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第一章 第一节 经纬网与地图 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第一章 第一节 经纬网与地图 复习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21: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理基础必备
第一节 经纬网与地图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1.基础性考法: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 2.综合性考法:利用经纬网进行相关计算,分析区域特征。 3.创新性考法:以带有经纬网的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空间定位、距离估算、方向判断,突出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
考点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 378千米)略大于极半径(约6 357千米),故地球的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纬线和经纬度:
(1) 经线和纬线。
项目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圆(极点除外)
长度 长度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相互关系 相交于极点 相互平行(极点除外)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2)经度和纬度。
项目 经度 纬度
度数分界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分别为东经(E)和西经(W)(0°和180°无东西经之分) 赤道向北、向南各划分90°,分别为北纬(N)和南纬(S)(0°无南北纬之分)
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同为东经或者西经,度数相减;分别为东经和西经,度数相加 纬度差:同为南纬或者北纬,度数相减;分别为南纬和北纬,度数相加
【填绘】
填写相关地理数据
【点拨】
(1)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
(2)23°26'(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思考】
在地球仪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中,经纬线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提示:①侧视图中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②俯视图中圆弧线为纬线,从圆心出发的射线则是经线。
经纬网的应用
1.定“对称点”位置: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A点(40°N,20°W)与B点(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所在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180°;纬度相同。如图中A点(40°N,20°W)与C点(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所在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180°,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A点(40°N,20°W)与D点(40°S,160°E)。
2.定“方位”:
(1)方格状经纬网图。
①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表所示:
根据两地“经度和”判断
经度和<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
经度和>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②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首先读出两点的经纬度数值,然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进行判读。如图:甲地(55°N,25°W),乙地(25°S,65°E),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关键是确定地球自转方向,顺自转方向为东,逆自转方向为西,如图所示。
3.定“距离”:
利用经纬网测量和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具体方法为:
(1)经线上纬度差为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 km。如图中线段AB的距离约为111 km。
(2)纬线上经度差为1°的实际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 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的线段AC。
(3)若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计算图中BC之间的距离,有两种方法:
①求出AC、AB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②粗略算法:若BC的纬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纬线上,求纬线长度;若BC两点的经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经线上,求经线长度;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4.定“最短航线”和“航向”:
在地球表面上,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地的球面大圆的劣弧段(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1)可以利用现成大圆,如赤道、经线圈、晨昏圈。处于不同经线但位于同一经线圈的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两极点中的一个(如下图B)。赤道上的两点,沿赤道向正东或正西走劣弧即可(如下图A)。晨昏圈上的两点,其最短航线就是沿晨昏线走劣弧(如下图C)。
(2)没有现成大圆,作大圆劣弧。①北半球两点的大圆劣弧如下图所示,应是向高纬(或者向极点)弯曲,所以若从E到F,则走向为东北—东—东南,若从F到E,则走向为西北—西—西南;②南半球的大圆劣弧也应向高纬弯曲,如下图中从G到H,则走向为东南—东—东北,从H到G,则走向为西南—西—西北。
【知识拓展】北极星仰角与纬度(北半球)的关系
在北半球(图中Q点)观察北极星的仰角(∠4)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1)。北极点上的北极星仰角∠2为90°,赤道上的北极星仰角∠3为0°。
角度1 利用经纬网,判断两地之间的方向与距离
  2022年10月26日上午,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队员乘坐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征,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中山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 (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只考虑距离因素,“雪龙2”号到达下列科考站用时最长的是 (  )
A.罗斯海新站 B.长城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
【解析】1选D,2选B。第1题,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更靠近南极点,因此中山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北方;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自西向东),因此中山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西方;综上可知,中山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西北方。第2题,上海的经度约为120°E,而长城站的经度约为60°W,两地大致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两地之间距离最远,因此“雪龙2”号到达长城站用时最长。
角度2 经纬网应用——最短航线问题
  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克服了传统地图适合表达东、西半球而不适合表达南、北半球地理关系的缺陷,颠覆了人们惯有的横向地图思维模式,以崭新的视角将世界地理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前。下图为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据此完成3~5题。
3.甲的地理坐标是 (  )
A.(30°S,105°W) B.(30°N,105°W)
C.(30°S,75°E) D.(30°N,75°E)
4.乙所在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由丙到丁,最短航线的方向是 (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东北再东南 D.先东南再东北
【解析】3选A,4选B,5选C。第3题,读图结合大洲轮廓可知,甲位于南半球,在南纬30°上,所在经线和75°E相对,应为105°W。第4题,读图中乙两侧的大洲轮廓可知,乙位于非洲和美洲之间,应位于大西洋。第5题,读图可知,丙、丁均位于北半球,且丁位于丙正东方向,球面上两点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大圆的劣弧,靠近高纬地区,所以由丙到丁,最短航线的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考点2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
举例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 km 1∶500 000
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特点比较。
比例尺大小 表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精确度
大 小 详细 高
小 大 简略 低
2.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北方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注记: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例如, 方框中“”为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8.86 m”为注记。
【填绘】
在下图中分别指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提示:略。
【点拨】
其他判断方向的方法
(1)时针法: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指向东。
(2)海陆轮廓法: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3)其他定向法: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北半球树木年轮密集一侧为北方;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朝北等。
(2021·北京等级考)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镇 (  )
A.位于北京东南方向 B.地处华北平原
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 D.水路交通便捷
(2)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  )
A.5千米 B.10千米
C.15千米 D.20千米
[考场速解模式]
抓信息 ①方位→我国某镇、北京、华北平原; ②事象→地理位置指向牌、精华路线
建联系 第(1)题:由图a经纬度坐标→该地位于北京西南部→离北京较近,处于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地处北方→水运不发达。 第(2)题: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丁路线;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丁路线约为图示比例尺的两倍距离→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根据图a中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镇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且该镇地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水路交通不便。第(2)题,根据M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可计算出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
利用经纬网定范围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例如,在下面的经纬网图中,a、b、c、d 四部分的面积大小为 b=c>a>d;比例尺大小为 d>a>b=c。
【知识拓展】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
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
将原来的比例尺缩小到1/n 为原来比例尺的1/n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1/n)2
将原来的比例尺缩小1/n 为原来比例尺的(1-1/n)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1-1/n)2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1、2题。
1.两幅图相比较 (  )
A.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
B.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C.两图比例尺相同
D.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
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
B.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
C.四地均位于我国季风区
D.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解析】1选A,2选B。第1题,根据两图中的经纬线间隔可知,甲的经纬度间隔为1°,乙的经纬度间隔为2°,甲表示内容更详细,图幅范围更小,所以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②④经度相差不大,②纬度接近42°N,④纬度接近40°N,而①地大致在40°N,所以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①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②③④位于第三级阶梯;因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所以甲图描述地理事物更详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