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15: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资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张裕葡萄酒等图片]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内容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师:阅读教材之后,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统治时期。
[多媒体展示《张謇》《大生纱厂》图片]
师: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挽回中国的利益。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生: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设厂;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工业为什么陷入了萧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除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多媒体展示《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师: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生: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师: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师: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生:新式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师过渡: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生:
剪发辫、 劝禁缠足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易服饰 穿中山装、西服、旗袍成为时尚
改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习洋俗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时装、烫发流行等
  [多媒体展示《中山装》《旗袍》图片]
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陈规陋习,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