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十八章 第一节 资源安全的认识及中国的能源安全 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十八章 第一节 资源安全的认识及中国的能源安全 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22: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的认识及中国的能源安全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1.结合实例,说明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和措施。 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基础性考法:厘清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 2.综合性考法:理解影响国家资源安全的因素和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及措施,石油能源供需、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 3.创新性考法:结合区域资源特征,分析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及环境的影响,运用相关地理原理服务生产生活。
考点1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
①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②表现: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问题。
①概念: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②危害: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③影响因素:
2.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地位: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2)分类:按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资源安全和非战略资源安全。
(3)影响。
①直接影响: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间接影响: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3.保障资源安全:
(1)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2)措施:
①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②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③需要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a.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b.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
【思考】
什么情况下,人类的资源供给会减少
提示: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质量标准提高;资源不足(资源过度使用、受到污染)、开发技术能力有限等。
【点拨】
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1)保障资源安全就是维持资源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平衡状态。
(2)保障资源安全应从资源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考虑,基本途径是开源和节流。
(3)人类对资源安全问题的主动应对,是资源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关系的重要表现。
【思考】
我们平常说的战略资源主要有哪些
提示: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稀土等,既包括可再生资源,也包括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途径
【知识拓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角度1 资源安全问题
  (2022·开封模拟)当资源供给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会避免发生资源安全问题。下图示意资源供需平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的是 (  )
A.鼓励人口增长 B.减少资源开采
C.优化产业结构 D.资源价格上涨
2.可能打破图示资源供需平衡的是 (  )
A.破坏生态环境 B.降低消费水平
C.增加资源进口 D.避免区域冲突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当资源供给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会避免发生资源安全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鼓励人口增长会增加对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减少资源开采会使资源供应不足,不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资源价格上涨说明资源供不应求,不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第2题,破坏生态环境,会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难以维持资源供需平衡,可能打破图示资源供需平衡;降低消费水平,可以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增加资源进口使资源总量增加,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避免区域冲突可以保证资源稳定供给,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
角度2 资源安全的保障
  (2022·福建联考)镁是生产镁合金的主要原料,多蕴藏于白云石中。2002年,陕西省府谷县镁业开始起步,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被誉为“世界镁都”。但2021年9月起,府谷县40余家镁厂通过停产、减产等方式整体压减产量。下图示意府谷县镁业产业链。据此完成3~5题。
3.府谷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镁都”,主要得益于 (  )
①原料丰富 ②技术改良
③成本低廉 ④资金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21年府谷县整体压减原镁产量,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原镁市场价格 B.降低镁产品市场风险
C.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D.维持产业链供应稳定
5.为大力提升府谷县在全球镁业链地位,该县最应该 (  )
A.扩大原镁出口量 B.提高原镁产量
C.提高原镁出口价 D.延长镁合金产业链
【解析】3选C,4选C,5选D。第3题,结合材料和图分析,府谷县生产镁的原料白云石矿由山西运入,可知其原料并不丰富,①错误;“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可知府谷县通过技术改良降低了镁的生产成本,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资金对该地生产镁的影响,④错误。第4题,结合材料和图分析,“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但是府谷县镁生产过程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环境压力大,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而整体压减产量;提高原镁市场价格会扰乱市场秩序;目前全球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府谷县镁产业链供应稳定。第5题,结合材料和图分析,目前府谷县镁产业以原镁为主,附加值较低,应延长镁合金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扩大原镁出口量、提高原镁产量、提高原镁出口价都不利于提高府谷县镁产业的竞争力。
【加固训练】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我国稀土产量全球第一,但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相对较弱。反观日本,国内虽没有稀土矿藏资源,却独有“另类稀土资源”,不断从全球获得高额利润,在世界稀土市场上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新发现的大型稀土矿,世界稀土供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下图示意2017年稀土产业全球专利各国所占比例。据此完成(1)~(3)题。
(1)日本独有的“另类稀土资源”是指 (  )
A.高质量稀土产品和技术
B.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C.开发海底的稀土资源
D.积极合作开发他国稀土
(2)我国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相对较弱,主要是因为我国稀土产业的 (  )
A.产品种类多样 B.生产规模较小
C.原料供应多元 D.产业链不完善
(3)目前,面对国际稀土格局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应该 (  )
①整合稀土产业,实行总量控制
②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③大量进口稀土产品,保护本国资源
④加强地质勘探,扩大探明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A,(2)选D,(3)选A。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没有稀土矿藏资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日本稀土产业专利占比最高,所以日本独有的“另类稀土资源”是指高质量稀土产品和技术;稀土的可替代材料较少;日本国内没有稀土资源,海底也没有稀土资源;稀土为战略资源,他国一般不会允许日本开发。第(2)题,稀土产业链复杂,越接近产业链的下游科技含量越高,经济附加值越高。我国的稀土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我国在稀土产业下游的稀土应用技术不发达,导致高端产品欠缺,即稀土产业链不完善;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原料供应都不是影响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的主要因素。第(3)题,整合稀土产业,实行总量控制,能够保障我国稀土资源的安全,①正确;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能够提高我国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②正确;大量进口稀土产品不利于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③错误;加强地质勘探,扩大探明储量不能提高我国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④错误。
考点2 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国内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
(2)国际石油供需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主要进口 来源地 俄罗斯、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对我国能源 安全的影响 对国际石油市场高度依赖,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
石油长距离运输,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
3.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1)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作用: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煤炭开发和利用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①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
②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环节 环境问题
生产 过程 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消费 过程 释放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4.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①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
②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
③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变缓等。
(2)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①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
②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
③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
④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3)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的措施。
①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
②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③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
④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
【思考】
我国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能力不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深研】
阅读教材图2.17,思考:
(1)1990-2015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哪些变化
提示:石油生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消费量则快速增长。
(2)对比供给与消费,我国存在怎样的石油安全风险
提示:石油生产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消费的增长,自给率下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石油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点拨】
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
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主产区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深研】
阅读教材图2.19,思考:
(1)煤炭的使用预期何时达到峰值
提示:我国煤炭的使用约在2022年达到峰值。
(2)煤炭消费减少对改善我国环境有哪些意义
提示:煤炭消费减少,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抑制气候变暖;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与地表塌陷,保护耕地。
(2021·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B.生产量大幅提升
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D.生产量大幅减少
(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场速解模式]
抓 信 息 ①国家→我国; ②时间→2007-2017年; ③考查→中国的能源特点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建 联 系 第(1)题:图中信息→我国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第(2)题: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减少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
【解析】(1)选A,(2)选C。第(1)题,根据材料,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图中反映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直接反映生产量的变化,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提升或者减少。第(2)题,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减少石油净进口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②④正确。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不能减少进口量,①③错误。
1.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利用: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 采 对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储 存 运 输 污染大气、水、土壤 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漏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专线封闭运输、封闭储存等
加 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利 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生态系统破坏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对废弃物处理、回收、利用;开发绿色能源
2.比较新能源优缺点,实现能源利用多元化:
新能源 优点 缺点 利用 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风能 风力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不稳定,季节变化大,市场距离远,发送难 风力 发电 风力较大的地区: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空气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 发电 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的地区
潮汐能 干净, 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潮汐 发电 沿海地区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也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3.能源问题的分析思路:
(1)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
一般要找出消费比重较大的一种或两种能源资源,并分析能源消费变化趋势。
(2)能源紧张的原因分析。
一般要分析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例如,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快,尤其是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并完善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④资源跨区域调配;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利用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资源;⑦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乙醇汽油;⑧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等。(①~⑦为开源措施,⑧~⑩为节流措施)
【知识拓展】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原因
(1)暴涨: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产量、主要石油生产地爆发战争、主要石油生产国国内发生动乱等,石油价格飙升引发四次石油危机。
(2)暴跌:国际性金融危机、主要石油消费国经济衰退、美国页岩油革命带来的石油供给增加,以及石油价格暴涨后的自然回落。
角度1 我国能源的供需特点
(2022·开封模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储量不断减少,且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应对这些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各国纷纷调整能源战略,其中核能成为当下重点发展的能源产业方向之一。下图为截至2022年1月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情况统计。据此完成1、2题。
1.核能开发受到各国青睐的关键因素是 (  )
A.化石燃料储量不足 B.能够带来大量就业
C.污染小,市场需求大 D.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2.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仅分布在图示省区的原因是 (  )
A.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B.核电技术积累深厚
C.铀矿资源丰富,便于发展
D.沿海便于取水冷却
【解析】1选C,2选D。第1题,相比化石燃料发电,核能发电造成的污染小,核燃料运输和储存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市场需求量大,这是核能开发受各国青睐的关键因素;并不是所有国家化石燃料储量都不足;核能开发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技术门槛高,并不能带来大量就业。第2题,图中的沿海省区并非都是经济发达的省区;核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积累并不深厚;我国铀矿资源相对丰富,在江西、内蒙古、新疆、广东、湖南、广西、河北等省区已发现的铀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5%,所以图示省区铀矿资源并不都丰富;核电机组发电需要大量水源来冷却,且需要大件设备运输,沿海便于取水冷却。
角度2 石油供需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下图示意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原油进口中 (  )
A.从南非进口的原油时间分配均匀
B.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最集中
C.从欧洲进口的原油集中在少数港口
D.各货运线路上的石油运量差别较小
4.有利于保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进口的措施是 (  )
①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
②投资核心港口,增加港口的原油货运量
③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降低显著流
④加强海运船队管理,集中时间进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3选C,4选B。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从南非进口原油的分布脆弱度较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大量进口的原油货流量大,时间较为集中;东北亚的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较低,可见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比较分散;欧洲进口原油的集中度最高,即主要从少数港口进口原油为主;图示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在各大洲的数值不同,同时各大洲的石油进口量没有具体的数值,无法判断各货运线路上石油运量的差别。第4题,加强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给中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线选择,避免因货流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可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不均衡,少数港口具有明显优势,投资核心港口会导致该港口泊位紧张、装卸货物不及时等;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可减少因路线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的问题,同时也可降低显著流,从而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集中时间进口会导致港口因等待办理手续等造成港口、航线等拥堵,不利于保障原油的进口。
角度3 我国未来能源安全
  (2022·广州模拟)风电、光伏一年的发电时间大约只有全年的20%。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的迅速发展,储能变得愈发重要,众多企业开始涉足储能行业。目前,储能技术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物理储能;二是电化学储能,即电池储能。据估算,当前全球电池生产商5年多的电池产能仅可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所需的电能。下图为2014—2019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规模增长情况。据此完成5~7题。
5.风电、光伏全年发电时间较短的原因是 (  )
A.投资成本高 B.技术要求高
C.环境影响大 D.区域差异大
6.我国在2015—2019年电化学储能规模同比增速较大的根本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旺盛 B.大量企业加入
C.资金持续增加 D.风力资源丰富
7.我国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用电成本 B.调整用电时段
C.提升发电技术 D.保障供电稳定
【解析】5选C,6选A,7选D。第5题,风力发电需要大风,光伏发电需要太阳辐射,所以风电、光伏发电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大,全年发电时间较短是因为满足发电要求的天气时间短;投资成本高、 技术要求高和区域差异大会影响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建立,但不是全年发电时间较短的原因。第6题,根据材料“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的迅速发展,储能变得愈发重要,众多企业开始涉足储能行业”可知,我国在2015—2019年电化学储能规模同比增速较大的直接原因是大量企业加入,而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资金持续增加可以使储能规模增大,但不是根本原因;风力资源丰富程度是一个较稳定的影响因素,不会在2015—2019年变大使得电化学储能规模同比增速较大。第7题,根据材料“据估算,当前全球电池生产商5年多的电池产能仅可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所需的电能”可知,我国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供电稳定;通过材料可知,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储存能量,不能降低用电成本和提升发电技术;可以调整用电时段,但不是主要目的。
【加固训练】
  “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复杂的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3~4吨煤生产1吨油品。2021年,我国“煤制油”年产能约931万吨,同期我国石油进口量51 298万吨,据此完成(1)(2)题。
(1)最适宜布局“煤制油”产业的是 (  )
A.浙江 广东 黑龙江
B.浙江 广东 江苏
C.山西 陕西 内蒙古
D.贵州 山西 福建
(2)发展“煤制油”产业对我国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替代石油进口
B.增强能源应急能力
C.减少大气污染
D.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煤制油”的原料是煤炭,由材料中的“3~4吨煤生产1吨油品”可知,“煤制油”需消耗大量的原煤,远距离运输成本较高,所以“煤制油”产业适宜在煤炭丰富的省级行政区布局,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煤炭资源匮乏。第(2)题,“煤制油”的产能远不及石油进口量,无法替代进口;仅靠一种产业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用很有限;“煤制油”的产品仍然是化石燃料,减少大气污染作用有限;由于我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而煤炭是我们的优势能源,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缓解石油的不足,所以“煤制油”的最重要意义就是增强能源应急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