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23:0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园长安。
边 塞 诗
思想内容:
1. 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
2. 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
3. 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 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了解作者
岑参(公元715—770年),唐代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
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七卷。
清楚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1
2
3
4
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
1.“强欲登高去”,“强”何解?(勉强 ),为什么会勉强?
行军途中、遭遇战乱
2.本句和题目有何关系?
点题
“无人送酒来”,登高怎么又想起了酒?
重阳节,还因为诗人想起了陶渊眀,借用陶渊眀典故,表达了诗人行军途中萧瑟凄凉,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明白如话,虽巧用典故,无任何矫柔故作,使人不觉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最高要求。
单击添加标题
“强欲登高去”,“强”何解?(勉强 ),为什么会勉强?
行军途中、遭遇战乱
本句和题目有何关系?
点题
“无人送酒来”,登高怎么又想起了酒?
重阳节,还因为诗人想起了陶渊眀,借用陶渊眀典故,表达了诗人行军途中萧瑟凄凉,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明白如话,虽巧用典故,无任何矫柔故作,使人不觉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最高要求。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此句“遥”和“怜”运用有何妙处?
“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字不仅写出作者对故乡菊花的眷恋,更写出故乡之菊开在战场长长叹息和百般怜惜。
第四句是想象之语,扣住诗歌题目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抒发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作业
背诵并默写!
下课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