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1.5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19:00:5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科学探究
一、基础与巩固
1.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是不可缺少的,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只数
篮球场上 0
水槽下 26
湿花盆下 19
干草地中 3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对照实验数据以科学探究方式切入解题。
【解答】通过表格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是什么生物呢?
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属于进行实验的是   。
【答案】②;③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于是猜想这是什么生物呢?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属于实验操作。
故答案为:②;③
4.某同学家有一批盆栽的杜鹃,过去一直开深红色的花,今年却开出了浅红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浅红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相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如果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说明猜想是错的,应该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
【解答】经实验论证,发现猜想错误,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阅读材料,将问题答案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暑假,甲和乙两位同学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B.甲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C.乙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D.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
E.甲与乙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以上叙述中:
(1)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2)属于建立假设的是:   。
(3)属于描述科学实验过程的是:
    。
(4)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答案】(1)B
(2)C
(3)D
(4)E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由于暑假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故甲对所观察的现象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2)提出问题后乙提出了假设: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3)提出假设后,进行实验操作: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4)根据实验操作之后得出实验结论为: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故答案为:(1)B(2)C(3)D(4)E
6.某同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知道,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不断扇动翅膀产生的。可是,在一个养蜂场却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对书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之后,她多次到养蜂场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落在花上采蜜时,翅膀一动也不动,可仍有嗡嗡声。该同学经过多次观察,最后发现蜜蜂在嗡嗡叫时,它的双翅根部有两粒小黑点上下鼓动。她便对小黑点做了实验,下表是她的实验记录。根据以上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刺破小黑点实验统计表
实验条件 实验只数 发声只数 发声大小
刺破左边小黑点 8 6 声音较弱
刺破右边小黑点 8 5 声音较弱
刺破两边小黑点 8 0 没有声音
(1)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通过该实验,你知道蜜蜂的声音是由什么发出的吗?   。
【答案】(1)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
(2)蜜蜂是靠翅根旁的两粒小黑点发声的吗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观察蜜蜂,对蜜蜂发声的原因提出疑问,从而建立假设,并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解答】(1)某同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知道,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不断扇动翅膀产生的。可是,在一个养蜂场却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对书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故该同学提出了疑问: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并对此探究。
(2)通过实验发现,密峰的发生与翅膀的振动无关,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因此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产生是不是和“小黑点”的振动有关。
故答案为:(1)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2)蜜蜂是靠翅根旁的两粒小黑点发声的吗
二、拓展与提高
7.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并记录所滴的汁液滴数。实验结果如下表: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
【解答】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越少,维生素C含量越高.从表格中看出滴加的青椒汁最少8滴,因此,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是青椒,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鲜花保鲜问题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某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并为此设计如下实验:①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为A和B;②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所示,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
(2)B组的作用是进行   ,目的是   。
【答案】(1)维生素E可能会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2)对照;排除清水的干扰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图中AB的变量是维生素E,由此可作出假设:维生素E能延长鲜花保鲜。
(2)A组为清水和维生素的装置,B组中为清水的装置,两组进行对照,能够排除清水对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为:(1)维生素E可能会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2)对照; 排除清水的干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科学探究
一、基础与巩固
1.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
2.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只数
篮球场上 0
水槽下 26
湿花盆下 19
干草地中 3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3.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是什么生物呢?
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属于进行实验的是   。
4.某同学家有一批盆栽的杜鹃,过去一直开深红色的花,今年却开出了浅红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浅红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相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5.阅读材料,将问题答案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暑假,甲和乙两位同学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B.甲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C.乙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D.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
E.甲与乙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以上叙述中:
(1)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2)属于建立假设的是:   。
(3)属于描述科学实验过程的是:
    。
(4)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6.某同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知道,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不断扇动翅膀产生的。可是,在一个养蜂场却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对书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之后,她多次到养蜂场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落在花上采蜜时,翅膀一动也不动,可仍有嗡嗡声。该同学经过多次观察,最后发现蜜蜂在嗡嗡叫时,它的双翅根部有两粒小黑点上下鼓动。她便对小黑点做了实验,下表是她的实验记录。根据以上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刺破小黑点实验统计表
实验条件 实验只数 发声只数 发声大小
刺破左边小黑点 8 6 声音较弱
刺破右边小黑点 8 5 声音较弱
刺破两边小黑点 8 0 没有声音
(1)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通过该实验,你知道蜜蜂的声音是由什么发出的吗?   。
二、拓展与提高
7.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并记录所滴的汁液滴数。实验结果如下表: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8.鲜花保鲜问题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某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并为此设计如下实验:①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为A和B;②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所示,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
(2)B组的作用是进行   ,目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是不可缺少的,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对照实验数据以科学探究方式切入解题。
【解答】通过表格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②;③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于是猜想这是什么生物呢?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属于实验操作。
故答案为:②;③
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如果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说明猜想是错的,应该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
【解答】经实验论证,发现猜想错误,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1)B
(2)C
(3)D
(4)E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由于暑假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故甲对所观察的现象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2)提出问题后乙提出了假设: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3)提出假设后,进行实验操作: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4)根据实验操作之后得出实验结论为: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故答案为:(1)B(2)C(3)D(4)E
6.【答案】(1)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
(2)蜜蜂是靠翅根旁的两粒小黑点发声的吗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观察蜜蜂,对蜜蜂发声的原因提出疑问,从而建立假设,并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解答】(1)某同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知道,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不断扇动翅膀产生的。可是,在一个养蜂场却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对书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故该同学提出了疑问: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并对此探究。
(2)通过实验发现,密峰的发生与翅膀的振动无关,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因此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产生是不是和“小黑点”的振动有关。
故答案为:(1)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2)蜜蜂是靠翅根旁的两粒小黑点发声的吗
7.【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
【解答】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越少,维生素C含量越高.从表格中看出滴加的青椒汁最少8滴,因此,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是青椒,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1)维生素E可能会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2)对照;排除清水的干扰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图中AB的变量是维生素E,由此可作出假设:维生素E能延长鲜花保鲜。
(2)A组为清水和维生素的装置,B组中为清水的装置,两组进行对照,能够排除清水对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为:(1)维生素E可能会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2)对照; 排除清水的干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