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9 08: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练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 学习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27页、28页、29页,完成下列填空)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 ;打鼓时, 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 振动发出的;蝉是由
发声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4、 现象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现象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除此之外,声音还 (填“能”或“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课堂导学:
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1:观察课本P27、P28的几幅图,思考:
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猜想: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文具,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结论:发声的物体在
活动3: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2)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1、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的振动”的方法吗?
如图是小明学习了本节课后设计的实验方案,把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是为了探究 的。在此实验中,小明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的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 。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所有的发声物体都在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 。
3、声音的保存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
(1)观察与思考:如插图宇航员在月球上需要借助无线电波进行交谈思考:①近在咫尺的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借助无线电波才能进行交谈呢?
②月球表面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吗?
③如课本插图2.1-5,试猜想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怎样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会怎样变化?
(2)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
(3)玻璃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还呆在原地吗?
(4)正播放音乐的录音机,离开一段距离欣赏音乐,能听到吗?
(5)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 、 和 都能传播声音, 不能传声。
5、阅读课本p29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声以 的形式传播着,这个过程跟 的传播相似
课堂精练
1、在敲响寺庙里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经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分析其原因(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因为大钟在继续振动
C.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发声将停止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声音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作业(一)
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2. 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 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作业(二)
1.音乐会上听到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并通过 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
2.狗将耳朵贴在地上听动静是表明 能传声。
3.鱼民可以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表明 能传声
4.笛子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笛子管子里的 发生振动.
5.如果甲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在水管另一端便会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_ 传播来的
6.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 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 那么, 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________秒(V=340米/秒)
7.天坛的回音壁使人站在圆形围墙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这一音响效果的产生利用了 这一声学原理。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钟还在振动 B 钟声的回声
C 钟声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测量后( ).
A 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B 对运动员的成绩无影响
C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中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 )
A.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B.旷野中空气比较稀薄
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作业(三)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涉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 、 ,这些声音通过 以 形式传入耳内的。
2.我省小学生小聂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声。结果表示:蜜蜂不是靠 发声的。用大头针插破了蜜蜂的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小聂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就是小黑点,不管小聂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都应该学习她的 的精神。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
4.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________次敲击声。
6.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km/h。
7.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m/s。
8.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比赛时的空气温度为15℃,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时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比较,在忽略光的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一定( )
A.少了2.94s B.多了2.94s C.少了0.294s D.多了0.294s
9.阅读声速与气温有关的小短文,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气温影响空气的密度,气温高,空气的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一定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朗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滩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 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1.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A处鸣笛后,经过4s后在B处听到对面高山传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A处到B处间的距离?
(2)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走的路程?
(3)A处离高山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