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00: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成都都江堰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试着找一找,你能从两幅地图中找出哪些不同么?
①经过春秋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
②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③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
东南西北在中间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标志着维系周王室的制度完全崩溃
1.形成
战国时期因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而得名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争
①性质:
春秋时期: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战国时期:诸侯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战国时期因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而得名
争霸战争
②特点:
③代表:
围魏救赵
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
(秦昭王)四十七年四月,攻赵。赵使廉颇将。廉颇坚壁(营垒)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问,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赵国马服君赵奢)子赵括将耳。”赵王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布置)二奇兵以劫之。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计曰:“赵卒反覆(反复无常) ,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年幼)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山西晋城长平之战遗址坑
七国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战国后期,各诸侯的势力此消彼长。地处西地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秦国为什么能最终强大?
商鞅变法
1.背景:
2.目的:
3.概况:
①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
③社会:为适应社会变化,各国都实行变法改革;
④军事: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根本原因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商鞅被诬陷谋反,起兵反抗失败后,被车裂而亡。
政治
经济
军事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
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富国
强兵
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促进经济发展
增强军队战斗力,有利于新兴地主参政
4.内容: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便利)国不法(效法)古。 ——商鞅
材料二:(变法)令既具(准备),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搬)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就)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最终)下令。——《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想一想,商君是如何推行改革的呢?
①敢于创新;②取信于民;③严格执法,不畏强权。
改革内容 领域 具体措施 作用/影响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统一度量衡
奖励生产,生产多的可免徭役 人民努力耕织
军事 奖励军功 兵将英勇杀敌
商鞅方升
合作探究:商鞅变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变法是否成功?如何评价它?商鞅变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韩非子
材料二: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秦孝公)十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韩非子·和氏篇》
材料三: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西汉·王充《论衡·书解》
启示:改革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
评价: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它的影响去看待,商鞅变法最终给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虽然他本身惨死,但变法是成功的。
影响:①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逐步变革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封建制度逐渐取代奴隶制度
除了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其它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也先后都尝试了变法改革。
这也引发了大批的学术思想家在各国游走,宣扬自己的思想学说,与其它学说论战。
李悝[kuī]变法
吴起变法
申不害变法
燕昭王改革
胡服骑射
商鞅变法
齐威王改革
修造时间:
主持修造者:
修造位置:
主体工程:
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成都附近岷江上游
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
玉垒山
离堆
岷江
金刚堤
外江
内江
流向成都
都江堰俯瞰(枯水期)
飞沙堰
宝瓶口
鱼嘴
(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功能作用:
价值影响:
防洪、灌溉、水运
①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②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背景:铁器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目的:富国强兵
概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确立县制、废贵族世袭、改革户籍、严明法度、废井田、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作用:使秦国富强,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形成背景:西周政治制度已完全崩溃
七雄名称: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战争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
修建:公元前256年,蜀国郡守李冰主持
构成: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影响: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
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的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1.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大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这场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受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下列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
C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者和修建时期是( )
A.李冰 战国后期 B.商鞅 春秋时期
C.李冰 春秋时期 D.李冰 秦朝时期
A








D
A
B
C
E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