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汽化与液化(二)
一、基础与巩固
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 同时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表面和内部;剧烈;乙;甲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沸腾的定义解答;
(2)在沸腾前,上面水的温度低于下面的水的温度,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沸腾后,上面和下面水的温度相同,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液体表面炸开,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沸腾前,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为图乙,沸腾时,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为图甲。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温度和 体积。液化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来液化的。
【答案】降低;压缩;压缩体积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液化的方法和应用分析解答。
【解答】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来液化的。
3.在淡水奇缺的地方,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利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露水的形成是 现象,该过程需要 热。
【答案】液化;放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晚上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在塑料布表面形成露水,该过程需要放热。
4.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的方式相同的是(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冰箱内空气温度很低,而冰箱外的空气温度较高。当打开冰箱门时,外面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迅速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牛奶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B不合题意;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丁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会看到碗壁“出汗”。这是( )。
A.冰箱中带出的水蒸气液化
B.冰箱外面的空气液化
C.冰熔化
D.较冷的碗壁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的碗的温度很低,而它周围的空气温度较高。其中的水蒸气遇到碗后,迅速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在碗的表面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出汗”,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如图所示.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下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先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的沸点
物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78 100 150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液态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的沸点为100℃,因此水只有温度达到100℃且能继续吸热,它才能沸腾。试管内的液态先沸腾,说明它比水先到达沸点,即它的沸点比水低,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在寒冷的冬天空调制热,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制冷,玻璃窗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关于水珠出现在玻璃哪一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外一侧
B.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内一侧
C.冬天在室外一侧,夏天在室内一侧
D.夏天在室外一侧,冬天在室内一侧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这是放热过程,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液化形成的,而液化需要放热。玻璃的温度都是低的,哪侧的水蒸气温度高,小水珠就会出现在哪一侧。冬季时,屋内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内一侧;夏季时,屋外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外一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水被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某同学用温度计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5 46 57 68 78 87 96 96 96 96
(1)由上表可知:在该地,水的沸点是 ℃。
(2)在下侧的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上表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答案】(1)96
(2)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液体的沸点,从表格中找到不变的温度即可;
(2)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依次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6℃时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为96℃;
(2)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依次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二、拓展与提高
9.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煮熟鸡蛋所用时间的长短只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火越大越费燃料,火越小越省燃料,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当水开始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它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保持不变,几乎不会影响鸡蛋煮熟的时间长短;而第二次用小火,那么浪费的热量少,自然节省燃料,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如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图示。
(1)此实验的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 。
(2)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 (选填“M”或“N“,下同)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
(3)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的温度是 ℃。图丙是3名同学画的“水沸腾”图像,已知当时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其中正确的是 。
(4)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还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答案】(1)温度变化规律
(2)N;M
(3)85;B
(4)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不会马上停止沸腾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研究水的沸腾过程,主要是从沸腾后的现象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改变两个角度进行探究;
(2)在组装器材是,一般都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3)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水的温度。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据此分析判断。
(4)虽然撤去了酒精灯,但是被加热过的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还远远高于水的沸点,根据水沸腾的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1)此实验的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N的位置,再调整固定M的位置。
(3)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温度是:80℃+1℃×5=85℃℃。图丙是3名同学画的“水沸腾”图像,已知当时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那么水沸腾的温度为100℃,那么其中正确的是B。
(4)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还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不会马上停止沸腾。
1 / 14.6汽化与液化(二)
一、基础与巩固
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 同时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温度和 体积。液化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来液化的。
3.在淡水奇缺的地方,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利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露水的形成是 现象,该过程需要 热。
4.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的方式相同的是(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5.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会看到碗壁“出汗”。这是( )。
A.冰箱中带出的水蒸气液化
B.冰箱外面的空气液化
C.冰熔化
D.较冷的碗壁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6.如图所示.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下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先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的沸点
物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78 100 150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7.如图所示,在寒冷的冬天空调制热,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制冷,玻璃窗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关于水珠出现在玻璃哪一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外一侧
B.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内一侧
C.冬天在室外一侧,夏天在室内一侧
D.夏天在室外一侧,冬天在室内一侧
8.水被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某同学用温度计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5 46 57 68 78 87 96 96 96 96
(1)由上表可知:在该地,水的沸点是 ℃。
(2)在下侧的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上表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二、拓展与提高
9.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10.如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图示。
(1)此实验的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 。
(2)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 (选填“M”或“N“,下同)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
(3)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的温度是 ℃。图丙是3名同学画的“水沸腾”图像,已知当时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其中正确的是 。
(4)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还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表面和内部;剧烈;乙;甲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沸腾的定义解答;
(2)在沸腾前,上面水的温度低于下面的水的温度,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沸腾后,上面和下面水的温度相同,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液体表面炸开,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沸腾前,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为图乙,沸腾时,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为图甲。
2.【答案】降低;压缩;压缩体积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液化的方法和应用分析解答。
【解答】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来液化的。
3.【答案】液化;放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晚上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在塑料布表面形成露水,该过程需要放热。
4.【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冰箱内空气温度很低,而冰箱外的空气温度较高。当打开冰箱门时,外面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迅速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牛奶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B不合题意;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丁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的碗的温度很低,而它周围的空气温度较高。其中的水蒸气遇到碗后,迅速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在碗的表面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出汗”,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液态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的沸点为100℃,因此水只有温度达到100℃且能继续吸热,它才能沸腾。试管内的液态先沸腾,说明它比水先到达沸点,即它的沸点比水低,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这是放热过程,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液化形成的,而液化需要放热。玻璃的温度都是低的,哪侧的水蒸气温度高,小水珠就会出现在哪一侧。冬季时,屋内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内一侧;夏季时,屋外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外一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1)96
(2)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液体的沸点,从表格中找到不变的温度即可;
(2)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依次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6℃时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为96℃;
(2)在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依次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9.【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煮熟鸡蛋所用时间的长短只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火越大越费燃料,火越小越省燃料,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当水开始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它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保持不变,几乎不会影响鸡蛋煮熟的时间长短;而第二次用小火,那么浪费的热量少,自然节省燃料,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1)温度变化规律
(2)N;M
(3)85;B
(4)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不会马上停止沸腾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研究水的沸腾过程,主要是从沸腾后的现象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改变两个角度进行探究;
(2)在组装器材是,一般都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3)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水的温度。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据此分析判断。
(4)虽然撤去了酒精灯,但是被加热过的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还远远高于水的沸点,根据水沸腾的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1)此实验的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图甲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N的位置,再调整固定M的位置。
(3)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温度是:80℃+1℃×5=85℃℃。图丙是3名同学画的“水沸腾”图像,已知当时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那么水沸腾的温度为100℃,那么其中正确的是B。
(4)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还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不会马上停止沸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