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8 22: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四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从横向上看,本课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与本单元前三课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角度一起,全方位构筑了辽宋夏金元的概貌。从纵向上看,本课内容上承隋唐文化,下启明清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本课四目内容:“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和“少数民族文字”,分别从思想、文艺、科技和文字四个方面展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四目在逻辑关系上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先讲宋朝,再讲各少数民族政权;二是按照一般文化史著作的叙述次序,先讲思想,再讲文学艺术,最后讲科学技术。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一目“儒学的复兴”,即分析宋代儒学复兴的背景,对程朱理学的原因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本节课的难点是第四目“少数民族文字”,即了解辽宋夏金元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历程,认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第四目是以往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的内容,增加这一目主要是考虑到要反映多民族国家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应忽略。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基础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为本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高一学生对于该时期的认知有限,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知识体系,对于重点内容理解不足。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通过教材、史料分析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发展,并总结其特点。(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通过史料、图片等资料,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阅读史料关于该时期民族文明交流内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能力和正确民族交融观念。(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宋代儒学复兴的背景,对程朱理学的原因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二)教学难点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2课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二、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三、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现在“云旅游”比较流行,各种软件带你线上游玩,足不出户感受天下不一样的风景。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云历史”,感受一下今天的主角——辽宋夏金元的魅力。我们出发吧!第一站,踏访武夷山,走进朱子理学的“摇篮”。 倾听 热词“云旅游”,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题一: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课件展示图片:习近平总书记踏访福建武夷山朱熹园,介绍朱熹是理学大师。引出本课第一个变化:宋代理学。利用材料,分析理学形成的背景、主张、影响。问题1:理学形成的背景有哪些?问题2:结合材料分析,理学的主张有哪些?问题3:理学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展示武夷山纪念币,增强文化认同。 1.了解大儒事迹。2.分析和解读材料,归纳总结答案。3.总结经验和方法。 1.激发兴趣;2.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主题二: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展示该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完成基础知识的整合,填写文艺和科技的表格。利用问题和材料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深化认识:问题1:思考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及特点?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问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 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主题三: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展示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蒙古文图片,感受各民族文字。阅读教材73页到74页,梳理完成各族文字的相关表格内容。利用问题和材料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深化认识:问题1:从刚刚阅读教材和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少数民族文字创设的原因和特点吗?问题2:根据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谈一谈你的想法? 知道,了解感悟,思考,深化对该部分内容的认知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思考,感悟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分别讲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主题明确、设计精巧、线索清晰,附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本课重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理解和认同。本课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一是课程内容量比较大,时间分配比较紧凑,有个别的互动环节显得比较仓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教师自身的能力有限,对教材整合和拓展有限,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