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 新成就。
教学 目标 1.通过以长安城变迁为主线,借助时间轴和历史地图认识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所处 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和图片的认识,探究隋唐兴衰的原因和教训,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 解释历史现象、归纳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曲折历史,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趋势,隋唐为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家国情怀)
教学 重点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民族交融
教学 难点 隋唐兴衰的原因,王朝兴衰的启示。
教材 地位 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的第二课,是本单元和本书中的重要内容,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共三子目,主要叙述了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历史发 展的脉络和规律。第一 目隋朝兴亡:介绍了隋朝的统一、建设的成就及隋亡的原 因;第二目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描绘了一幅政治大一统、经济大繁荣、民族 大交融的盛世气象,大唐的繁荣昌盛,有助于理解该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及思想 文化领域的成就,为第七,八课奠定基础;第三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 国:介绍了中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危机与转型又为后世社会的统一与发展 奠定了基础。
学情 分析 本课的内容初中教材有详细介绍,集中在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1-5 课。
课题 主要内容
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 亡 介绍隋朝兴亡的过程,重点结束了隋朝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制。
第 2 课从“ 贞观之治 ” 到“开元盛世 ” 介绍唐朝的建立,重点介绍“贞观之治 ”、“贞观遗 风 ”和“开元盛世 ”的内容。
第 3 课盛唐气象 介绍盛唐繁荣的表现:经济发展、民族交往与交融 的内容,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 交流 介绍中日交流,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的事 件。
第 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 衰亡 介绍安史之乱的经过,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给 唐朝沉重打击,最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 分立局面。
初中课本中对这部分知识的介绍较为详尽,但是学生对隋朝影响深远认识不 足,对民族交融的内涵理解存在问题,在高中的学习中则重点需要了解隋唐的高 度繁荣,对盛世兴衰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和深入性分析。本节课教学在掌握基本知 识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史料研习及历史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历史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教学 立意 一个主题,两条线索,三种历史关键能力。 一个主题,即隋唐盛衰对今天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两条线索,即以长安城的兴建、繁荣和衰落为线索,见证隋唐的兴亡、唐朝 前期的繁荣与民族融合、中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危机与转型的这段盛衰史。 三种历史关键能力,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史料分 析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展示建筑师张锦秋的荣 誉与贡献,播放陕西钟楼 广场、大唐芙蓉园、陕西 博物馆等图片。从而引出 本课主题:“一座长安城, 一段盛衰史 ”,即用长安 城的变迁来讲述隋唐到 五代十国这段盛衰史。 观看短片,思考张锦秋把 毕生精力奉献给西安城 的原因。 表达对张锦秋的敬仰之 情,引发学生对长安城的 探究兴趣。
教学 环节 1 长安 兴,隋 朝一 展示隋大兴城的平面图 和时间轴,介绍大兴城的 修建,感受其规模之大, 抛出问题:隋朝有没有能 力建设这么大的都城? 根据教材概括隋朝统一 和隋文帝、隋炀帝的建设 成。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 解释历史现象,认识隋朝 兴盛的原因。
展示三则史料 ,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探究隋朝述 亡的原因和教训。 阅读材料,分析隋朝速亡 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总结隋朝速亡的历史留 给我们的教训 理解隋朝衰亡的原因,总 结隋亡的教训,有利于培 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和 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 环节 2 长安 盛,大 唐耀 展示隋大兴城和唐长安 城平面图,引导学生从城 市整体布局和具体细节 探寻唐长安城的变化及 变化反映的特点。 观察平面图,找出变化, 思考变化反映出长安城 的特点。 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唐长 安城的宏伟,增强民族自 信与自豪感。
梳理唐太宗、武则天、李 世民治理措施,引导学生 思考三位统治者治理国 家的共同经验。 根据教材和所学,概括唐 前期繁荣发展的表现,思 考国家治理经验。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 解释历史现象、归纳历史 事物特征的能力。
展示唐前期疆域和边疆 各族分布图;展示史料引 导学生总结唐朝民族政 策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结合教材文字 内容梳理民族关系的方 式及民族政策;根据史料 概括隋唐民族交融的影 响。 落实教学重点内容,让学 生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 开放性和多样性,推动唐 朝盛世出现,促进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
2
播放《霓裳羽衣舞》片段, 展示解说词样本,展示大 唐盛世其他方领域的图 片,引导学生配解说词。 小组合作解说每组图片, 根据教材文字、图片、音 乐等内容感悟盛唐气象。 培养提升学生提取信息 能力和解读能力。感悟唐 朝开放、开明、包容的社 会风气,光明璀璨而仪态 万千的气象 ,强盛的国 力,蓬勃的精神,增加学 生民族自信心。
教学 环节 3 长安 衰,育 新生 展示唐长安城衰落图片 和时间轴,介绍长安城在 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的 原因。 感受五代十国的动乱,认 识到长安城最终被毁灭。 让学生了解长安城的衰 落,体会社会动荡对城市 发展的影响。
展示思维导图分析唐朝 由盛转衰的过程,引导学 生分析五代十国与唐末 藩镇割据的联系。追问在 分裂与乱世之下,是否孕 育着统一的趋势? 学生通过教材得知藩镇 割据的地方独立性和五 代十国开国国君是节度 使得出结论:唐末藩镇割 据是五代十国的延续,后 期后周柴世宗改革为统 一奠定基础。 让学生明白王朝的兴衰 更替不是简单地循环,而 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 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 流趋势,增强学生维护祖 国统一的使命感。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 这段盛衰史给我们的启 示。 探究隋唐兴衰的教训,踊 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升家国情怀的核心素 养。
总结 出示知识结构图引领学 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 识长安城的兴盛衰见证 了隋唐的兴亡。 通过归纳总结,认识到城 市的命运和历史命运紧 密相关。 让学生对本课有清晰的 逻辑,领会总结归纳的学 习方法,提高自我评价能 力 。
板书 设计
教学 预估 本课时间线长,课程内容繁多,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史实不清楚,基础较薄弱 的同学在活动部分解读材料感悟大唐盛象有点困难。 本课的基础知识在初中课堂中均已学习过,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挖掘新的 教学点,以涵养核心素养,是我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仔细 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参,探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偶然看到有关长安城变迁的 文章之后,就大致确定了以此为主线,用长安城的兴建、昌盛、衰落串联本课的 内容。本课设计运用了音乐、图片、地图、古诗、视频等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共
3
同建构了长安城在隋唐的变迁,具有丰厚的历史气息,让学生能够体会城市的命 运跟历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城市的辉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城市的衰落 提供理论王朝兴衰的教训。
教学流程
(
导入新课
)
(
展示课题
)
长安兴,隋朝一
(
长安盛,大唐耀
)
(
长安衰,育新生
)
(
统一趋势
)
小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