粉
3.往适量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溶解且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植物油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4.(2017八上·海宁月考)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5.下列常见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矿泉水
6.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 ;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 。
7. 是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8.将下列关于液体的说法,填入对应的空白里。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
A.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B.肉眼能看到分散系里的固体小颗粒
C.是混合物
D.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E.静置能分层,形成两层液体
9.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二、能力提升
10.中学生所穿的校服都是用化纤面料做成的,如果不小心沾上了油漆,在不弄坏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净,请你根据表中的知识选用一种溶剂来进行洗涤( )
溶剂 对油漆 对化纤
甲 能溶解 能溶解
乙 能溶解 不能溶解
丙 不能溶解 能溶解
丁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
A.甲 B.乙 C.丙 D.丁
11.小林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住进新装修的房子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家人经常感到头痛、喉咙痛、眼睛红肿发炎。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得病的原因是:新装修的房子里,一些家具的板材、加工时用的胶水中都含有有害气体——甲醛,它们会缓慢地释放出来,进入房间的空气当中,从而危害住在房间里的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空气的成分中氮气为80%,氧气为20%,那么空气可以看成是一种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当有害气体甲醛进入空气后,所形成的混合物里的 可以看作溶质。
12.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1)上述图像表示 (选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
(3)40℃时,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100g水和100g酒精中,能在 (选填“水”或“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13.分析比较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之间的区别,并举出实例,填写表格:
14.学习研究需要我们有科学的研究精神。比如做对比实验时,需要我们对不同的物质进行性质对比,要求他们必须在其他的条件一致时才可以进行对比。小明和小芳是七年级学生。一次在观察洗涤剂推销人员的实验中记录其实验过程:
①取两只相同的碗,分别向碗中各滴2滴花生油;
②取一瓶不知名的洗涤剂和某名牌洗涤剂,将不知名的洗涤剂与水配制成1∶8的溶液,某名牌洗涤剂使用原液;
③分别向碗中加5mL不知名的洗涤剂溶液和某名牌洗涤剂原液,静置(现象:在加5mL不知名的洗涤剂溶液中,花生油浮在水面上,某名牌洗涤剂原液中呈现黏稠状液体);
④分别用少量水冲洗碗(现象:在加5mL不知名的洗涤剂溶液碗中,没有黏稠状液体,某名牌洗涤剂原液碗中呈现黏稠状液体)。
推销人员结论:不知名的洗涤剂比某名牌洗涤剂效果好。
(1)小明说:不知名的洗涤剂比某名牌洗涤剂效果好,因为有事实依据。小芳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说不出反对的理由。你同意小明的看法吗?为什么?
(2)你认为可以做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不同洗涤剂的效果。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而浊液则不具有均一稳定性,据此分析。
【解答】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充分搅拌后会形成浊液;纯碱、食盐和蔗糖均易溶于水,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而不溶性的固体或液体与水形成浊液,据此分析。
【解答】花生油为不溶于水的液体,面粉和辣椒粉为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与水形成浊液;只有白糖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即可。
【解答】植物油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分散时有三种情况:一形成溶液;二形成悬浊液;三形成乳浊液。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乳浊液是指液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溶液是指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溶液。
【解答】A.牛奶、汽水、石灰水,牛奶为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水是溶液,A错误;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矿泉水是溶液,自来水是溶液,汽油和水混合物是乳浊液,B错误;
C.江水、肥皂水、碘酒,江水含泥沙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碘酒是溶液,C正确;
D.酒精、泥浆、汽水,酒精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泥浆是县浊液,汽水是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氢氧化钠溶液由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高锰酸钾溶液由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矿泉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三者的溶剂都是水;碘酒溶液的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悬浊液;乳浊液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解答。
【解答】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
7.【答案】分散在浊液中的物质的颗粒远大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和悬浊液的区别解答。
【解答】分散在浊液中的物质的颗粒远大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是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8.【答案】ACD;BC;CE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B.悬浊液内,肉眼能看到分散系里的固体小颗粒;
C.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E.乳浊液静置能分层,形成两层液体。
那么:溶液:ACD;悬浊液:BC;乳浊液:CE。
9.【答案】②④⑤⑧⑨;⑥⑦;③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为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②干净的海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盐,为溶液;
③食用油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④白酒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⑤硫酸铜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⑥木炭粉为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⑦铁粉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⑧油脂放入汽油中可以溶解,形成溶液;
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可以溶解,形成溶液。
那么溶液为:②④⑤⑧⑨;
悬浊液为:⑥⑦;
乳浊液为:③。
10.【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需要被除去的物质要能被溶解,需要保留的物质不能被溶解,根据目的分析判断。
【解答】油漆附着在衣服上,需要除去的是油漆,需要保留的是衣物,因此加入的溶剂要能够溶解油漆,不能溶解化纤,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1)溶液
(2)氧气和甲醛气体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而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具有稳定性;
(2)一般情况下,体积多的为溶剂,体积少的为溶质。
【解答】(1)空气是均一稳定的;如果空气的成分中氮气为80%,氧气为20%,那么可以将氮气看作溶剂,氧气看作溶质,而空气可以看成是一种溶液;
(2)当有害气体甲醛进入空气后,所形成的混合物里的体积很小的氧气和甲醛气体可以看作溶质。
12.【答案】(1)氢氧化钠
(2)大于
(3)酒精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性大小即可;
(2)根据表格找到20℃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3)如果物质的质量大于溶解度,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物质质量小于溶解度,那么溶液肯定不饱和。
【解答】(1)碳酸钠不溶于酒精,所以上述图像表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而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因此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3)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因为50g<129g,所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40℃时,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因为50g>40g,所以氢氧化钠能在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13.【答案】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分子的集合体) 小液滴(分子的集合体)
粒子大小 <1nm >100nm >100nm
主要特征 静置后不分层、不沉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静置后沉降,不均一、不稳定 静置后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 泥水 牛奶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从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和实例四个角度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不同点进行比较,用一个表格进行汇总即可。
【解答】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分子的集合体) 小液滴(分子的集合体)
粒子大小 <1nm >100nm >100nm
主要特征 静置后不分层、不沉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静置后沉降,不均一、不稳定 静置后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 泥水 牛奶
14.【答案】(1)不同意。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2)都将原液与水配制成1∶8的溶液;都将花生油洗净;合格的洗涤剂都有相同的洗涤效果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好坏,必须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否则比较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2)将两种洗涤剂都配制成1:8的溶液,然后观察是否能够清洗掉花生油,进而对洗涤剂的洗涤效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我同意小明的看法,理由是:不同意。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2)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都将原液与水配制成1∶8的溶液 都将花生油洗净 合格的洗涤剂都有相同的洗涤效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