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A
E
F
D
C
G
H
I
J
K
L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及相对位置
B
O
M
N
复习旧知
复习旧知
海陆变迁
第三节
课 程 标 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化石是指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
知识拓展
这三根石柱建于古罗马时代,石柱的奇特之处在于每根石柱都有“千疮百孔”的一段,大约位于石柱的3.6米到6.3米高度的位置,但在此位置以上和以下的部分却都很完好。
印度的海底城市
那不勒斯海岸边的石柱
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沧海桑田
是什么原因导致沧海变桑田的呢
教科书P19小海龟新家的改建方案
探索活动
阅读教科书P20材料和图B
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大多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地壳的运动
印度的海底城市
海平面升降
根据调查发现,这座古城已有9500多年的历史,是因为冰川时代末期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沉入海底。
阅读教科书P20材料和图B、图C
地窄人稠,通过填海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图片中整齐的沿海地带就是填海而建成的陆地。
人类活动
香港东涌地域开拓工程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与小海龟新家改建的三个方案有些相似,你能够连线并说明吗?
地壳的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一、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运动
---人为因素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主要因素
地球表面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
自然因素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并为了该学说四处寻找证据.
探索活动
阅读教材P21阅读内容,了解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继续阅读教材P22,概括魏格纳找到的证据
证据之一: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
这个证据充分吗
同时代的古老地层竟然恰好能连接在一起。
证据之二: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古老地层相似
这好比撕碎了的报纸,拼合以后, 文字、行和列也一一对应。
鸵鸟: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海牛: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我可游不了这么远?
证据之三: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动物的相似性
试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
今天六个大陆、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看看大洋的大小变化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变小
变大
变大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大陆的漂移呢
科学研究表明:
大陆漂移动力来自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教材P24图J)
有海洋化石的喜马拉雅山脉又是如何形成的?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示意图
2.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呢?
1.六大板块名称?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的
读教材P24图K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P25和下列问题:
观察活动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练习
小试牛刀
探究活动
每个板块在地幔上漂移运动,就像木板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一样,大家用书本演示一下,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有几种?板块在漂浮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张裂运动
碰撞挤压
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平面)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立体)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和 板块发生 形成的。
亚欧
碰撞挤压
印度洋
学以致用
分析世界主要山脉(山系)成因
学以致用
分析地中海、红海、大西洋的面积变化
红海
非洲板块
红海两侧的板块发生张裂运动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
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东非大裂谷
亚欧板块
印度洋
板块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构造理论
小结
形成裂谷、海洋
张裂运动
碰撞挤压
板块运动
形成高大山脉
总结
1.地壳的运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理论
汶川地震的成因:
地处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较活跃。
亚欧
印度洋
随着板块的运动,大陆将继续漂移,想象一下几千万年后,世界海陆分布图。
插上想象的翅膀
知识拓展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逃生三原则
逃生原则1:“蹲下、掩护、抓牢”
多次地震案例表明,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时,在房屋里的人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在外面的人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等。这些举动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死、砸伤的几率。
如果你在室内,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时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蹲下,身体尽量蜷曲,降低重心,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知识拓展
逃生原则2:最佳路线“停—跑—停”
由于我们对地震知之甚少,才会导致逃生不及时,人员伤亡大。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
因此,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不晃的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直至从屋内转移到屋外,从不安全的地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逃生原则3:次生灾害要避开
火灾是地震最常见的次生灾害之一。切记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家里做饭,请立即关火,失火时马上灭火,并逃离现场。
不同位置上的应急措施
假如你在卧室里(千万别钻床底下)
躲开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很多人习惯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如果来不及逃出去,那么请你就近躲避。
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同时,水源也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
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的机率,方便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人要注意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很容易被困在里面出不来。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假如你在平房里
室内坠物最危险:住平房的居民,地震发生时如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因为平房内空间狭窄,屋内东西多且多放置于高处,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逃出谨防断电线: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它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平房区电线零落,地震时火灾发生率特别高,尤其要防。
最不可取的行为: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盲目涌向出口:地震发生后,在公共场所里,千万不要盲目涌向出口,应避开拥挤人流,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地震发生时,如果人员较多逃不出去,可以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这些地方要远离: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假如你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如果地震时你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迅速寻找开阔并不会受崩塌、滑坡影响的地方避灾。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要注意保护好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