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22: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1.基础性考法: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综合性考法:分析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及其所形成的城市体系,说明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作用及对世界的影响。 3.创新性考法:分析城市成为区域中心的原因和优势,建立区域的部分与整体的关联思维。
考点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概念: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类型。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等级与城市体系:
(1)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点拨】
城市等级
近年来,一些中小城市不顾自身实际,提出发展成为大城市甚至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建机场、五星级酒店等设施,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同城市的等级不同,服务范围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位,大、中、小城市要“扮”好各自的服务角色。
【思考】
济南与周边区域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济南为周边区域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等服务;周边区域为济南提供市场、劳动力等。
(2022·山东等级考)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场速解模式]
抓信息 ①地点→沈阳—大连→距离近; ②事象→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形成
建联系 第(1)题:沈阳—大连→区位和功能上互补→构建双核结构。 第(2)题: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解析】(1)选A,(2)选 C。第(1)题,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所以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沈阳和大连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小;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是两城市可以构建双核结构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影响双核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第(2)题,大连市的城市定位不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④错误。
1.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1)城市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2)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4)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5)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资源 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资源的开发利用
交通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人口 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经济 发展 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知识拓展】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
角度1 城市的辐射功能
  下图为2021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能力越强。据此完成1、2题。
1.与成都相比,西安 (  )
A.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强
B.信息和交通更畅通
C.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雄厚
D.人流和物流辐射能力更强
2.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③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选B,2选A。第1题,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弱,A错误;交通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西安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B正确;资金流、技术流、人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C、D错误。第2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能力,①②正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西安技术流比较高,应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③错误;西安已经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提高城市行政等级不符合实际,④错误。
角度2 同城化
  2022年5月17日,新闻记者获悉,《2021年武汉城市圈城市融合指数评估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21年,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在全国主要省域城市圈中位居前列。武汉城市圈正从发育型城市群迈向成熟型城市群。下图为武汉市8+1城市圈城际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武汉“8+1城市圈”的形成得益于 (  )
A.八个城市的规模大小相近
B.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内城市经济高度发达
D.有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4.为推进城市圈更好更快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B.中心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
C.推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乡镇向城市集聚
D.扩大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规模
5.孝感市在参与武汉“8+1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应该 (  )
A.向其他城市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发展方案
B.利用空间和距离优势,积极引进各类产业
C.深化汉孝合作,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
D.坚持经济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3选D,4选A,5选C。第3题,武汉市属于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周边城市围绕武汉形成城市圈,武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D正确;图中的八个城市发展规模大小不同,A错误;区域内矿产资源并不丰富,B错误;区域内除武汉市经济发达外,其他城市经济相对落后,C错误。第4题,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能更快更好发展城市圈,A正确;中心城市应当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周边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B错误;人口和产业都迁往城市,将给城市带来大量问题,C错误;扩大城市圈内的各城市规模,不一定是合理的城市发展措施,D错误。第5题,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方案导致雷同化,不利于发展,A错误;产业发展应当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才能更好地发展并与其他城市协作,B错误;积极参与城市圈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圈各城市的发展,C正确;城市的发展要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D错误。
 【加固训练】
  (2020·山东等级考)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如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
(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材料判断,适宜推进同城化的城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相邻城市,二是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根据图示可推断合肥-巢湖最适宜推进同城化,两者距离相邻,且属于双向首位客运流向;安庆-池州、亳州-阜阳、芜湖-铜陵都属于单方向首位客运流向。第(2)题,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和滁州都属于安徽省,两者之间行政联系密切;南京经济发展水平比合肥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力更大,并且南京与滁州距离更近,会加大两者的客流差异;合肥和南京虽然都是省会城市,但两者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南京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且与滁州更邻近,南京的吸引力更大。
考点2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城市群
1.纽约的发展:
时间 表现
殖民地时期 港口建设
1825年 伊利运河开通,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0世纪30年代 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 000万的城市
2.纽约的辐射功能:
(1)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周边地区,形成60多个卫星城市。
(2)对城市带的影响:纽约与其他城市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3)对美国的影响: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4)对世界的影响: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点拨】
纽约港的主要区位优势
(1)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保证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2)哈得孙河河口地势平坦开阔。
(3)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
(4)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生活情境]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任务驱动]
任务1: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提示:距离上海更近,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联系更为紧密,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更大。
任务2: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市的核心作用,首先需要加强上海市    中心、    中心等城市职能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沿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除沿长江黄金水道外,还可沿
        等发展轴实现上海市对外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提示:金融 贸易(或航运) 铁路线、公路、海、湾、湖、运河
任务3:指出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提示:①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②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③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④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1.基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的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
2.大都市圈的形成——城市群:
(1)城市群的形成。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联系的加强,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城市群。
(2)研究城市群建设的意义。
通过对各城市群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分布、政策体系、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异同点研究,根据区域发展理论进行研究,对城市群及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角度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据此完成1、2题。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发展特点
主要 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 的摩 华盛顿
发展 特点 城市群 中最大 的城市, 发展历 史早  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在地 美国曾经的首都,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 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  美国的 首都
1.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 (  )
A.服务种类 B.辐射范围
C.人口数量 D.城市等级
2.波士华城市带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 (  )
A.波士顿 B.费城
C.巴尔的摩 D.纽约
【解析】1选A,2选C。第1题,波士华城市带发展中,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限制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A正确;各城市间联系紧密,辐射范围大,B错误;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C错误;城市等级没有限制,都是大城市,D错误。第2题,巴尔的摩是海港城市,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运往和产品的输出,应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C正确;波士顿靠近欧洲,高等学府云集,应是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为主导,A错误;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比较多样化,B错误;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是发展历史最早,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应重点发展服务业,D错误。
角度2 城市群——四大湾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表,完成3、4题。
湾区 粤港澳 大湾区 东京 湾区 旧金山 湾区 纽约 湾区
人口/万人 6 671 4 347 760 2 340
GDP/万亿 美元 1.36 1.8 0.8 1.4
占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5.65 3.68 1.79 2.15
3.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  )
A.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4.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
B.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
C.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
D.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解析】3选D,4选C。第3题,这四个湾区都是沿海地区,A错误;东京和纽约都海陆交通便利,B错误;珠三角矿产资源匮乏,C错误;粤港澳大湾区刚规划不久,表中显示其面积大,因此发展空间广阔,而且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D正确。第4题,粤港澳大湾区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内地和港澳之间的深度合作,增加交流融通,并能实现粤港澳三省级行政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更有利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不及香港、澳门。
 【加固训练】
  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进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承担“重要节点”的是 (  )
A.上海自贸区
B.天津滨海新区
C.深圳
D.合肥
(2)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 (  )
A.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
B.改变城市的地域形态
C.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改善周围城镇群的环境质量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据材料可知,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而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经济较落后,不能作为重要节点。第(2)题,由材料可知,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重要节点主要是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不能改变周边城镇的地域形态,对城市人口的变化没有影响,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