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二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二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22: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基础性考法:综合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各方面的影响。 2.综合性考法:以重大天文事件为背景,以区域等太阳辐射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对人类的影响。 3.创新性考法:能够从“地对人的影响”视角认识太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由天体组成:
(1)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及星际空间物质的统称。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
(1)运动性: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公转方式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颗行星分类。
(2)运动特征。
2.特殊性: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1)自身条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适中→适宜的温度、水;地球自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适宜的大气。
(2)外部条件: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点拨】
流星不是天体
上图为流星体变为陨星的过程,虚线代表大气层,A为流星体,B为流星,C为陨星。其中流星体为天体,流星和陨星都已经进入地球大气层,故不是天体。
【思考】
北斗七星是一个天体系统吗
提示:不是。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填绘】
太阳系示意图
类地行星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巨行星 E木星、F土星
远日行星 G天王星、H海王星
1.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的判读:
(1)看方向。
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中的方向要根据文字材料或图示信息来判断:如果是从北极上空来俯视的,则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均为自西向东。
(2)看天体运行轨迹。
看天体是绕太阳运行还是绕行星运行:如果绕日运行则可能为行星或者彗星,如果是绕行星运行则可能为卫星。
(3)看相对位置关系。
①凌日:当某一地内行星(水星、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凌日”的现象;
②冲日:当某一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太阳、地球大致在同一条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该行星的中间,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冲日”现象,这时的行星最亮,易于观测。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知识拓展】月相的观察
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角度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它是 (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其他同学指出小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和文字标注有个别错误,这些错误是(  )
①水星金星标注错误
②行星公转方向错误
③远日行星标注错误
④小行星带位置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第2题,八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水星金星标注错误;其中远日行星是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远日行星标注错误。
角度2 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2020年4月28日,以“长庚星”姿态现身的金星达到了全年最亮,在西南天空熠熠生辉,亮如明灯,异常醒目。下图示意太阳系部分星球运行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4月28日傍晚“长庚星”——金星达到全年的最亮时,其位置是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4.金星与地球同属类地行星,但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
A.质量小,没有大气
B.温度高,没有液态水
C.没有固态地面和土壤
D.无昼夜交替现象
【解析】3选D,4选B。第3题,乙、丁是一年中能在地球上观测到金星亮度最大的两个位置;乙位置在清晨能观测到,人称“启明星”;丁位置在傍晚能在西南天空中观测到,人称“长庚星”。第4题,金星与地球均属于类地行星,有固态表面和大气;金星因距太阳近而温度过高且没有液态水而没有生命存在。
【加固训练】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1)(2)题。
(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  )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和太阳同在星空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侧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如此明亮。此时金星位于西侧地平线上,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远离地球的一侧,此时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③位置为夜晚,金星不会出现在夜空。④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第(2)题,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错。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C错。“嫦娥四号”位于月球背面,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星空中,D对。
考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①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可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②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
①类型及分布。
字母 A B C
太阳大气层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黑子 太阳耀斑和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②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
③周期: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②当干扰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点拨】
太阳辐射的组成
【思考】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就一定丰富吗
提示:不一定。如拉萨市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其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夏季气温低。
【填绘】
绘制太阳大气层示意图
提示:
【思考】
是不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极光
提示:不是。极光是一种大气发光现象,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晚,当地出现极夜现象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机。
一、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1.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
如图所示(图中横剖面表示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空间分布:
①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太阳辐射。
2.我国年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
(1)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讲,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增。太阳年辐射总量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如下图所示:
(2)特例。
①青藏高原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②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多;阴天、雾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知识拓展】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二、区分太阳活动的类型
角度1 太阳辐射的应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被广泛地开发利用。下面图1为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41°N)景观图,图2为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读图,回答1、2题。
1.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  )
A.正午时板面朝南
B.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
C.阴天时不工作
D.发电量受太阳活动影响大
2.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中,水平转轴的作用是 (  )
A.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的稳定
B.调整太阳能电池板在一天中的朝向
C.便于工作人员维修
D.减轻支架的压力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太阳辐射。图示地区冬春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发电量不是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有太阳辐射就会发电,阴天发电量少,但不会不工作;太阳活动对太阳能发电影响不大;该地区位于41°N,正午时太阳能电池板板面应朝南。第2题,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较多太阳辐射需要具备的条件:板面朝向太阳;板面与太阳光线尽量垂直。水平转轴的作用是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使其始终面向太阳。
  下图示意我国大兴安岭附近地区某气象观测站点2020年观测所得的太阳辐射资料,据此完成3、4题。
3.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地太阳总辐射偏高主要原因是 (  )
A.昼长偏长
B.太阳高度偏大
C.天气晴朗
D.植被覆盖度偏大
4.该地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 (  )
A.11:00左右 B.12:00左右
C.13:00左右 D.14:00左右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大兴安岭附近地区8月份正值雨季,降水较多,云量大,增强了大气的削弱作用,使该月太阳总辐射量偏低。而9月份天气转晴,太阳总辐射偏高。与8月份相比,9月份昼长偏短、正午太阳高度偏小。植被覆盖度偏大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第4题,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由于该气象站的经度在120°E左右,所以该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大致相同,该地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就是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刻,即该地的地方时12:00左右。
角度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风暴发生时会释放出大量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它们最快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地球,使地球周围的高能带电粒子数量增加数千倍,甚至上万倍,由于质子占总粒子数的90%以上,因此把这种事件称为太阳质子事件。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推测太阳质子事件发生的周期可能为 (  )
A.11年 B.13年 C.5年 D.15年
6.以下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剧烈天气变化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
B.在太阳活动的高峰年,板块内部发生地震的概率增加
C.太阳耀斑和太阳风容易引发磁暴,干扰电子设备
D.太阳风轰击地球高层大气,容易产生极光
【解析】5选A,6选B。第5题,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太阳质子事件发生的周期大约是11年。第6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影响地球上某些地区的降水。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