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 年 下 册
《 文言文二则:学弈 》
棋子 棋盘 棋钟 棋谱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学 弈
下棋
学下围棋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及其弟子编著的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回顾所学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熟读成诵
2.理解文意
3.明白道理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wéi
hú
zhuó
fú
yǐ
yú
hónɡ
huì
yuán
jù
/
/
/
/
/
/
/
/
/
/
/
/
/
/
/
/
/
/
词语解释
缴(zhuó):
与(yú):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理解“之”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相当于“的”。)
(指弈秋的教导)
(代词,前面那个人。)
(代词,鸿鹄。)
阅读提示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全国
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
善于,擅长
……者也:判断句式,意为“……的人”
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让
句意: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诲
教导
其中
思援弓缴而射之
引,拉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句意: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
虽
虽然
指弈秋的指导
天鹅
·
到,来
·
想
援
指天鹅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
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这两个人的表现吗?
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心不在焉
一心二用心猿意马胡思乱想
学的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徒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因为
他,指前一个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不
俱
一起
了
他的,指后一个人
句意: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专心致志 成功
一心二用 失败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对比
学习态度
一人
( )
一人
( )
截然相反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习态度不同( )
√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问
学习结果
学得不如前一个( )
专心致志者
原因
智力上的差别( )
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本文通过讲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作业
1.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
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成语故事。
2.小组内举办一次故事会。