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基础性考法:厘清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综合性考法:以调配线路为线索,掌握沿线地区地理特征。 3.创新性考法: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考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必备知识 排查】
1.调配目的: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
2.调配原因:
3.调配影响: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思考】
天然气没有污染吗
提示: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不是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煤炭的40%,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天然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较洁净等优势。
【点拨】
西气东输工程的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气源地,可确保稳定供气;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补充气源地。
(2)技术保障:已建立了地质勘探、开发、输送、炼制及辅助生产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
(3)市场广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发展利用天然气的市场广阔。
【深研】阅读教材图4.21,思考:
西气东输有什么意义
提示: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会使西部地区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地区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国家也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对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和补贴。
【情境探究 提升】
[生活情境]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霍尔果斯口岸—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东行,全线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气源地。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示意图。
[任务驱动]
任务1:西气东输工程的终点为什么选择在东部地区
提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东部地区大气污染严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任务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有何意义
提示: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⑤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任务3:除该工程外,国家还应该采取哪些类似工程或相关措施
提示:跨区域调配能源,如川气东送、西电东送;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宣传节约用电等。
【核心要点 突破】
1.全面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少。
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
①资源供应:要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
②线路造价:要考虑其经济性、合理性。
③沿线条件:要考虑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④工程影响: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气东输的原因:
【知识拓展】我国主要的资源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西线 工程 位于青藏高原上,可自流供水,但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中线 工程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东线 工程 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2)西电东送的三线工程。
(3)煤炭外运。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
项目 主要线路
东西 向运 煤通 道 通往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 华北 京包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神黄线等
南北向运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高考预测 精练】
角度1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2021年8月25日,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现新的亿吨级油气区,探测油气储量超2亿吨油当量,标志着盆地腹部超深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开辟岀一个新的油气战略接替区。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难度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活跃 B.地质环境复杂
C.冻土分布广泛 D.气候寒冷干燥
2.塔里木盆地油气主要输往我国东部,给东部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B.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D.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A错误,B正确;盆地沙漠广布,干燥,难以形成冻土,C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气候对地质探测影响较小,D错误。第2题,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能源短缺,A错误;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是对西部地区的影响,B、D错误;天然气是清洁能源,能够改善能源消费结构,C正确。
角度2 西气东输的原因
中国石油2022年4月2日发布消息,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技术获突破,西气东输三线中卫二站项目三条超大口径天然气管道首次实现了最小间距并行建设。该项目紧邻腾格里沙漠,包括一座站场、新建4条管道、改线6条管道,10条管道汇聚同一个枢纽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枢纽站。中卫二站建成后将实现西一线、西二线、中贵线、中靖线及西三西、西三中通过中卫二站相互连通,下图示意我国主要天然气管道线路及节点城市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陆续建设多条天然气管道的主要原因是( )
A.技术先进 B.资金充足
C.疆域辽阔 D.能源不足
4.中卫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枢纽站的优势条件是 ( )
A.天然气储量丰富 B.地理位置优越
C.本地能源需求量大 D.基础设施完善
5.中卫二站项目实现最小间距并行建设有利于( )
①节省建设用地 ②保障能源安全
③节约工程投资 ④缩短输气距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3选D,4选B,5选A。第3题,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高于产量,建设多条天然气管道可以从国外输入天然气,缓解能源不足的局面,D正确;技术先进、资金充足,使我国有能力建设天然气管道,但不是建设多条天然气管道的主要原因,A、B错误;疆域辽阔与建设多条天然气管道无关,C错误。第4题,中卫位于我国东西部之间的中心点,具有等距离运输的优势,B正确;西气东输线路上很多地方天然气储量丰富,A错误;中卫经济发展较落后,对能源需求量不大,且基础设施不完善,C、D错误。第5题,紧邻腾格里沙漠,地域生态脆弱,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卫二站项目实现最小间距并行建设有利于节省建设土地和投资。
【加固训练】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 ( )
A.贵州
B.东北地区
C.新疆
D.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2)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1)选D,(2)选B。第(1)题,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距离华中地区近,且有直达的铁路交通线路;贵州、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煤炭资源相对较少,距离较远。第(2)题,北煤南运大通道增加了南北铁路线,能够缓解原有铁路运输压力,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但不能缓解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北煤南运将北方煤炭运输到华中地区,能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考点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 排查】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1)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量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
【思考】
目前,我国已建成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三线通道,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修建多条西气东输通道。
提示:①西部地区天然气丰富;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巨大;③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点拨】
西电东送的意义
(1)有利于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将煤炭转换成电能输出,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3)减轻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真题 剖析】
(2022·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 占本网装机比例(%) 调节容量比例(%) 调节负荷升降速度
火电 59 40~100 慢
水电 10 0~100 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较快
液化天然气燃机 15 60~100 较慢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考场速解模式]
抓 信 息 ①位置:南方地区→能源分布不均→能源消费市场不同; ②调峰任务→西部送电承担→昼启夜停; ③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经济运行
建 联 系 第(1)题:西部地区→煤矿→水电站→能源丰富;东部城市→能源需求量大。 第(2)题: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调节速率快。 第(3)题:抽水蓄能→提高火电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益→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答案:(1)西部常规能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
(2)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为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
(3)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核心要点 突破】
1.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思维流程:
具体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如下: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有利 影响 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 影响 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如不注意水土保持,将会造成生态破坏 —
【高考预测 精练】
角度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输电工程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的特点。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美丽山输电工程是我国在海外首个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输电线路总长超过2 500千米,跨越巴西5个州81个城市。下图示意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1.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的电力最可能来自 ( )
A.水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地热发电 D.太阳能发电
2.巴西建设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输电技术先进
B.巴西电力资源禀赋好
C.中国建设成本低廉
D.巴西能源供需不平衡
3.巴西美丽山输电工程的建设,能够 ( )
A.大幅度降低居民用电价格
B.改善沿线地区的大气质量
C.改善亚马孙雨林生态环境
D.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解析】1选A,2选D,3选B。第1题,巴西北部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巴西北部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风力较小,B错误;巴西北部处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C错误;巴西降水多,晴天少,太阳能资源不足,D错误。第2题,中国输电技术先进,建设成本低,这是巴西建设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有利条件,A、C错误;巴西电力资源禀赋好,不是近期才有的区位条件,B错误;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对能源需求增加,市场广阔,D正确。第3题,输电线路长,用电价格降低幅度不会很大,A错误;水电为清洁能源,能够改善沿线地区的大气质量,B正确;美丽山输电工程的建设会破坏植被,C错误;巴西美丽山输电工程的建设对劳动力的数量和价格影响不大,D错误。
角度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太阳能、风能、煤炭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准噶尔盆地东部已经探明煤炭储量2 136亿吨,储量巨大。2019年9月26日准噶尔盆地的昌吉至安徽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如图)正式投产运营,它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同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配套建设装机规模较大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新疆把富余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向东输送,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短缺的局面,也为新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说明建设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要克服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2)简述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产对新疆主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3)指出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运营给新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整个线路从东部平原地区一直向西北到达新疆地区,线路长,穿越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线路西北段穿过沙漠戈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中部经过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沿线经过众多河流,河流阻隔,建设难度大。第(2)题,新疆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能源资源相对有富余。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产有利于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第(3)题,新疆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主要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因此火力发电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火电厂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淡水,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火力发电可能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特高压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可能破坏植被,加剧当地的土地荒漠化。
答案:(1)线路西北段穿过沙漠戈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中部经过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沿线经过众多河流,河流阻隔,建设困难。
(2)有利于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
(3)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火电厂运行需要大量的淡水,可能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特高压工程建设还可能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
【加固训练】
大通河通常被认为是湟水的支流,但以长度与流量论,大通河实为湟水正源。湟水谷地耕地面积相当于青海省耕地面积的56%,养育了全省人口的61%。“引大济湟”工程是青海省内一项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2018年8月,“引大济湟”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干渠全线试通水成功,标志着干渠工程具备投入使用条件。下图为“引大济湟”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
(1)“引大济湟”引水线路的明显优点有( )
①引水量较大
②部分地区可自流引水
③施工难度大
④全部利用现有河道引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引大济湟”工程通水产生的明显影响是 ( )
A.黄河中下游水量增加
B.缓解湟水谷地水资源短缺
C.降低湟水谷地水价
D.湟水谷地垦荒力度加大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大通河流量大,“引大济湟”的引水量较大,①正确;引水线路北部为山地,引水线路部分地区可自流引水,有利于降低引水成本,②正确;施工难度大是缺点,③错误;需要大量建设人工引水渠道,④错误。第(2)题,通水后,湟水谷地农业用水量大增,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量可能减少,A错误;通水后可以缓解湟水谷地地区的水资源短缺,B正确;水价受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湟水谷地水价不一定降低,C错误;大力垦荒会破坏区域生态环境,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