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5:10:5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
1.课内阅读我最棒。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暝”的意思是   ,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   。
(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1)日落时分,天色将晚;天气晚来秋
(2)D
(3)D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古诗的理解,“山居”的意思是在山中居住。“秋暝”的意思是秋天天色将晚。所以“暝”的意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秋天天色将晚的诗句是:天气晚来秋。句子意思为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通过古诗题目、内容,得知本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古诗《春晓》,描写的季节是春天。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选自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古诗《山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3)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地点:空山;时间:晚;季节“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静:明月、松;动:清泉;光:照;声:流水声。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为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故答案为:(1)1、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天气晚来秋
(2)D
(3)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先要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写法,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诗文赏析,韵无穷 。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 。
风一更,雪一更,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的   。词牌名是   。
(3)“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4)我能用成语来形容这样的行军生活之艰难:   、   、   
(5)分享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6)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夜深了,诗人站在军帐外,他在望向何处 心里又在思念谁
【答案】(1)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3)A
(4)风餐露宿;幕天席地;跋山涉水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温柔的妻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子。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榆、畔、帐、聒、碎、园。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长相思》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诗,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3)“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一程”又“一程”,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股选A。
(4)形容行军生活之艰难的成语有很多: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幕天席地、跋山涉水。
(5)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筛选诗词即可。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合理即可。诗人看着家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忙碌的妻子,还有那需要照顾的孩子。
故答案为:(1)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3) A
(4)风餐露宿、幕天席地、跋山涉水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温柔的妻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子。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6)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古诗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用横线画出第一句诗中动态描写的诗句,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   ,全诗主要描写了   季   (时间)的景色。
(3)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
(4)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   、   、   和   。
(5)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   的心情,从“   ”字可以看 出来。
【答案】(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唐;张继;秋;半夜
(3)B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4)月亮;秋霜;枫树;渔火
(5)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6)孤独寂寞;愁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姑、城、寺、钟。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长相思》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诗,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作者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4)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诗的前两句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5)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6)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故答案为:(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唐、张继、秋、半夜
(3)B
(4)月亮、秋霜、枫树、渔火
(5)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6)孤独寂寞、愁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解答此题要依据诗作的写作背景,诗歌内容来理解。
(4)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物挑出来即可
(5)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延伸阅读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这首诗是对景物的   描写。
(2)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句中把   比作   ,把   比作   ,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理解诗句,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①下面对“铺”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残阳已接近江面,的确像是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 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之感。
b.夕阳照在江面上,江面上十分平静,像是有一块地毯铺在上面似的。
②“可怜”的意思是(  )
a.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木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天空中挂着精巧的银弓般的新 月,由衷地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b.值得怜悯,诗人看到江边夜景想到露珠易碎,新月未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残阳;江水;露珠;月亮;静态
(2)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珍珠;月;弓
(3)a;a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这首诗写了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2)“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一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珍珠,将新月比作弯弓。表现出九月初三夜的美丽。
(3)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故选a。
②“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故选a。
(4)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1)残阳、江水、露珠、月亮、静态
(2)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珍珠、月、弓
(3)a;a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点评】(1)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物挑出来即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5.阅读并完成练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的体裁是   ,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万重:    复恐:   
(3)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4)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绝句;律诗
(2)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又担心。
(3)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罗,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4)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诗的体裁。张籍的《秋思》体裁是七言绝句,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律诗。
(2) “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复恐”是又担心之意。
(3)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4)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故答案为:(1)绝句、律诗
(2)1、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2、又担心。
(3)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罗,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4)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点评】(1)唐诗的体裁和类别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4)此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
1.课内阅读我最棒。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暝”的意思是   ,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   。
(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诗文赏析,韵无穷 。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 。
风一更,雪一更,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的   。词牌名是   。
(3)“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4)我能用成语来形容这样的行军生活之艰难:   、   、   
(5)分享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6)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夜深了,诗人站在军帐外,他在望向何处 心里又在思念谁
3.古诗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用横线画出第一句诗中动态描写的诗句,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   ,全诗主要描写了   季   (时间)的景色。
(3)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
(4)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   、   、   和   。
(5)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   的心情,从“   ”字可以看 出来。
4.延伸阅读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这首诗是对景物的   描写。
(2)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句中把   比作   ,把   比作   ,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理解诗句,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①下面对“铺”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残阳已接近江面,的确像是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 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之感。
b.夕阳照在江面上,江面上十分平静,像是有一块地毯铺在上面似的。
②“可怜”的意思是(  )
a.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木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天空中挂着精巧的银弓般的新 月,由衷地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b.值得怜悯,诗人看到江边夜景想到露珠易碎,新月未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并完成练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的体裁是   ,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万重:    复恐:   
(3)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4)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日落时分,天色将晚;天气晚来秋
(2)D
(3)D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古诗的理解,“山居”的意思是在山中居住。“秋暝”的意思是秋天天色将晚。所以“暝”的意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秋天天色将晚的诗句是:天气晚来秋。句子意思为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通过古诗题目、内容,得知本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古诗《春晓》,描写的季节是春天。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选自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古诗《山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3)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地点:空山;时间:晚;季节“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静:明月、松;动:清泉;光:照;声:流水声。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为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故答案为:(1)1、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天气晚来秋
(2)D
(3)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先要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写法,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答案】(1)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3)A
(4)风餐露宿;幕天席地;跋山涉水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温柔的妻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子。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榆、畔、帐、聒、碎、园。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长相思》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诗,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3)“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一程”又“一程”,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股选A。
(4)形容行军生活之艰难的成语有很多: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幕天席地、跋山涉水。
(5)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筛选诗词即可。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合理即可。诗人看着家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忙碌的妻子,还有那需要照顾的孩子。
故答案为:(1)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3) A
(4)风餐露宿、幕天席地、跋山涉水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温柔的妻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子。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6)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唐;张继;秋;半夜
(3)B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4)月亮;秋霜;枫树;渔火
(5)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6)孤独寂寞;愁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姑、城、寺、钟。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长相思》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诗,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作者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4)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诗的前两句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5)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6)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故答案为:(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唐、张继、秋、半夜
(3)B
(4)月亮、秋霜、枫树、渔火
(5)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6)孤独寂寞、愁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解答此题要依据诗作的写作背景,诗歌内容来理解。
(4)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物挑出来即可
(5)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答案】(1)残阳;江水;露珠;月亮;静态
(2)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珍珠;月;弓
(3)a;a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这首诗写了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2)“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一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珍珠,将新月比作弯弓。表现出九月初三夜的美丽。
(3)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故选a。
②“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故选a。
(4)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1)残阳、江水、露珠、月亮、静态
(2)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珍珠、月、弓
(3)a;a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点评】(1)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物挑出来即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5.【答案】(1)绝句;律诗
(2)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又担心。
(3)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罗,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4)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考查诗的体裁。张籍的《秋思》体裁是七言绝句,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律诗。
(2) “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复恐”是又担心之意。
(3)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4)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故答案为:(1)绝句、律诗
(2)1、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2、又担心。
(3)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罗,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4)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点评】(1)唐诗的体裁和类别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4)此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