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①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二龙:指争战的双方。诗中指曹操和孙权。②鲸鲵:大鱼名,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双方对战的军队。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照应标题描绘赤壁之战的紧张情势,“扫地空”写出了曹操的惨败之状。
B.第三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烈火张天映照云海的景象,再现了火烧赤壁的情景。
C.第五句点出送别主题,想象友人沧江独望,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
D.这首诗将怀古与送别融为一体,用怀古来贯穿全诗,借送别来突出怀古之情。
2.结尾“我欲因之壮心魄”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送杨曰补南还
清·沈钦圻
去年春尽同为客,
此日君归又暮春。
最是客中偏送远,
况堪更送故乡人。
清人沈德潜称此诗“四层曲折,一气传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曲折”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4.下列对本首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楚江:与下向中“建业”都是指送别李胄的地点。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古属楚地,故称楚江。
A.首联点题,点明送别友人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描绘了一幅细雨朦胧的日暮景象。
B.颔联中“漠漠”“冥冥”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重”“迟”则暗示客行心情的沉重。
C.颈联“海门深”“浦树远”营造出广阔辽远的景象,表明诗人面对别离仍保持乐现的心态。
D.尾联直抒胸臆,将“沾襟”之泪水比做飘散的雨丝,表达送别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乱后送友人归湘中
杜荀鹤①
家枕三湘岸,门前即钓矶。渔竿壮岁别,鹤发乱时归。
岳暖无猿叫,江春有燕飞。平生书剑在,莫便学忘机。
【注】①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三湘岸”“钓矶”描绘了作者友人湘中老家的环境。
B.颔联中,“壮岁”“鹤发”说明友人对钓鱼的热爱长年未改变。
C.颈联中,“岳暖”“江春”暗含着诗人对此刻时局的积极心态。
D.尾联中,诗人勉励友人发挥“书剑”才学,不要就此归隐避世。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瀛洲(今河北河间),赴任途经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指春天的温暖。④古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将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缠绵感伤、哀怨愁苦。
B.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先从时间着笔,再就空间落墨,最后表达对友人赞颂之意。
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D.“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运用借代修辞,言说宴席中以歌舞相伴的歌女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7.请赏析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这里代指安西。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哀而不伤,既有送别的愁绪,更有对友人的积极勉励。
B.首联诗人以“飞蓬”喻友人,突出友人即将跨马远征。“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孤苦无依、漂泊无定之感。
C.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不言心事,心事自含其中。
D.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2)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9.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各题。
送王适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点明了送别的时令、地点、天气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B.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友人的性格虽然冷漠但温润如玉。
C.颈联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实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是诗人的悲吟。
D.尾联榜是春闱的杏榜,作者期待友人明年榜上有名,表达了对友人美好期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唐代】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10.一二两句从 和 两个角度(填感官),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
11.同为送别诗,下列诗句和本首诗表达情感一致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请说说“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许时用还剡①
宋濂
尊酒都门外,孤帆水驿飞。
青云诸老尽②,白发几人归?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
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注】①许时用:诗人同乡老友。剡:剡湖,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嵊州境内。②诸老尽:宋濂与东南有才有志的知名人士刘基、章滥、叶琛等一道被朱元璋聘请重用。然而,仅十来年间,叶、章二人先后死去,刘基辞去官职,仅剩宋濂在朝,诗人对于以后能否像友人一样全身而归故里尚不可知。
13.下列各项对古诗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先交代送别地点:京城大都城外。下句抒发送别之情:“孤帆水驿飞”的“飞”字极言孤舟离去之快,暗含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
B.颔联以反问写诗人的无限感慨:当初有着青云之志的老友纷纷离世、离朝,自古以来又有多少人能顺利地功成身退呢?
C.尾联以直抒胸臆作结:你为回乡而无比欣喜,我也梦见你那简陋的房屋,儿时与玩伴的种种欢乐都如在眼前。
D.此诗虽是送别诗,却选用很多故乡风物:风雨、烟霞,是故乡景;鱼羹、柴扉,是故乡物,充满了故乡之思。
14.小青朗读这首诗的颈联,感觉其妙处与《天净沙·秋思》中几句诗相似,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表格,按顺序填写空缺的部分。
诗句 手法 分析效果 情感
风雨鱼羹饭, 烟霞鹤氅衣。 列锦 ①这两句 ②这两句
③ 对比 上句写深秋萧瑟景象,下句写温馨家庭生活,更凸显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 以旅途异乡景象来抒发游子异乡漂泊的孤寂,对家乡温馨生活的怀念。
15.阅读宋代苏轼的《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一词,完成下题。
蝶恋花 暮春别
李公择①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②。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③,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②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已过。③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 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此处意思是像《楚辞 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本词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2)下列对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B.“簌簌无风花自堕”,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也烘托出词人安贫乐道的情趣。
C.“路尽河回千转舵”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暗示友人之间情谊深厚。
D.“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使用《楚辞 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
(3)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提示:通过哪些手法)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2.诗歌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突出周瑜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有感而发,希望友人经常来信报告佳音;
“我欲因之壮心魄”指诗人希望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济世救民的思想。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
C.“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理解赏析不正确。第五句点出送别主题,想象友人沧江独望,表达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感伤,并未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
故选C。
2.本题理解诗人情感主旨。
结合“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知,诗句的意思是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这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钦佩之情;
结合“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这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诗人希望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诗人将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
3.示例:诗人的同乡回转故里,诗人想到去年“春尽”时,他和老乡都是旅人,而今年又是暮春(差不多“春尽”)时节,老乡要回故乡了。诗人远客他乡,已经情不能堪,偏偏此时又要送客回故乡,将乡情和羁旅之思尽情地倾泻。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
题目中的“送”表明这是一首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去年春尽同为客”是诗中第一层意思。诗人离乡背井,作客他乡,自有一番孤寂况味,但有这位同乡作伴,总算多少得到了一些慰藉。所以在“同为客”一语中,包含着诗人和这位同乡之间的深厚情谊。
“此日君归又暮春”句转入第二层意思:现在这位同乡却要回乡去了,而回乡的时节同来时一样,也是暮春。首句提到“春尽”,次句又标出“暮春”,如此反复强调,显然是在暗示读者:自己正在思乡情绪的困扰之中。
“最是客中偏送远”句又转一层。远客他乡,已经情不能堪,偏偏又要在此时此地送客远去。客中送客,因客人远去而忽悟己身亦是远客他乡,所以送客翻成愁客,种种别恨离愁,自会一齐涌上心头。全诗经此一转,感情流程陡然加速,变得十分湍急。
“况堪更送故乡人”句把诗意转入第四个层次。本来还有一个故乡之人作伴,可以聊慰客中的孤寂,而现在则连这一点慰藉也将不复存在;所送之人所归的故乡,就是诗人自己的故乡,别人得以回转故乡,而自己却仍滞留他乡。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的缘故,这最后一句把诗人的思乡之情表现得越来越浓烈,越来越迫切,形成了一股不能自已的感情激流。
4.C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海门”即长江入海口,“含滋”即湿润。然而海深“不见”、树“含滋”,即颈联写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虽营造出广阔辽远景象,却依然笼罩在细雨朦胧之中,渲染出送别时的一种离愁别绪,而并非要表达别离的乐观。因而C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B.颔联的意思是“年轻时你便与你的渔竿作别,直到头发都白了才在这战乱中归来”,反映的是友人在战乱中长年飘零他乡;
故选B。
6.A 7.这两句意思是: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不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作者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临江仙·送钱穆父”有误。《临江仙·送钱穆父》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聚,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
故选A。
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将人生的旅程比作住旅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人生是短暂的,不必因离别而愁绪满怀,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希望友人能够积极面对,表现其旷达的胸怀,诗人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思,表现了诗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8.(1)B
(2)示例:“一杯”中饱含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对友人征途的关心与担忧;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
【详解】(1)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与王维自喻“飞蓬”的孤苦无依,漂泊无定不是同一种情感。
故选B。
(2)考查内容理解。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意为: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万千心事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中。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写友人将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和祝福;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离别的酒中。
因此,这“一杯”送别酒中,既包含着对饱含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的“万里”征途的担心;既有对友人能实现理想的祝愿;更有对友人“功名”早立的期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9.(1)C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难过,但不低沉。流露出美好的祝愿与希望。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C.颈联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这首诗是诗人苏辙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江南送别友人前去赴考,然而又有多少人从青丝熬到白首都未能得偿心愿,在没有知音相伴的漫长的日子里。在春雨连绵中。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友人性格好,定能得偿心愿。颈联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是诗人的悲吟,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期待,相信他明年定能高中。作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难过,又流露出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和希望。
据此回答即可。
10. 视觉 听觉 11.B 12.这两句采用虚写(想象),想象第二天送别朋友时回首白云依依的场景,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解析】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秋夜深深北送君”意思是: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深深”形容夜色浓重。此句从视觉角度写出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的景象,烘托了作者沉重的依依惜别之情。故①空填写“视觉”。
“阴虫切切不堪闻”意思是: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切切”形容秋虫的鸣声凄切。此句从听觉角度,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烘托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愁苦之情。故②空填写“听觉”。
11.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由“秋夜”“深深”可知,首句从视觉角度写出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的景象,烘托了作者沉重的依依惜别之情。由“切切”“不堪闻”可知,次句从听觉角度,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以悲伤的秋声烘托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愁苦之情。“明日”“回首”则以想象的手法设想别后的孤独和惆怅。因此这首送别短章,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以虚写手法设想了别后的情景,流露出送别时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A.句意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B.句意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孤帆远影”“天际”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离别的惆怅;
C.句意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诗句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既表现出诗人的开阔胸怀,又展现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D.句意是: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故选B。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意思是: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作者以想象中明天的情景,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舒写离情别绪。因此后两句诗文中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留恋、孤寂和感伤的情怀。
13.C 14. 写诗人想象友人归乡后观赏故乡的风雨及烟霞美景,穿上隐士的鹤氅,品尝家乡的美食。
以友人归乡的恬静生活表达自己对离开官场,回到朴实宁静家乡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C.尾联的诗意为:因为你的归乡,我也动了归乡的兴致,梦中见到了家乡那简陋的老屋。此句是以梦境含蓄地表达对归乡隐居生活的向往,选项中“儿时与玩伴的种种欢乐都如在眼前”理解有误;
故选C。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第一空,该句意为:我想,在和风细雨或烟霞满天中,你正吃着粗茶淡饭穿着布衣素服。“风雨”“烟霞”指故乡风物,“鱼羹饭”“鹤氅衣”指清闲自在的生活,此句想象友人归乡后的闲适生活,穿上隐士的鹤氅,品尝家乡的美食;
第二空,“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两句全用名词堆叠,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作者以友人归乡的恬静生活表达自己对离开官场,回到朴实宁静家乡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
第三空,根据题干“上句写深秋萧瑟景象,下句写温馨家庭生活,更凸显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可知,此句应为《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借旅途中的景象抒发对家乡生活的怀念。
15.(1)堕花 老柳 开过花的樱桃。
(2)B
(3)用想象:想象朋友行舟今夜泊处情景,渔村冷落,独对孤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牵挂;巧用回文:既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又希望朝廷能够将他们召回,再予以重用。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簌簌无风花自堕”的含义为: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这句中“花自堕”的“堕花”符合暮春的特征,“柳老樱桃过”指的是花木由荣转枯,柳在初春时应是新柳,“老柳”说明已是“暮春”,“樱桃过”指“开过花的樱桃”,也符合暮春特点。据此即可概括暮春景物。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B.“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花谢,点出了送友人李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并非“安贫乐道”。所以本项理解有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诗词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下片中“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无法入眠,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这两句,便见作者对朋友行踪的挂念之情。“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 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下片写送别,也有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