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则混合运算(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1、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123+237=360 360-250=110 ——————
650-330=320 119+320=510 ——————
2、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 119+208-303 227-(560-4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一):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有3箱饮料,每箱有24瓶,箱外有12瓶。)
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3、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①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12加上乘法算式
②也有可能先写乘法算式再加上12。
教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教师应做重点指导)
4、计算改写后的算式,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进而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出先算乘法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先算乘法。
引导学生结合题意进行理解。
小结:混合运算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观察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试算。
2、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应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混合运算进行计算),教师追问:为什么先算除法
3、引导学生结合前面两个问题,总结、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
三、练一练,巩固新知
1、第一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2、第二题,教师在关注多样化的解决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
3、第三题,(1)题计算方法有多种孩子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新授
出示立体3
电脑出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电脑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
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可以买几千克?
自由读、指名读。
2.讨论,交流,自主解决。
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同桌先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把所看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为解决问题作好准备。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①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可请学生说一说,这两种列式方法,那一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②也有可能学生写不出带小括号的算式。
教师要作重点指导,“这样列式能先求50-14吗?”“想什么办法才能先求出50-14呢?看一看,谁是我们班的智慧星呢?”
“要想求出可以买几千克橘子,就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改写算式,并讨论、交流正确的列式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中,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总结归纳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索解决
1、出示例题4
“幼儿园买来苹果多少千克(电脑出示情景图),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2.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总结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与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思路。
重点了解学生能够写成一个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写成一个算式时加小括号的道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在计算。
2. 应用新知,巩固课化。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再改写成一个算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口算卡片、习题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口算: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出示情境问题:
1、师生谈话,引出问题:
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能比较熟练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掌握了这些计算的本领,我们才能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小主人。比如“购买日常用品”——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每个保温桶65元,每个垃圾桶17元。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钱?(相机贴示图片与价钱)
2、学生尝试自主解决:
指名完整口述所给信息和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决。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1、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65×6 = 17×6 = 65+17= 390+102= 82×6=
【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化解题思路的空间】
2、结合板书,鼓励学生将分步的几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65×6+17×6 (65+17)×6
【如果学生直接列成了一个综合算式,教师及时予以表扬,但要追问其运算顺序与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一致。】 4
3、重点指导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65×6 + 17×6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
4、“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
该怎样计算?
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你能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吗?”
65×6-17×6 (65-17)×6
集体订正时,重点追问三步混合运算65×6-17×6 的计算顺序。
5、小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
四、巩固练习“练一练”: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运算顺序
1.口答:91÷7-48÷8,先算( )和( ),再算( ),结果是( )。
8×5-25÷5,先算( )和( ),再算( ),结果是( )。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